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源於茶 不止於茶

目之所及 心之所向 由一盞茶開始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小院裡種著翠竹,擺著魚缸,停著老舊腳踏車,乍一看以為是普通民居;進得院子,抬頭方見門上招牌,兩個行楷大字“冶堂”,看似古董店;推門而入,木桌竹椅,滿架茶葉罐、紫砂壺、瓷杯子,原來是茶室。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冶堂並不是尋常的茶室,到這裡小坐喝茶不僅不用花錢,老闆還樂意與你普及臺灣茶的知識;店裡雖然販售茶葉和茶器,卻無人主動推銷。架上陳列著主人的收藏以及寄展的陶藝作品,玻璃櫃裡收集了各種茶文物,喝功夫茶的小壺、喝香片的保溫杯、喝綠茶的玻璃杯和各色茶罐。冶堂的主人何健,把這裡稱之為茶文化工作室。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冶堂落腳在臺北市永康街的小巷裡已有10年。曾經在銀行工作的何健因為喜歡中國瓷器而研究宜興紫砂壺,從而進入茶的世界。1985年,他從銀行辭職專心投入茶的研究。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朋友來找我討論問題,在家裡接待他們不方便,所以才決定租個房子開這間茶室。基本上,就是把我家的客廳搬到這裡,這些桌椅傢俱以前都是家裡用的。”他說。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今年54歲的何健感慨,“過去30年是臺灣茶發展史上十分重要而輝煌的時期,我非常有幸親身經歷,看到、品到很多好東西。”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的茶葉種植源於大陸。據何健介紹,目前臺灣關於茶的最早文獻記載是1796年,一位名叫柯朝的人從福建武夷山把茶樹帶到現在臺灣北部的瑞芳種植。不過,他認為,臺灣先民多來自福建沿海,帶來當地的生活習慣,茶葉種植的歷史應該更早。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從清末到1970年代,臺灣茶葉始終以外銷為主,並不針對內需市場,因此對好茶的品鑑只集中在極少數人群,普通人喝的茶葉和飲茶方式都非常簡易。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何健認為,1980年代是臺灣茶發展的轉折點。隨著茶葉外銷的價格優勢喪失,同時,臺灣社會由農業社會轉型為工商業社會,城市越來越密集,城市人口增加,內需市場開始顯現。這時茶的品味開始被重視,對品質的追求和茶具的研發主要開始於這個時期,也影響更多人。“簡單地說,社會富裕了,人們就希望提高生活的品質。”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民眾喝茶繼承了閩粵的功夫茶傳統,即小壺小杯,但是對這一飲茶方式進行了改進和創新。比如,過去用手抓茶葉,後來引入木製或竹製“茶則”來量取;過去從壺裡直接倒入小杯裡,現在引入形狀如奶盅的器具,謂之“公道杯”或“勻杯”,便於分到各個小杯裡。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真正的獨創是雙杯品茗的方式,就是一高一矮兩個杯子,高杯聞香,矮杯品茶。聞香杯的發明,意味著茶葉的香氣成為與滋味同等重要的元素,可以被分離出來單獨欣賞。”何健說。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不過,他對於雙杯品茗的作用還有更為獨到的解釋。“兩個杯子,聞香、倒茶、飲用一系列動作,能幫助喝茶的人專注於杯中物,從而更好地欣賞茶中之美。”這種更為精緻複雜的飲茶方式,後來風行大陸的茶館,甚至發展成茶藝表演。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茶葉製作方法上,海峽兩岸有十分密切的互動。何健以福建安溪產的鐵觀音為例,鐵觀音自清末引入臺灣之後,基本維持傳統重發酵重烘焙的做法。而福建安溪後借用臺灣高山烏龍茶輕發酵輕烘焙的方法來製作鐵觀音,改變了大多數人對鐵觀音的印象。然而,現在又有安溪茶農回頭向臺灣茶農學習傳統鐵觀音的製作技藝。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小小一杯茶,可以喝出更為複雜和豐富的內涵。”何健引申道,“臺灣文化脫離不了中華文化,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因為獨特的地緣關係和歷史變遷,臺灣將自己的特色融入其中,甚至回頭影響母體文化。”

文聖茶說丨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臺灣茶空間「 冶堂 」茶室

版權宣告

©

本號對其釋出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音訊、影片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體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訪問者可將本號提供的內容或服務用於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以及其他非商業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時應遵守國家相關法律的規定。將本號任何內容或服務用於其他用途時,請提出申請。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如本號中的內容、圖片、音訊、影片等存在第三方的在先智慧財產權,望作者及相關權利者見諒,請及時聯絡我們予以刪除。

歡迎關注本號,每天一盞茶,閱盡人間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