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古詩詞啟蒙,我想說真沒必要那麼早...

孩子每長大一些,再去

回顧

過去的成長時,

對一些理念和看法會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學齡前,我們家對運動的重視程度一般,

但升入小學後,

如果能重回學齡前,那我一定會把娃的運動放在首位。

再比如,最近有家長問“

2歲孩子有什麼古詩詞的書推薦

”時,我脫口而出想說的是:

沒必要啊!4、5歲之後再開始也不遲!

古詩詞啟蒙,我想說真沒必要那麼早...

果果3歲前,我在海外工作,所以基本上古詩詞

,都是果奶奶在教她。

果奶奶跟著QQ群,買了大幾萬塊錢的國學書,

天天唐詩三百首,三字經什麼的,愚公移山那麼長的詩詞

,又蹦又跳又背,完全不打殼,

古詩詞啟蒙,我想說真沒必要那麼早...

後面我回來之後,加大了英語啟蒙的力度,國學古詩詞就慢慢放下了。

後來我再給果果看之前她背誦的影片,她不僅完全不記得那些內容,還耍賴說影片裡的人不是她。。。

當然,也可以說

我們家這古詩詞啟蒙,完全就是反面例子,是家長沒堅持,不能說沒必要!

之後到了

幼升小那年

我們家又

重啟了古詩詞啟蒙

堅持搞了一年。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不算是刻意去背詩,而是

以理解為基礎

的打卡閱讀,

比如我們會根據詩詞的配圖進行“

看圖講故事

”,

古詩詞啟蒙,我想說真沒必要那麼早...

同時會插入一些

古今漢語的趣味知識

,比如上面這首“村居”裡,

我就告訴了果果幾個很有意思的用法:

我們現在小朋友的

放學

,還可以用“

散學

” 來表示。

(我會搖頭晃腦地用散學給她造句,小娃會覺得好玩極了,也開始隨著我一起造句)

我們現在放的

風箏

,有一種形狀像老鷹的風箏,可以稱之為

紙鳶

而且這種風箏,最早的時候,還是用紙做成的老鷹的造型呢。

古詩詞啟蒙,我想說真沒必要那麼早...

這種話題果果很容易就興致勃勃地

“跑題”

問風箏的事情了。。。。

我會把小娃的思緒拽回來,我們

看著圖畫,用講故事的方式,給她講背景和意境。

在一起指讀朗讀的時候,我會用手指給她指圖片中對應的位置,幫助它把文字和圖片聯絡在一起理解和應用。

關於指讀|

孩子的閱讀,當然孩子說了算!

古詩詞啟蒙,我想說真沒必要那麼早...

讀完之後,我會和果果一起,邊看字,邊看圖畫,一起誦讀幾遍並嘗試背誦。

最後,時間充裕的話,我們還會安排一些手工或者畫畫什麼的,比如《村居》最後,果果設計了她自己的風箏。

古詩詞啟蒙,我想說真沒必要那麼早...

這些

當天學的詩,有時候果果能背下來,有時候背不下來

,這些我們家都不強求。

畢竟有的詩,比如“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就是

比其它的詩好記且不容易忘記。

但有的詩,

比如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我陪果果讀了一週,最後

我是連個詩名都說不完整

古詩詞的背誦記憶,我們家那時候主要是運用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在理解詩詞的基礎上,每天先背誦複習1遍之前的詩,然後再開始下一首的學習。

古詩詞啟蒙,我想說真沒必要那麼早...

這裡也分享我的經驗給大家:

孩子背古詩詞,當天背不會很正常!

真的不是娃的問題啊!

之後我們家又入了混知的漫畫古詩詞,一詞一畫面,孩子理解起來更容易了,

古詩詞啟蒙,我想說真沒必要那麼早...

古詩詞啟蒙,我想說真沒必要那麼早...

又結合著艾賓浩斯app——anki 做記憶和複習

相關閱讀|

我的天,我竟然發現了一款學霸們都在用的APP!

總體來說,學前果果的詩詞背誦記憶沒有遇見太大的坎。

古詩詞啟蒙,我想說真沒必要那麼早...

古詩詞啟蒙,我想說真沒必要那麼早...

我分享果果之前的古詩啟蒙經歷並不是想說我們啟蒙的有多好,

而是想說

我們之前也是有下過功夫的

古詩詞啟蒙,我想說真沒必要那麼早...

但如今果果進入二年級之後,回顧起來,我認為

學齡前我們放在古詩詞上的時間還是有點多了

如果再來一遍,啟蒙還是要啟蒙的,但數量沒必要那麼多。

這些省下來的時間,我更願意放在

歷史啟蒙,地理啟蒙,詩人背景生平的瞭解上

以及作者為什麼寫這首詩,這首詩為什麼能流傳下來等等。

這些內容,與其說叫大語文,我更願稱之為

“思維”。

舉個例子,小學二年級古詩北朝民歌《敕勒歌》,

古詩詞啟蒙,我想說真沒必要那麼早...

根據詩詞的字面意思,大家都知道是在描寫遼闊的草原。

學校老師在講的時候,除了詩詞的意思以及漢字的學習,

基本都都會

從文學角度去講解這首詩

比如動與靜的對比,遠與近的對比等等。

但學校沒時間講的,或者講了孩子也不一定懂的,正是我想說的“思維”。

比如

那麼多寫景的詩歌,怎麼就《敕勒歌》火了呢?怎麼就它值得孩子們學習並背誦了呢?

孩子們如果瞭解歷史,就能知道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

民族大融合的時代,

融合,就說明原來很亂,亂世,就要打很多仗

,敕勒人也是如此。

據說,一次慘烈的戰爭中,東魏(敕勒人所在的陣營,有漢人,有鮮卑人,敕勒人是鮮卑人)大敗,戰死、病死七八萬人,軍心動搖。

在一次宴會上,一位出身敕勒族的將軍環顧四周,慷慨悲歌,唱的就是這首《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一曲作罷,士兵們都流著眼淚跟著唱起來。大家都是敕勒川的孩子,怎麼甘心死在這裡呢?再艱難,也要活著回去,再看一眼富饒的敕勒川啊。

就這樣,

殘兵敗將又鼓起了勇氣,這支軍隊得救了。

之後,北魏一統北方。

這才是為什麼這首詩歌能流傳至今的主要原因,

我們今天覺著《敕勒歌》偉大,其實是覺著它背後的波瀾壯闊的民族融合更偉大。

背過的古詩可能會忘

,但

質疑的思維

,以及

探究萬物背後邏輯原因的思維

則會在一次次的練習和學習中

形成習慣

古詩詞啟蒙,我想說真沒必要那麼早...

上面我的想法分享完,大家可能會覺著

歷史啊、地理啊這些,2、3歲孩子理解不了,最早也是要5歲左右開始。

所以兩三歲或者三四歲的孩子,還是背詩好,

文化精華深入骨髓,娃更有氣質。

比如別人家孩子武亦姝,就是被詩詞富養大的優秀孩子代表。

古詩詞啟蒙,我想說真沒必要那麼早...

此外很多人還認為背古詩文多的孩子在考試上也會佔有優勢。

得語文者得天下,得古詩文者得語文。

在最新的“部編本”語文教材中,古詩文所佔篇幅大幅提升。小學古詩文比重劇增了87%,初中的古詩文更是佔據全部課文一半以上。

所以娃提前背古詩文,就是在給之後的語文學習爭奪更多時間。

這些也都沒錯,但是以我有限的經驗來看,即使5、6歲,甚至一年級才開始背古詩詞,基於理解的基礎上,孩子背很快的,花不了多長時間。

如果需要花很長時間,需要考慮最佳化的大機率是記憶方法,而不是提前到2歲開始記。

其次,2、3歲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口語表達與發展。

說白了就是孩子說話清楚嗎?流暢嗎?能聽懂大人講話嗎?

古詩詞啟蒙,我想說真沒必要那麼早...

2、3歲的孩子,我們不管是多陪孩子聊天說話,還是讀繪本故事、思維故事,

這些現代語言經過輸入,都能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日後都是能轉化為孩子的輸出。

但古詩文就不行了,對語言能力的發展幫助不大,並且容易遺忘。

但這不意味著6歲之前就不必接觸詩詞了,

我更傾向於重質不重量,慢悠悠地讀,主要是培養對詩詞和中華文化的興趣。

如果再來一次,我大機率會這樣規劃果果的古詩詞啟蒙:

0~2歲:不學古詩詞

以中文大白話輸入為主,不學古詩詞。

2~3歲:培養興趣

培養對詩詞的興趣,可能會選類似“唱古詩”的書,磨磨耳朵,聽聽唱唱。

4~5歲:可理解輸入

在繼續培養興趣的基礎上,可理解輸入+熟讀成誦,數量不求多,結合手工、藝術

,期間多做中國歷史啟蒙的親子閱讀;

6~9歲:邊讀邊思辨

繼續培養興趣,

系統地進行歷史啟蒙

,多讀詩人、詞人人物傳記故事,根據詩詞跨學科拓展。

在歷史、地理等內容的基礎上,

每個月精學幾首

,和娃一起批判性精讀討論。

古詩詞啟蒙,我想說真沒必要那麼早...

以上就是在進入二年級之後,我們家對古詩詞啟蒙的一個新思考。也許這個思考不一定對考試升學友好,也許這個思考之後還會再有新變化。

但在當下的這個大環境裡,比起能背多少,能考上一個什麼樣的學校,我目前更看重的,還是孩子能思考多少,以及幫助孩子養成質疑,以及思考的習慣。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