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好色”的清三代

提起清朝的藝術,和他們的“好色”脫不了干係。

當然並不是你所想的那個好色,這個“色”是指——瓷色。

瓷色的誕生髮展,大致從東漢開始。

陶瓷匠師們在制器過程中發現了更多細枝末節的現象,並敏銳地捕捉了它、運用了它——

“好色”的清三代

高嶺土中金屬元素鐵的含量會改變陶瓷的顏色,鐵元素含量極其微弱,近乎沒有時,可以得到白色,鐵含量逐漸增多,可以得到

淺淡的青色、濃郁的青色,直至漆黑

窯口裡不同窯位的溫度與氣氛,能讓同一種原料的瓷器產生

千變萬化的顏色

在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屬元素,可以得到不同的釉色,

銅是紅、鈷是藍、金是粉

。。。

而這一切對色彩的探索,

到了清三代,也走進了一個巔峰時代。

01

瓷器的色,得去清三代看

在清康熙、乾隆、雍正三代,瓷器製作工藝達到了極高的水平,無論是康熙的陽剛雄健,還是雍正的精細典雅,或是乾隆的瑰麗多姿,色彩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說起藍釉,早在唐代,已經掌握了低溫藍釉技術,並被普遍應用在唐三彩陶器上。但一直到元代,景德鎮窯創燒出了一種高溫藍釉,後人稱為霽藍。

這種藍色純正,釉面光潤肥厚。而後隨著工藝技術更純熟,藍釉質感凝厚,色澤美豔,猶如藍色寶石,被叫做“寶石藍”。

“好色”的清三代

〓清雍正 霽藍釉玉壺春瓶〓

在元、明、清三代景德鎮窯,這種藍色幾乎從未斷過生產。

除此之外,

在清三代,還能看到一種“灑藍”的藝術。

雖然在明代宣德年間就已經出現,但真正成熟和大量的生產,還是在康熙年間。

它在淺藍色地的釉面上去呈現深藍色斑點,整體恰似灑下的雪花般,令人心曠神怡。相對於單色釉,灑藍釉更富於變化,變化之中又不失沉穩和內斂。

“好色”的清三代

〓清康熙 灑藍釉蓮瓣紋金口盤〓

無論是釉上彩的“礬紅”,還是釉下彩的“釉裡紅”

,來到清三代,在這裡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礬紅是一種以氧化鐵為著色劑、在氧化氣氛中燒製而成的低溫紅釉。這種礬紅釉瓷器一般要經過兩次燒成(高溫燒成白瓷胎,再塗抹礬紅料入窯低溫焙燒成器),其色似帶有一種如橙子般的紅色。

在清代用吹釉法施釉,它又被稱為

“珊瑚紅釉”

“好色”的清三代

〓清雍正 珊瑚紅釉碗〓

而釉裡紅這種高溫銅紅釉的技術,曾經因為成品率低而一度衰落,直到清代康熙時期又得以恢復。

清康熙時期,江西巡撫郎廷極督理景德鎮窯務時,燒成高溫紅釉

“郎窯紅”

,釉色深豔,具有一種強烈的玻璃光澤,似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紅,與永樂、宣德相比,達到了無二的境地。

“好色”的清三代

〓清乾隆 郎窯紅釉玉壺春瓶〓

這個時期,還有外國使者帶來的“胭脂紅”。

不同於以往的礬紅和銅紅,它是一種以金著色、帶有紫色調的粉紅色,由於釉中含金,因此也常被人稱為“金紅”。

這種將金熔入釉內來著色的方法是1650年荷蘭人卡西亞(Cassias)發明,到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開始在景德鎮使用,也因此稱其為“洋彩”、“洋紅”。

“好色”的清三代

〓清雍正 胭脂紅釉瓶〓

瓷器上純正的黃釉,始自明永樂年間,呈色淡,釉面薄。宣德黃釉釉麵肥厚,釉色嬌嫩。弘治的黃釉達到了歷史上低溫黃釉的最高水平,這時的黃釉實用澆釉的方法施在瓷胎上的,所以稱為“澆黃”。

到了清代康熙時期,則出現了較多的仿明代黃釉瓷器。

釉色方面推陳出新,著名的“嬌黃釉”、“蛋黃釉”

等品種就在此時出現。

康熙黃釉瓷器釉質瑩潤,釉層十分透明,而且有薄有厚,器物造型方面多以素器居多。

雍正時期的黃釉瓷器燒造水平極佳,尤其是檸檬黃釉十分出色。

“好色”的清三代

〓清雍正 檸檬黃釉杯〓

然而清三代除了單色釉的發展,更為盛名的則是它多樣繁雜的彩。

鬥彩、五彩、琺琅彩、粉彩、墨彩……到了清三代,彩成了瓷器的靈魂。

在這裡,同樣是青花為底,衍生出的兩種不同的彩,各自奪目。

第一種是青花釉裡紅,指的是青花和釉裡紅兩種釉下彩的結合。

這一技術在元朝時成熟,在明代發展,到了清雍乾時期,達到興盛。

青花釉裡紅的製作難度高於青花——因為青花與釉裡紅的燒製最佳溫度有差異,所以實際上完品非常稀缺。極品青花釉裡紅不僅釉裡紅髮色要濃豔,青花也要藍的恰到好處。

“好色”的清三代

〓清雍正 青花釉裡紅八仙過海鼻菸壺〓

第二種是鬥彩,指的是青花和釉上彩的結合。

通常是在釉下先用青花勾線,再進行彩料填色,以低溫烘燒而成。釉上彩色彩多樣,色彩豐富而不失典雅,頗有爭奇鬥豔之感。

這一技術同樣始於明宣德在成化年間達到頂峰,在清雍乾時期因為皇帝們慕古,又再次創作到高峰。

“好色”的清三代

〓清雍正 鬥彩團菊紋盤一對〓

在這裡,有不同,也有一脈相承的交匯融合。

五彩,因顏色鮮豔濃烈,不強調過渡,也被稱為“硬彩”。

五彩是從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但直到清代康熙時期發明了

釉上藍彩

黑彩

,使得五彩瓷器成為了真正的釉上五彩。

在康熙時期,五彩不僅會在白瓷地上彩繪,還在各色顏色釉器及各種瓷地上施彩,使得五彩瓷器別開生面,別具一格。

“好色”的清三代

〓清乾隆 五彩望子成龍雙龍戲珠紋天球瓶〓

但五彩採用單線平塗法,難以達到紋飾具有濃淡明暗的立體效果,於是鑽研彩瓷的

康熙末年,琺琅彩出現了。

它先由景德鎮燒製出上好的素白瓷送進宮中,再由宮中御用畫師畫上琺琅彩後再次烘烤而成。琺琅彩料繪製的花紋是堆起來的一層厚厚的料,

表面微凸,用手指可摸到立體感。

“好色”的清三代

〓清康熙 琺琅彩花卉圖碗〓

有喜歡立體濃豔的,自然也有喜歡柔和豐富的。

因此,和琺琅彩一樣,

在康熙晚期始創的粉彩也應運而生

粉彩是在釉上五彩工藝基礎上,受引進的琺琅彩工藝技法影響,經過中國工匠的巧妙融會而形成的一種獨具特色的陶瓷裝飾技法。施彩前用玻璃白粉末打底,讓顏色有過渡。色彩柔和,塊面色彩表現豐富。

“好色”的清三代

〓清雍正 粉彩牡丹紋碗〓

在這裡,彩有各種巧思佈局,或者以一色為主,或者不用某種顏色。

譬如始於明成化,到清康熙時期十分盛行的“素三彩”。

素三彩得名不是因為只有三種釉色,而是因為不用紅色。

素三彩瓷器釉色以黃、綠、紫為主,在清代康熙時期素三彩瓷器釉色還有藍彩、黑彩、墨彩、醬彩、白彩等,極大地豐富了素三彩的釉色種類。

“好色”的清三代

〓清康熙 素三彩海馬獅耳爐〓

抑或你可以主要使用一種顏色。始於清朝康熙中期,流行於雍乾朝的“墨彩”,就以豔黑為主,它用國產料仿燒水墨琺琅之效,後又

將中國山水畫技法融入其中

,形成了瓷器上的山水畫墨彩瓷器。以其淡雅的氛圍,廣受文人墨客的喜愛。

“好色”的清三代

〓墨彩達摩一葦渡江膽瓶〓

清三代的彩瓷,總是為人所津津樂道。現如今,嘗試做清三代仿古的人也不少。但極負盛名的還是這個景德鎮的瓷器品牌——盛古珍玩,他的主理人孫茂盛就已赫赫有名,一直在研究古瓷器,仿古瓷器,以及瓷器上的色彩,在彩料上的研究更是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歡迎大家上東家APP認識瞭解他~

愛文化,上東家,每一個熱愛東方生活美學的人,都在東家APP!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