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媽媽,我不想學了”:想培養自覺的孩子,用好3個心理法則

作者:筱恬

週末,帶兒子上圍棋課,聽到幾位家長聊天:

“自從娃上了小學,我沒一天不發火,輔導作業太氣人了!”

“可不是嘛,每次都得靠吼,有時候還要揍。”

“指望孩子學習自覺,比中彩票還難!”

……

我會心一笑,作為一個八歲男孩的媽媽,我可太懂這種感覺了!

曾幾何時,我也深陷輔導作業的水深火熱中,三天兩頭被娃氣到肺炸。

印象最深的一次,兒子寫語文試卷,磨磨蹭蹭一小時,稀稀拉拉三行字。

最後,還委屈巴巴地跟我說:“

我看見作業就頭疼,我不想學了

!”

盛怒之下,我當場撕掉了娃的試卷。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因為兒子學習問題,家裡都是雞飛狗跳。

我甚至在兒子本子上發現,他寫過好多次:“

我hèn媽媽!討厭媽媽!

好在,後來我及時醒悟,多次諮詢幹教育、做心理的朋友,調整教育方式,慢慢修復關係。

兒子也開始慢慢改變,一點一點從班級倒數,到了期中考試的班級前十。

回顧這段經歷,我深刻意識到,要想培養一個自覺的孩子,家長把握好下面這3個心理法則,至關重要。

“媽媽,我不想學了”:想培養自覺的孩子,用好3個心理法則

“媽媽,我不想學了”:想培養自覺的孩子,用好3個心理法則

法則一:給孩子自主感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孩子才可能主動學習!

我一度是個愛操心的媽媽,

在兒子學習方面,我抓得緊也管得多,幾乎全部是我說了算

直到心理學的朋友分享了一個諮詢案例以後,我陷入了沉思——

有一對學霸夫妻,名校畢業、事業有成,妥妥人生贏家。

然而,可兒子偏偏不爭氣,每次考試都在班上墊底!

夫妻倆心急如焚,試了各種辦法——苦口婆心的說教、措辭嚴厲的批評、下血本的1對1補習班……

毫無效果。

無奈之下,他們找到朋友,尋求幫助。

深入瞭解後,朋友發現,這對夫妻非常強勢。

兒子該學什麼、每次必須考多少分、考好了會得到什麼獎勵、需要上哪些興趣班……

他們總是擅自決定,從未問過孩子的想法。

就這樣,

這個男孩被動地接受著父母所有的安排。

他內心的情緒和感受從未被關注過,他真正的興趣愛好從未被重視過……

久而久之,男孩習慣了這種按部就班的模式,內心的主動性被磨滅,最終成為了大人眼裡那個“學習毫不自覺”的孩子。

朋友直言:“父母做的事情,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學習這件事上,主角一定要是孩子。

父母的任務是激發孩子,讓孩子成為可以為自己負責的人

。”

換句話說,

大人需要激發孩子的自主感。

自主感是一種很重要的特質,會促使孩子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己的事情自己說了算,同時能夠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自主感是孩子擁有內驅力的前提。

在學習上,家長如果不放權,孩子便會失掉自主感,覺得這一切都是大人的事,跟自己沒關係。

如此一來,又怎麼可能指望孩子自覺學習呢?

在此之後,我開始做出改變。

概括來說,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每天晚上

不再替兒子整理書包

,只是簡單提醒他注意不要忘帶東西;

•鼓勵

兒子自主規劃學習安排

,做完老師佈置的作業後再幹什麼,以他說了為主,我提供建議;

•開始

關注兒子的興趣愛好

,引導他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探索;

•每天跟兒子的

聊天不再只圍繞著學習和成績

,而是會了解他的夢想、關心他的喜怒哀樂;

戒吼戒罵

,在學習上不再逼迫或威脅兒子……

當然,這一切都圍繞著最核心的一點展開,那就是——

讓兒子明白,要為自己而學習。

只有培養了孩子的自主感,他才會發揮主人翁意識,對待學習才會有持續的熱情與動力。

而擁有這份自主感的關鍵,便是家長敢於放手。

讓孩子在能力範圍內,把控學習的節奏。

“媽媽,我不想學了”:想培養自覺的孩子,用好3個心理法則

“媽媽,我不想學了”:想培養自覺的孩子,用好3個心理法則

法則二:培養孩子的勝任感

設定可達成的目標,幫孩子樹立“我能行”的信念

很久前發生的一件小事,讓我感觸頗深。

那天,兒子語文隨堂默寫破天荒得了滿分,被老師表揚了。

這可把娃給高興壞了。

一連好幾天,他學習勁頭十足,表現得特別好。甚至主動加練,想要下次還能拿到好成績。

一次小小的成功,就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其實,這是

勝任感

起了作用!

成功的喜悅,會激發孩子的勝任感,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由此便會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我可以-自覺學-取得更好成績-我真的可以

,自覺、自律就此誕生

根據心理學家愛德溫•洛克的理”,

擁有勝任感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設定合適的目標。

這個目標應該具有一定挑戰性,但其難度又不超過個人的承受範圍。

受此啟發,我開始為兒子分階段制訂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目標:

•以一個月為週期,每天完成十道口算題;

•每三天背熟一首古詩,一個學期總共五十首;

•21天練字計劃,每天不用多,寫一頁就行……

當然,這些目標充分考慮了兒子的能力、愛好和意願,不會太簡單,讓娃感覺得來全不費力氣;但也不能太難,以免打擊自信心。

整體難度中等且具有可實現性,讓孩子“跳一跳”可以做到。

當孩子在“跳一跳”的過程中,不斷努力和進步,勝任感也就不斷累積。

一個充滿勝任感的孩子,未來註定更加上進、自信而要強。

“媽媽,我不想學了”:想培養自覺的孩子,用好3個心理法則

“媽媽,我不想學了”:想培養自覺的孩子,用好3個心理法則

法則三:孩子的歸屬感

父母無條件的欣賞與接納,是孩子努力的催化劑!

看過一則新聞,上海一14歲女孩跳樓輕生,給父母留下一封千字遺書。

她在遺書中寫道:“你們愛的不是我,是衝進班級前十的我,是排名年級前二十的我,是考到滿分的我。”

“媽媽,我不想學了”:想培養自覺的孩子,用好3個心理法則

愛一旦帶上籌碼,註定會變得沉重。

此前,兒子也跟說說過類似的話:

“每次我只有拿滿分,媽媽才會對我笑。

學習,只是為了讓媽媽高興。

心理學家羅傑斯曾強調:

他人一如既往的鼓勵、認可與讚賞,才能讓孩子擁有歸屬感,不斷激發孩子潛能,促使自己持續進步。

原來,父母無條件的欣賞與接納,是讓孩子對學習保持持續動力的最好催化劑。

要想做到這一切,父母一定要學會鼓勵孩子!

但所有的鼓勵,一定要多鼓勵孩子努力的

過程和態度、後天的特質

“為了這次考試你複習得很認真,無論考多少分,媽媽都為你驕傲。”

“媽媽看到你那麼專心地寫作業,覺得特別棒。”

“你能堅持練字,很有毅力,繼續保持!”

這樣的鼓勵,有助於孩子把成功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激發自覺學習的動力。

但,強調天賦、結果的表揚,一定要儘量少說:

“你好聰明,難怪考試分數那麼高。”

“這次又拿第一了,你真厲害!”

一個被父母無條件欣賞的孩子,歸屬感十足,內心豐盈著愛,也必將滿是動力。

“媽媽,我不想學了”:想培養自覺的孩子,用好3個心理法則

“媽媽,我不想學了”:想培養自覺的孩子,用好3個心理法則

常有人問,如何才能養出一個自覺、自律的孩子?

養娃八年,我越發深刻感受到,想指望孩子自律、自覺並不難。

因為,內驅力的火花一直都存在於孩子內心。

我們要做的,無非是這三件事,就能啟用孩子的內驅力:

我能自己選擇做的事(自主感)——我能做好這件事(勝任感)——我能在充滿愛和支援的環境裡做這件事(歸屬感)

就像滾雪球一樣,一開始我們幫著輕輕推一推。

等到雪球足夠大了,就會哧溜溜自己滾下去了。

-END-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