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淺談“提高心性”與“製造完美無瑕的產品”

【分享人】財富兄 【分享時間】2022•10•30【學習條目】《京瓷哲學》第74節制造完美無瑕的產品(2)【誦讀原文】六波羅蜜與京瓷哲學 不僅侷限於產品,員工的行為舉止亦是如此。如果員工舉止得體、品格高尚,那麼企業文化勢必也能獲得相應提升。總之,企業家不僅要追求產品的完美,還必須追求公司整體的完美。 京瓷哲學其實也是一種“戒律”。我一直強調“作為人,何謂正確?一旦認定是正確的,就毫不動搖地貫徹到底”。從本質上來說,其與釋迦牟尼佛祖所開示的戒律是一致的。 釋迦牟尼佛祖把“開悟”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在佛教教義中,“開悟”也被稱為“到達彼岸”,而凡人一般把它理解為“極樂淨土”。但實際上,佛祖所指的“彼岸”其實是“轉迷開悟,安心立命”的境界。一旦到達這樣的精神境界,便等於是進入了極樂淨土。 至於度到極樂淨土的方法,佛祖做出了名為“六波羅蜜”的修行開示。六波羅蜜的第一項是“佈施”。捐香火錢是佈施,助人也是佈施。 我經常強調“利他之心”,從表面上看這一理念似乎與企業經營相矛盾,但其實並非如此。利他之心即“為世人、為社會做奉獻”的精神,屬於佈施的範疇。中小企業家為了守護員工而日夜努力奮鬥, 在我看來,這種為他人盡心盡力的行為就是一種值得敬佩的佈施。 六波羅蜜的第二項是“持戒”,即恪守戒律。佛祖指明瞭人的“六項根本煩惱”。所謂煩惱,源於對自身肉體的執著,世人常常由於煩惱而墮落。 接下來,我將對這“六項根本煩惱”逐一說明。第一項是“貪”,其指的是諸如貪慾、性慾、名譽欲等人類皆有的慾望。這些慾望與人的肉體共生共存,但切忌縱慾過度。 第二項是“嗔”,心靈被憤怒所控制,橫起暴惡,損害他人。 第三項是“痴”,即愚痴無知、智慧閉塞、懷有“憤憤不平,嫉妒他人”的卑鄙之心。 第四項是“慢”,即拋棄謙德、驕傲自大,懷有傲慢之心。 第五項是“疑”,義如其字,即懷疑不信之心。 第六項是“見”,由思維不正而產生錯誤的知見,以邪見看待事物,以惡念解釋現象。 這“貪、嗔、痴、慢、疑、見”便是釋迦牟尼佛祖所開示的“六項根本煩惱”,而抑制上述慾望和煩惱的修行,便是持戒。 六波羅蜜的第三項是“精進”,即努力工作。我一直要求大家“要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即便別人都睡覺了,自己仍然在努力工作,這便是精進。禪宗僧人為了開悟,會進行嚴酷的修行。不管是幹農活兒,打掃衛生,還是坐禪,他們都全神貫注、全力以赴。這便是精進。 企業家如果每天努力地經營公司,便是一種精進。換言之,企業家的努力經營和禪宗僧人的艱苦修行並無本質區別。雖然想和周圍的人一樣去度假旅遊,但由於擔心“自己不在時,公司可能會因運轉不靈而倒閉”因此每天早出晚歸、拼命工作。精進的方式多種多樣,並非只有坐禪才算是精進,認真經營企業也是一種精進。 六波羅蜜的第四項是“忍辱”,即“忍受、堅忍”之意。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不少企業家咬緊牙關、堅持到底。依據佛祖聖言,這也是一種修行。 六波羅蜜的第五項是“禪定”。其本意為“坐禪人定”,但按照我個人的理解,其並非指“必須坐禪才能人定”。我認為,如果能做到“至少每天一次,讓自己靜下心來”,則也是一種禪定。企業家在一味專注於經營事務的過程中,有時會“頭腦發熱”從而失去冷靜判斷的能力。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一天之中,我們至少要給自己一次“穩定心境,冷靜頭腦”的機會。在我看來,這便是禪定的含義。即便只是在人睡前閉目靜心片刻也無妨。 如果能努力實行上述五項修行,便能到達六波羅蜜的第六項——“智慧”的境界。所謂“智慧”,即理解支配萬事萬物的宇宙真理。換言之,一旦獲得“智慧”,便到達了開悟的境界。 努力實行六波羅蜜,為磨礪人格而傾注一生 如上所述,釋迦牟尼佛祖道出了人生的真正目的——開悟,也向世人開示了方式方法一一六波羅蜜。換言之,只要儘量抑制自己的煩惱、忍得住痛楚和苦難、保持心境的平和、為他人盡力奉獻、努力認真地度過人生,便能接近開悟的境界。而這些內容與我一直強調的“提高心性”“磨鍊心志”“純化心靈”“淨化心靈”如出一轍。 然而,由於你我皆凡人,因此不可能到達佛祖所言的開悟境界。犯惡行、動邪念,然後反省和改正,我們的人生正是在如此反覆的錯誤摸索中度過的。由於肉眼凡胎,因此也會不自覺地發抱怨、起憤恨、生慾念。既生為人,自然會有諸煩惱。關鍵在於盡力“抑制煩惱”和“磨礪自我”。換言之,六波羅蜜是貫穿一生的修行。當一個人要離開這個世界時,他的人格和靈魂的純淨程度,完全取決於其修行的成果,而這種成果是能夠帶到那個世界的。在我看來,人的肉體雖然註定會消亡,但崇高的靈魂卻能夠穿越到那個世界。 即便僅僅為了提升人生方程式中的“思維方式”,我們也要牢記六波羅蜜。企業家只要能夠努力磨鍊心志,哪怕自己沒有發願,公司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發展壯大。不過,大家對此務必要抱有正確的認識一一公司發展壯大的結果並非企業家值得炫耀的資本,透過奮鬥而提升的人格和人性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寶貴財富。【學習摘錄】1、如果員工舉止得體、品格高尚,那麼企業文化勢必也能獲得相應提升。2、企業家不僅要追求產品的完美,還必須追求公司整體的完美。3、京瓷哲學其實也是一種“戒律”。強調“作為人,何謂正確?一旦認定是正確的,就毫不動搖地貫徹到底”。4、中小企業家為了守護員工而日夜努力奮鬥,在我看來,這種為他人盡心盡力的行為就是一種值得敬佩的佈施。5、努力實行六波羅蜜,為磨礪人格而傾注一生。6、企業家只要能夠努力磨鍊心志,哪怕自己沒有發願,公司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發展壯大。7、公司發展壯大的結果並非企業家值得炫耀的資本,透過奮鬥而提升的人格和人性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寶貴財富。 【學習感悟】有感於“《京瓷哲學》第74節制造完美無瑕的產品(2)”。 今天認真誦讀和學習了稻盛先生《京瓷哲學》第74節制造完美無瑕的產品(2)後,我頓感疑惑不解!在本章節中,稻盛先生通篇都在講“企業文化”建設,這與“製造完美無瑕的產品”有關嗎?是不是跑偏題了呢?初看一遍,似乎一點都毫不粘邊,也無關聯!為何稻盛先生要把這個“企業文化”建設要作為“完美無瑕產品”的章節(2)來讓塾兄來了解和學習呢?俗話說得好:靜心養性,認真思索後,就會茅塞頓開,愰然大悟!沒錯!稻盛先生早就告訴各位塾兄和企業經營者:學習《六項精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幫助企業經營者“提高心性,拓展經營”!所以,如果我要想製造“完美無瑕的產品”,就必須先提高自己的心性!那麼究竟怎樣來提高自己的心性呢?稻盛先生明確地告訴我:要學習好六波羅蜜與京瓷哲學。因為,這不僅侷限於產品,員工的行為舉止亦是如此。因為,如果員工舉止得體、品格高尚,那麼,企業文化勢必也能獲得相應提升。稻盛先生在這裡重點強調的是作為企業經營者的我,不僅要追求自己工廠產品的完美,還必須追求自己工廠整體的完美。究竟怎麼樣追求工廠產品和整體完美呢?在上一章節,即第74節制造完美無瑕的產品(1)中,深刻理解和體會到了稻盛先生講到的,即製造的產品,必須是“完美無瑕的產品”,就像嶄新的鈔票一樣,看上去就能讓人感覺到鋒利,手感舒服。”所以,從頭到尾來認真研究本章節,不難發現和理解到稻盛先生強調的實質就是“思維方式”的改變和“心”的改變,即強調“作為人,何謂正確?一旦認定是正確的,就必須毫不動搖地貫徹到底。而且要把“開悟”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和“到達彼岸”,也就是佛教裡所講的“轉迷開悟,安心立命”的境界,而一旦到達這樣的精神境界,便等於是進入了極樂淨土。而度到極樂淨土的方法,佛祖做出了名為“六波羅蜜”的修行開示。六波羅蜜的第一項是“佈施”。捐香火錢是佈施,助人也是佈施。然而,我是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不相信有啥“極樂淨土”或“極樂世界”,然而,我卻相信稻盛先生經常強調的“利他之心”。從表面上看這一理念似乎與我所從事的企業經營相矛盾,但其實並非如此。其實,稻盛先生講的“利他之心”,即就是“為世人、為社會做奉獻”的精神,屬於佛教“佈施”的範疇。因此,作為中小企業者的我,現在為了守護員工而日夜努力奮鬥, 然而,在稻盛先生看來,這種為他人盡心盡力的行為,就是稻盛先生一直要求我“要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這種努力,應該是即便別人都睡覺了,自己仍然在努力工作,這就是精進。所以,試想一下,如果我每天都努力地經營工廠,這就是一種精進。這種努力經營企業的精神和禪宗僧人的艱苦修行並無本質區別。正如稻盛先生在本章節中講到的這種感同身受的心態,即雖然自己想和周圍的人一樣去度假旅遊,但由於擔心“自己不在時,公司可能會因運轉不靈而倒閉”。因此,每天早出晚歸、拼命工作。於我而言,就是如此週而復始,至今堅持了十六年之久,相信離接近“完美無瑕的產品”為期不遠了!稻盛先生說:“產品能夠反映出製作者的心地。心地粗糙的人制造出來的東西是粗糙的,心地細膩的人制造出來的東西是細膩的”。所以,從現在起,從點滴細微做起,率先垂範,引領和教育全員自覺提高責任心、使命感,人人都應該成為那心地細膩做事的人;人人都須擁有一顆相互監督和確保產品的生產工藝完美無缺、做真正有利於客人後顧無憂之心來製造產品,而且都要在產品生產過程中,高度集中精神,認真操作,絕不允許出現一個不良品,盡最大可能地成就出會劃破手的產品,那麼,用這種工作態度和心性生產和製造出來的產品勢必會具備相應的“氣質”,會成為“讓客戶滿意”、”讓消費者放心”、“讓自己的工廠受益和收穫”的“完美無瑕的產品”!稻盛先生說得好:“企業家只要能夠努力磨鍊心志,哪怕自己沒有發願,公司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發展壯大。”回顧自開工至今的艱苦而豐碩企業經營歷程,的確,感受到了這種發展趨勢和必然!當淺談然,工廠發展壯大的結果並非作為企業經營者我值得炫耀的資本。俗話說得好:鹿死誰手!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所以,唯才透過持續不斷精進和奮鬥,才能提升自己的人格和人性,這才是真正屬於我自己的寶貴財富!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