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6名航天員太空會師,最小年齡44歲,空間站裡為啥沒有年輕人?

中國空間站首次在軌輪換,兩個乘組6名航天員將在太空共同生活約5天,神舟十四號也將在一週之內返回。

相比國際空間站一些國家的艙段,中國空間站在軌輪換期間航天員的生活要舒適得多。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3人同時在軌時,只有兩名航天員有床位,而另外一名只能找個地方“飄著睡”。

6名航天員太空會師,最小年齡44歲,空間站裡為啥沒有年輕人?

而我國空間站配備了6個單獨的睡眠區,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時可以得到更好的休息,不用擔心床位不夠的問題,而且就餐區、衛生間的配置都能滿足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生活時的需求,這對未來在軌輪換常態化有重大意義。

相信大家早就已經注意到,此次神舟十五號乘組並沒有女性航天員,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的女性航天員太少,只有3名,實在輪換不過來。

在神舟十五號乘組名單確認之時,王亞平正在康復訓練,而劉洋正是神舟十四號乘組成員之一,至於第三位未公佈姓名的女性航天員剛入選第三批預備航天員沒多久,正處於訓練階段,也無法參與神舟十五號的太空任務。

6名航天員太空會師,最小年齡44歲,空間站裡為啥沒有年輕人?

航天員年紀普遍偏大

除了沒有女性航天員,人們還發現神舟十五號乘組的年齡都比較偏大,費俊龍、鄧清明和張陸三人的平均年紀高達53歲,創造了我國載人航天年紀最大乘組記錄。事實上,神舟十四號乘組的平均年齡雖然低很多,只有45歲左右,但年紀最小的陳冬和劉洋,也都44歲了。

也就是說目前在空間站內的6名航天員,最低年紀都已經44歲,這似乎與我們平時的認知有所偏差。你可能會說空間站正處於建設階段,需要經驗豐富的航天員,年紀大點能更好地完成太空任務。但如果你細數神舟家族的歷任航天員,會發現乘組的平均年齡大多在40歲以上,並沒有年輕有為的年輕小夥。

6名航天員太空會師,最小年齡44歲,空間站裡為啥沒有年輕人?

比如我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楊利偉,搭載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時的年紀為38歲;神舟六號乘組的費俊龍、聶海勝,時年分別為40歲和41歲;2008年發射的神舟七號,乘組成員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三人,當年均為42歲。

而到了我國空間站建設階段的任務時,航天員進入太空的年紀更大,這可能是因為空間站任務需要至少一名擁有太空經驗的航天員。比如神舟十二號乘組的平均年紀將近53歲,神舟十三號乘組的平均年紀將近46歲。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國執行太空任務的航天員年紀都普遍偏大呢?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因素:

航天員選拔條件苛刻;我國航天員稀缺;他們符合執行太空任務的要求。

6名航天員太空會師,最小年齡44歲,空間站裡為啥沒有年輕人?

航天員選拔條件苛刻

你可能知道航天員的選拔條件苛刻,但你不知道這到底有多苛刻!

我國航天員選拔分為三個過程,依次為

預備航天員選拔、訓練航天員選拔和飛行乘組的選拔。

預備航天員選拔就相當於海選,可即便是海選,其要求也是普通人遠遠達不到的。比如我國首批預備航天員選拔時,其要求是這樣的:

年齡25~35歲,身高1。60~1。72,體重55~70千克,男性,大專以上學歷,能滿足這些條件的似乎數不勝數。

但接下來的要求恐怕就沒多少人能滿足了:

最近3年體檢均為甲級,殲擊機、強擊機飛行員,累計飛行600小時以上,無煙癮、酒癮等不良嗜好,身體健康,意志堅定,有獻身精神,有良好的相容性等。

6名航天員太空會師,最小年齡44歲,空間站裡為啥沒有年輕人?

按照這個標準,與其說是選拔航天員,還不如說是尋找航天員。當年經過嚴格審查之後,共選出了1506名基本符合條件的飛行員,然後再進行初選。

1506名飛行員分別送往空軍的10個療養院裡,對他們進行進一步的檢查、考核與選拔。最後僅剩30多人被轉到了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接受特殊生理功能檢查。比如讓這些候選者在離心機上進行超重考驗等。

航天員在身體上與飛行員或其他人群的本質區別在於,他們天生具有比普通人更強的航天生理功能。除了身體上,他們的心理素質要非常強大,這才能應對太空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緊急狀況。

6名航天員太空會師,最小年齡44歲,空間站裡為啥沒有年輕人?

上述30多名候選者在經過持續了幾個月的測試之後,最終被錄取的預備航天員只有12名。

這12人的平均年齡為32.8歲,全部是大專以上文化程度,駕機飛行都在800小時以上,都有成功處置空中險情的經歷。

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少年時代都受過良好的教育,當飛行員期間又接受了系統的飛行訓練,而身經百戰的經歷,特別是一次次近乎殘酷的選拔更為他們奠定了良好的心理、生理和技術基礎。

上述內容還只是預備航天員的選拔,也就相當於剛剛通過了海選。要想成為真正的航天員,他們還要接受嚴苛的專業的訓練,為期至少3~4年。

6名航天員太空會師,最小年齡44歲,空間站裡為啥沒有年輕人?

比如我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是從2018年開始著手選拔的,2020年才塵埃落定,確認了入選名單,入選之後他們要進行系統性的訓練,這也是為什麼第三批航天員暫時無法執行太空任務的原因。

在訓練期間,航天員們還要時刻接受各種考核與篩選,無論是預備航天員還是正式航天員,如果身體出現問題而被醫學鑑定為不合格,就可能被淘汰。

6名航天員太空會師,最小年齡44歲,空間站裡為啥沒有年輕人?

完成嚴酷的訓練之後,他們終於成為了一名正式的航天員,但想要執行太空任務,還要進入新一輪的選拔:飛行乘組的選拔。此階段的選拔會根據每個航天員的身體、心理以及技術特長等,再結合太空任務的特殊性來決定。

比如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就需要乘組成員中必須要有至少一名經驗豐富的航天員,也就是曾經執行過太空任務的航天員,然後再按照“老帶新”的管理搭配。

所以說,我國航天員的年紀普遍偏大,主要是因為在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規劃初期,對航天員的要求非常高,這使得選拔條件非常嚴苛。

正如上文所述,我國第一批航天員剛被選為預備航天員時的平均年紀,就已經是32.8歲了,在經過幾年的訓練之後,可以想象他們的年紀有多大。

6名航天員太空會師,最小年齡44歲,空間站裡為啥沒有年輕人?

我國航天員稀缺

航天員選拔條件苛刻,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能被選上的航天員人數很少,這會導致我國航天員隊伍的規模較小。

目前我國一共以三批航天員,其中第一批14名,5名退役,在役的有9名;第二批航天員共7人,全部在役;第三批航天員共18人,全都處於訓練階段。

也就是說目前我國能執行太空任務的航天員一共有16人,如果在減去正在太空執行任務的神舟十四號乘組的3人,以及剛剛完成康復訓練的神舟十三號乘組的3人,能執行太空任務的航天員就只有10人。

6名航天員太空會師,最小年齡44歲,空間站裡為啥沒有年輕人?

神舟十五號乘組可選人員的範圍非常小,再結合空間站階段性任務的特殊性、“老帶新”的慣例,以及神舟十六號乘組人員的看率等,能執行神舟十五號太空任務的航天員非常少,

那麼是否有女性航天員以及航天員的年齡問題等,就不再考慮範圍內了。

所以說,在我國航天員人數較少,以及年齡本身就偏大的大背景下,執行空間站任務的航天員整體年紀就會偏大,這是由我國航天員的現狀決定的。

6名航天員太空會師,最小年齡44歲,空間站裡為啥沒有年輕人?

滿足飛行乘組的選拔要求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無論是預備航天員還是正式航天員,他們想要執行太空任務的話,都必須要透過飛行乘組的選拔。

飛行乘組的選拔會結合當次太空任務來選拔最合適的航天員,但有一個基本條件,就是候選人必須滿足所有對航天員身體上、心理上、專業技術等方面的要求。

比如神舟十五號乘組的指令長費俊龍,現年57歲,是執行太空任務年紀最大的航天員,也是我國航天員隊伍中年齡最大的。

6名航天員太空會師,最小年齡44歲,空間站裡為啥沒有年輕人?

但是,費俊龍能再次執行太空任務,而且擔任指令長,這說明他依舊具備良好的飛行狀態。他和其他年輕的航天員一樣,每年都會按質按量完成航天員8大類,100多個科目的訓練。

比如穿戴120公斤的模擬航天服在水中進行長達4小時的模擬失重訓練,天上5小時任務,地面需要做50小時水下訓練,這些訓練費俊龍都能很好地完成。

在國際上,目前上天的航天員中,年齡最大的是美國的約翰▪赫歇爾▪格倫。1988年時,格倫在77歲的時候再次搭乘“發現”號太空梭進行太空飛行,創下了太空年齡最大航天員的記錄。

6名航天員太空會師,最小年齡44歲,空間站裡為啥沒有年輕人?

所以對於一名專業的航天員來說,年齡並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無論是航天員的身體素質,還是其訓練、選拔過程都決定了只要能透過層層篩選,其各方面條件是一定能夠勝任飛天任務的。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