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苗族“放蠱”真存在嗎?文獻記載分析告訴你

苗族民間異術,指的是苗族民間從古代傳習至今的在外界看來頗為怪異的法術,主要包含“放蠱”、“趕屍”、“上刀山下火海”等。它的生成的時間上限大抵在宋代,明、清、民國時期是其繁盛期。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和苗族社會的穩定發展,苗族民間異術的大部分術類已經銷聲匿跡,部分術類已嬗變成絕技藝術繼續存在。

苗族“放蠱”真存在嗎?文獻記載分析告訴你

眾所周知,苗族自古“重巫尚鬼”,而且至今依然保持著厚實的民間基礎。因此,談論苗族文化,最容易引發興趣的莫過於充滿神秘的異術,比如,“放蠱”、“趕屍”、“上刀山下火海”、“仙人合竹”、“秤桿提米”等等。

苗族“放蠱”真存在嗎?文獻記載分析告訴你

苗族“放蠱”真存在嗎?文獻記載分析告訴你

“放蠱”和“趕屍”

在外界關於苗族民間異術的觀念中,最具代表性的術類,就是所謂的“放蠱”和“趕屍”。所以,從幫助外界瞭解苗族之巫的角度出發,無論是證實還是證偽,都必須說明清楚這兩種術類。

(1)蠱的苗語稱謂及其語義

(2)蠱的屬性

苗族“放蠱”真存在嗎?文獻記載分析告訴你

對蠱的分類也是亂七八糟。吉首大學陸群在《湘西巫蠱》裡面說,蠱有“蛤蟆蠱”、“螞蟻蠱”、“水蠱”、“蛔蟲蠱”、“麻雀蠱”、“蜈蚣蠱”、“情愛蠱”,“施蠱的方式”有“透過食物施蠱”、“透過拉關係施蠱”、“透過接觸施蠱”、“透過口水施蠱”、“透過眼睛盯人放蠱”、“透過咒語施蠱”、“透過意念放蠱”

苗族“放蠱”真存在嗎?文獻記載分析告訴你

苗族民間所說的蠱,可以分成兩個種類:

毒咒類和毒藥類。

毒咒類蠱的特點是:蠱者只需一句話、一個動作或一個眼神,就把蠱放了出去,連同唸唸有詞的多餘前提都不必要。大多數苗族巫者、術者認為,蠱是透過咒語、手語指訣來發生作用的。

苗族“放蠱”真存在嗎?文獻記載分析告訴你

毒藥類蠱的特點是,蠱就是毒物,透過食物、接觸而發生作用,其藥物的主要成分是蜈蚣、黃蜂、毒蛇、蛤蟆等令人生畏和厭惡的動物。

關於“趕屍”術類的解釋

1)“趕屍”活動可能存在

民間稱作“趕屍”的術類,苗語沒有稱謂,但可以肯定,“趕屍”活動,在苗族歷史上是有的。

苗族“放蠱”真存在嗎?文獻記載分析告訴你

“趕屍”在苗族歷史上之所以存在,是因為苗族至今還有招亡的習俗。在貴陽市清鎮一帶的“四印苗”支系,每到正月初四、初五,就開始舉辦活動,為一年中喪亡的人招魂。屆時,有親人亡故的人家,要著人揹著亡人的衣物,吹著蘆笙跳舞。亡魂招回,旗幡自然搖動。此時,要燃放鞭炮迎接,禮待儀式完成後,要一起將其送回東方的祖先故地。

苗族“放蠱”真存在嗎?文獻記載分析告訴你

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遷,人們知道了鬼神根本不存在,遇到疾病更多是求助醫院,而不是求助巫者術士。因此,民間對於“巫”與“術”的需求急劇減退了,術類寄生的人文空間迅速塌縮了,很多術類自然消失。比如,祭祀“棺材鬼”、“樓公樓婆”、“天靈相公”、“茶羹神”、“瘟痘神”等等,至少半個世紀沒有舉辦了,能夠操辦這些巫事的巫者很難找到了。

苗族“放蠱”真存在嗎?文獻記載分析告訴你

苗族“放蠱”真存在嗎?文獻記載分析告訴你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