首頁/ 汽車/ 正文

清,美的最高境界

清,美的最高境界

喜歡初秋的天空,

大片的湛藍,點綴幾抹白雲,

高遠悠然,清澈澄明,

有著治癒身心的神奇力量。

就像讀到王維的詩,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會覺得脫俗忘憂,

全因一個“清”字,

這是華夏文化裡極為獨特的心源之美。

清,美的最高境界

如果說,

留白,是美的最高境界,

那“清”,則是最高階的中國文化,

水墨清淡,器物清雅,山水清音,

禪院清幽,心靈清淨,操守清高,

……

千百年來,

“清”早已成為中國文化的魂,

不僅是一種審美意趣,一種人格修養,

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命境界。

清,美的最高境界

01

清,是一種中式審美

簡簡單單,韻味無窮

以清為美,

是中式審美的一大特點,

出塵脫俗,簡簡單單,

卻韻味無窮。

清,即朗,

如一泓山泉,澄澈明朗,

是摒棄繁雜後的素樸。

繪畫中,黑白水墨,

三筆兩畫,淺淺勾勒,

清淡悠遠,自成妙境。

觀齊白石的蝦,

便能感受到水的清澈;

賞徐悲鴻的馬,

便能體味到風的速度。

清,美的最高境界

宋朝的陶瓷,

清之美,表現為極簡。

汝窯的“雨過天青”,

似玉非玉更勝玉,

素雅溫潤,潔淨高華;

而定窯的白瓷,

白中微閃黃,恬淡柔和。

清,美的最高境界

“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中國人對山水的喜愛,

更離不開此一“清”字。

水之清瑩,山之清幽,

“山色空濛翠欲流,長江清澈一天秋”;

月之清明,林之清寂,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在詩人眼中,山水之清,

也對映著精神人格的外延。

從繪畫,到陶瓷,再到山水,

清之美,是悠然心會,

言語很難道盡,美到極致。

清,美的最高境界

02

清,是一種生命境界

清淨澄潔,歸真返璞

中國人的文化,

兼收幷蓄,包容永珍,

同時,又殊途同歸,

均以“清”為根本。

儒家講究清明在躬,

佛家強調清空淨潔,

道家探討清澄虛明,

但歸根結底,

都是一種生命境界。

清,美的最高境界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歸隱田園,自耕自食,

賞菊飲酒,登山看雲,

日日與素心人相交,

至真至誠,暢快自然。

世人都愛蘇軾的人生境界,

不管遇到多少挫折坎坷,

都能及時把煩惱放下,

讓心歸於清和,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很多時候,他只要一點點甜,

“人間有味是清歡”;

便可“此心安處是吾鄉”。

滾滾紅塵,紛擾不少,

揹負太多,註定不會快樂,

還心一份清淨,

釋懷,淡看,歸真返璞,

只要心無掛礙,人生處處有桃源。

清,美的最高境界

03

清,是一種生活態度

心有熱愛,化俗為雅

清,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不為境遇所絆,

能把最尋常的日子

過得詩意,清雅。

最有煙火氣的飲食文化,

在有閒情和詩心的文人眼裡,

金谷鬥富,珍饈滿席,

遠不如山舍清羹、林泉露餐,

叫人歡悅。

宋人林洪《山家清供》裡,

記載了諸多臻於清妙的食物,

杜甫的“槐葉淘”,

採青槐嫩葉搗汁和入麵粉,

做成細麵條,煮熟後入冰水浸漂,

色鮮碧,食之沁涼。

還有蘇東坡的“荷包魚”、“蘿菔羹”,

楊萬里的“帶露釀梅”、“敲雪煎茶”等,

單聽名字,已很美。

清,美的最高境界

其實,所

謂清,

落到日常生活中,

更多的是心有閒情,

不焦慮,自自然然,

飢來食,困則眠,

花開賞花,雨落聽雨。

依著四季的更迭過日子,

春天出門踏青賞花,

夏天院裡吃瓜聽雨,

秋天樹下拾葉寫字,

冬天冒寒踏雪尋梅。

不管生活有多忙碌,

都能找到自己所熱愛的,

澆花種竹,觀雲侯月,

讀書品茶,登樓看山,

不敷衍日子,也不辜負時光。

清,美的最高境界

04

極清,極美

清,是一種意境,

一種絕佳的中式審美,

“天無雲謂之清,水無泥謂之清,

風涼謂之清,月皎謂之清,

一日之氣夜清,四時之氣秋清。

空山大澤,鶴唳龍吟為清,

長松茂竹,雪積露凝為清。

荒迥之野笛清,寂靜之室琴清。”

宋朝詩人方回這段話,

可謂是對清的精妙解讀,

天地間因這一泓清氣,

增添了多少詩情畫意呀。

清,美的最高境界

李白筆下,清是

“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

王維心中,清是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於良史的夜晚,清是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陶淵明的一生,清是,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清,是一種智慧,

處變不驚,曠達從容,

清,是一種頓悟,

修籬種菊,坐臥隨心。

清,美的最高境界

極清,極美

人生下半場,願你

心有清氣,清歡不減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