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有血有肉有愛有憎有溫度有厚度的魯迅

小時候不喜歡魯迅,那是因為他的作品幾乎陪伴著我的每一次考試

由於文章晦澀難懂,每次都被考得外焦裡嫩,心有餘悸。曾很長一段時間,鑽在《狂人日記》《阿Q正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等文章裡既出不來,又理不出個頭緒來。

有血有肉有愛有憎有溫度有厚度的魯迅

青年時候不喜觀魯迅,那是他對朱安近乎刻薄的感情、幾近絕情的態度

1926年8月26日,魯迅與許廣平一同乘火車從北平南下上海。對住在北京的元配夫人朱安來說,自是不小的打擊。房東問朱安“那你以後怎麼辦呢?”朱安又激動又沮喪地說:“過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地服侍他,一切順著他,將來總會好的。

我好比一隻蝸年

,從牆底一點一點往上爬,爬得雖慢,總有一天會爬到牆項的。可是現在我沒有辦法了,我沒有力氣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無用。”她接著說:“看來我這一輩子,只好服侍娘娘(魯迅之母)一個人了。

萬一娘娘歸了西天,從大先生的為人來看,我以後的生活他是會管的。

魯迅的母親魯瑞於1943年在北平去世後(魯迅已先於1936年去世),周作人(魯迅之弟)遵從母意,將每月給她的零用錢十五元轉贈朱安。魯母有一女擁,年老無依,仍和朱安一起生活。一年後,由於物價上漲,兩位老人的最低生活已難以維持。朱安只得變賣家產,包括魯迅之部分藏書。1944年8月31日,許廣平至信朱安,“生活當儘量照料,書則千萬不要賣”,繼而在上海《申報》刊登啟示,宣告:“如魯訊先生在平家屬確有私擅出售遺產事實,廣平等決不承認。”北平朱安於9月23日託人代筆覆信雲:“

到了日暮途窮的現在,我也仍然知道名譽和信用是很可寶貴的。無奈一天一天的生活壓迫,比信用名譽更為嚴重。迫不得已,才急其所急,賣書還債,維護生活。倘有一籌可展,自然是求之不得,又何苦出此下策呢!

”朱安發出自信後,立即停止了售書。

10月15日,受許廣平委託,作家唐弢等人,專程自上海赴北平,並攜去許廣平給宋紫佩的信,由宋陪同,去會見朱安。宋佩紫是魯迅的學生,時相過從,魯迅南下時曾以家務相托。那天,朱安和原來侍候魯老太太的女傭正在用膳,見到來客,都把手裡的碗放了下來,裡面是湯水似的稀粥,桌子碟子裡有幾塊醬蘿蔔。宋紫佩說明來意,唐弢將上海家屬和友好對藏書的意見補說了幾句。朱安聽了一言不發,過了一會兒,才對著宋佩紫說:“你們總說是魯迅遺物,要儲存,要儲存!

我也是魯迅遺物

,你們也總得儲存儲存我呀!”

有血有肉有愛有憎有溫度有厚度的魯迅

這個性情和順、裹了小腳的女子,她去世前最後的遺願是能葬在魯迅身邊,最終結局卻是隻能下葬在魯太夫人的墓旁,且墳上沒有任何標記。至今看來,令人唏噓不已。

再後來不喜歡魯迅,源於很多人對魯迅的褒貶不一,也或多或少地影響了我對他的態度

魯迅去世已有86年了。魯迅生前被論戰包裹,身後也爭議頻頻。有人說他尖酸刻薄,有人說他仁愛心腸,婦道人家。有人把他當旗幟,有人把他當靶子。捧他的說他是中國第一等聖人,貶他的說他是中國的千古罪人。有的人

認為他是戰鬥力滿格的“鬥士”,以畢生的精力,用最尖銳的筆觸,最強有力的語言,嘲諷和鞭策當時愚昧而麻木的大眾,一次次試圖喚醒國民,以此重振中國人的精神面貌。

而有人則說他極會避凶就吉,筆鋒遊走在正義與邪惡之間,以此為業生存成大家,招致太多同路陰溼文人嫉忌攻擊,但他又不攻擊有大勢力能立即反擊或公然拿他性命的權威人物。李敖曾說過:魯迅領著國府的薪水,而且從來都不敢罵日本人。還有的說上海淪陷後,魯迅呆在內山書店,受日本憲兵的保護,聽說內山書店是日本特務機關。還有的說他與兄弟不和,緣於偷窺弟媳洗澡。在這些冷語相向的一度激烈的爭議中,

真實的魯訊日漸褪去時代賦予的符號化

,也影響了人們對他的一致看法,也包括我。

後來又慢慢地喜歡上魯迅,緣於他的作品和思想是那麼深刻雋永、富有哲理,直至今天讀起來也如飲甘醇,回味無窮

有血有肉有愛有憎有溫度有厚度的魯迅

中華民族關於珍惜光陰、好學上進的名言警句不勝列舉,唯魯迅說道最為貼切最為生動。“

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性命是以時刻為單位的,

浪費別人的時刻等於謀財害命;浪費自我的時刻,等於慢性自殺

”“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於延申了人的生命”“

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小時候老師常用這些話來教誨我們,現在,我又來勉勵我的孩子,也時常用之自勉。

有血有肉有愛有憎有溫度有厚度的魯迅

魯迅一生都在用筆戰鬥。出版《吶喊》之時,他將近40歲,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中年人。但他始終懷著希望,用盡了畢生的氣力,在書寫,在“戰鬥”,用犀利的筆墨深刻揭示著腐朽黑暗的舊社會,一次次試圖喚醒國民,以此重振中國人的精神面貌。“

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

”“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之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便在沉默中死亡

”“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進步”。

魯迅的鬥爭精神是徹底的、大無畏的,尤為值得稱頌。在那個黑暗的年代,他主張“以無賴的手段對付無賴,以流氓的手段對付流氓”“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有缺點的戰士終究是戰士,再寶貴的蒼蠅也終究不過是蒼蠅”“勇者憤怒,抽刀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刀向更弱者”“不可救藥的民族中,一定有許多英雄專向孩子們瞪眼,這些孱頭位

”“敵人是不足懼的,最可怕的是自己營壘裡的蛀蟲,許多事情都敗在他們手裡”“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的難”,等等。這些話說得多清晰、多透徹,即使對我們黨今天倡導的發揚鬥爭精神、勇於自我革新,仍有一定啟示和警醒作用。

魯迅頗具改革精神。“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歷些危險,只有這兩條路”“

我們目下的當務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

“假使做事要面面做到,那就什麼事都不能做了”“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為世界的,即為被別國所注意”。精闢啊!

魯迅不僅語言幽默,還是為人處世的高手。“

與名流談,對於他之所講,當裝作偶有不懂之處,太不懂被看輕,太懂了被厭惡,偶有不懂之處,彼此最為合宜

”“讓別人過得舒服些,自己沒有幸福不要緊,看到別人過得幸福,生活也是舒服的”“

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看,說到多到位,多辯證,多哲學。什麼是友誼?魯迅說道:“

友誼是兩顆心真誠相待,而不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敲打”“他若喜歡你,你脾氣再大都叫個性,他若不喜歡你,就算你溫順的像只貓,他都嫌你掉毛”

。真是絕了。魯訊還提倡獨立、自我品格。“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對”“與其請糊塗導師,倒不如自己走”“從來如此,便對嗎”“懷疑並不是缺點,總是疑,而並不下斷語,這才是缺點”“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內既堅實,則外界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種惡口,當如秋風一吹,青蠅絕響”

。今天我們都在談成功學,讀卡耐基的處世哲學、成功之道。其實,魯迅早有自己的見解。“走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無論愛什麼,只要糾纏如毒蛇,執著如怨鬼,二六時中,沒有已時者有望

”“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會被生活所累”“‘一勞永逸’的話是有的,而‘一勞永逸’的事是沒有的”“不滿是向上的車輪,能夠載著不自滿的人前進”。

魯迅之所以能留下眾多的偉大作品和深刻思想,源於他的政治遠見、鬥爭精神和犧牲奉獻,也源於他的清醒自知和潛心創作。

1927年,瑞典探測家斯文·赫定來中國進行考察,他與北大教授劉半農商洽,擬提名魯迅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則劉半農託魯迅之友、未名社臺靜農去探向一下魯迅的意向。

其實魯迅在廣州,9月25日收到臺靜農北京來信,當晚便回信婉辭了。他在回話中說:請你轉致半農先生,我感謝他的好意,為我,為中國。但我很抱歉,我不願意如此。

魯迅接著說:諾貝爾賞金,梁啟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

要拿這錢,還欠努力

。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們得不到。你看我譯的那本《小約翰》,我哪裡做得出來,然而這些作者就沒有得到。

魯迅最後說:我有些疲倦,有些頹唐,此後能否創作,尚在不可知之數。倘這事成功而從此不再動筆,對不起讀者;倘再寫,也許變成翰林文字,一無可觀了。還是照舊的沒有名譽而窮之為好罷。

誠哉斯人,壯哉斯言!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有血有肉有愛有憎有溫度有厚度的魯迅

魯迅的一生,是大寫的一生,是鬥爭的一生,也是備受爭議的一生,無論是生前,還是身後。即使時至今日,也沒有停止,還頻頻地可以從網路上看到各種“去魯迅化”的言論說辭。

有人曾這樣評價道,“

我們民族忽然遭遇了魯迅,其實這個民族不知道怎麼辦,不知道怎麼對他,到現在還沒有出現一個人能夠在人格和言論上超越他的影響,也就是說可以跟他放在一個平的程度,可以引起這麼多的憎惡或者熱愛,還沒有。

手機前的家人們,關於魯迅及“去魯迅化”,你怎麼看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