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書法是一種修養

振華中學開設書法自主選修課,可是很少人報名。代表性的觀點是,“寫字是為了表達意思,看得清楚就行了。功課太多,沒有時間沒有必要專門學習書法。”這種情況說明,很多同學不瞭解書法對於人的修養對於人的成才的意義。因此有必要讓大家知道中國人學書法是一種文化修煉,也是一種人格修養。

書法史上有一個故事引人深思。王獻之童年曾向父親王羲之請教書法秘訣,王羲之指著十八缸水說,你把這些缸子裡的水研磨成墨水,寫完了,你的字就成了。王獻之沒有辜負父親的教誨,苦練書法,而且自成一家,最後與父親一樣青史留名,被後人稱為“二王”。這個故事說明書法不易,不僅需要下功夫練習,還需要有創新,書法學習過程就是人生修煉成長過程。歷史上這樣因為書法留名的人很多,如顏真卿創立顏體字,柳公權創立的柳體字,歐陽詢和他的歐體字,等等。

可是我們又發現歷史上有一些人的書法很好,但他們的字卻並不為人們傳送,最典型的是宋朝的秦檜,他自創一體,就是現在大家都在運用的宋體字,可是人們並不以其姓名稱“秦體字”而稱“宋體字”,這是什麼原因,我想大家都明白了,是因為人臭,所以字不流傳。“自宋以後,人羞名檜”,人家給孩子取名字都羞愧用“檜”字,更何況要稱道秦檜的字了。秦檜殺害民族英雄岳飛,人們痛恨他這個人,自然不承認他的字了。儘管客觀上人們一直使用宋體字至今,還是不提秦檜的名。宋朝還有一個人蔡京,字也很好,可是人們一樣不稱頌,近代很多人如清朝李鴻章,如恭親王奕忻,如袁世凱,如現代的康生,等等,這些人書法都自成一家,可是人們卻不學習傳送。為什麼,字以人傳,中國人的審美觀,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人不好,字也不好。這雖然有主觀色彩,但是,哪一種審美又不帶主觀色彩呢?

在封建時代來說,人才的標準是德才兼備,書法作為一種才藝,也是能夠反映人品的藝術。所以,封建時代科舉考試非常重視書法,鄉試殿試只要書法差,還會被一票否決。文學家也是書法大家的蘇軾曾經說,書法有神、氣、骨、肉、血,雖然說的書法給人的感覺,但是也告訴我們,書法藝術會折射出人的品位。事實上,人在書寫時,心情、志趣和思想都會反映在書法上,也就是字裡行間會表現個人的品質。安靜有耐心的人自然寫的工整,心裡狂亂的自然字跡繚亂,所以,古代書法藝術是讀書人修身養性的藝術。目的是學書法以修煉身心,以書品端正人品。自然這是一般情況,而有些狡猾的人,人品低劣也會藏而不露,不在書法中表現出他的志趣,這就是書品跟人品的分裂。人們要世界一片光明和美好,自然瞧不起這種分裂的人格,在人民大眾的眼睛裡,這就是表裡不一的人,書法不是好到極致,剛好是醜到極致。書法說簡單是寫字,說大點是作為人的一種不可少的修養。

現在不少中學生把書法訓練和學習功課矛盾起來,不知道書法雖然是一種表達的輔助工具,但是也是人生的必修課。其他功課學好了,不要書法行嗎?寫的亂七八糟的誰看,誰有心情看下去呢?就拿大家都重視的考試來說,你的答卷擺在閱卷老師的面前,閱卷老師心裡對於書法審美的觀點就是,“字如其人”,你的字不好,老師雖然不判你人品不好,但是,不工整的繚亂的字跡會讓老師心情愉快從而給你一個滿意的分數嗎?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