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資治通鑑》如何成為職場“常青樹”?

《資治通鑑》如何成為職場“常青樹”?

【原文1】

漢世宗孝武皇帝元朔五年(丁巳公元前124年)

冬,十一月,乙丑,薛澤免。以公孫弘為丞相,封平津侯。丞相封侯自弘始。

【譯文】

冬季,十一月乙丑(初五),漢武帝免除薛澤職務,任命公孫弘為丞相,封為平津侯。擔任丞相而封侯,是從公孫弘開始的。

【解析】

薛澤做了幾年丞相沒有什麼作為,被免職算是結局比較好的了。公孫弘擔任丞相之前也是有貢獻的,比如殺郭解、誅殺主父偃等,更重要的是他會提出相應的正面或反面策論來供漢武帝參考,來決定如何去做。

封公孫弘為侯,有一個原因是之前的丞相幾乎全是前代皇帝所封的功勳侯爵或者其後代,到漢武帝的時候這批人已經凋零了,但“以侯擔任丞相”的慣例要留下來,所以漢武帝就要以“丞相封侯”來保證這一制度延續下去,也就是說職位和爵位要對等,職位可以是自己努力得到或者別人舉薦而來,但爵位待遇是皇帝給的,所以做官該為誰效忠就比較清楚了。就比如現在擔任不同級別的職位就要對應不同級別的待遇。

【原文2】

時上方興功業,弘於是開東閣以延賢人,與參謀議。每朝覲奏事,因言國家便宜,上亦使左右文學之臣與之論難。弘嘗奏言:“十賊彍弩,百吏不敢前。請禁民毋得挾弓弩,便。”上下其議。

【譯文】

當時漢武帝正在大興建功立業,於是公孫弘開闢相府東門作為招攬人才的場所,與他們共同探討國家大事。每當上朝奏事,便將於國家有益的見解奏聞朝廷,漢武帝也常常命身邊的文學之臣與公孫弘進行為難辯論。公孫弘曾經上奏說:“十個強盜拉滿了弓,能使上百名官吏不敢向前。請下令禁止老百姓攜帶弓箭,以利於地方治安。”漢武帝將此建議交朝臣討論。

【解析】

公孫弘“開東閣以延賢人、因言國家便宜”還是真心為國家辦事恪守職責的,總的來說,公孫弘作為丞相雖然不贊成漢武帝大興功業,但還是會主動支援的。“全民禁止弓弩”這是國政大事,也不是一個丞相能決定的。

【原文3】

侍中吾丘壽王對曰:“臣聞古者作五兵,非以相害,以禁暴討邪也。秦兼天下,銷甲兵,折鋒刃;其後民以櫌鉏、箠梃相撻擊,犯法滋眾,盜賊不勝,卒以亂亡。故聖王務教化而省禁防,知其不足恃也。禮曰:‘男子生,桑弧、蓬矢以舉之,’明示有事也。大射之禮,自天子降及庶人。三代之道也。愚聞聖王合射以明教矣,未聞弓矢之為禁也。且所為禁者,為盜賊之以攻奪也;攻奪之罪死,然而不止者,大奸之於重誅,固不避也。臣恐邪人挾之而吏不能止,良民以自備而抵法禁,是擅賊威而奪民救也。竊以為大不便。”書奏,上以難弘,弘詘服焉。

【譯文】

侍中吾丘壽王表示反對,言道:“我聽說古代人制造出五種兵器,並不是為了相互攻殺,而是用來制止暴力、誅討邪惡。秦朝兼併天下,銷燬兵甲,折斷刀鋒,後來老百姓用農具、棍棒等相互攻擊,犯法之人日益增多,盜賊防不勝防,終因大亂而亡。因此,聖明的君主對百姓以教育感化為主,而減少防範和禁令,知道那是靠不住的。《禮記》上說:‘男孩誕生,用桑木製成的弓、蓬草杆製成的箭射天地四方。’以表明男子事業所在。大射之禮,上自天子,下到百姓都要遵守,這是夏、商、週三代的傳統。我聽說聖明的君主用射禮教化百姓,沒聽說過禁止攜帶弓箭的。況且禁止使用弓箭的原因,是為了防止盜賊用弓箭攻殺和劫掠。攻殺、劫掠是死罪,卻不能禁絕,說明那些大奸大惡之徒對重刑並不退避。我恐怕壞人持弓箭害人而地方官吏不能禁止,平民百姓卻會因用弓箭自衛而觸犯法律,這是助長壞人氣焰而剝奪百姓的自救手段。我認為這是很不妥當的。”奏章呈遞上去,漢武帝以此詰問公孫弘,公孫弘無言答對。

【解析】

吾丘壽王的議論很難去評論,畢竟他是文學之士,善辯、知識量豐富又沒有什麼管理職權,反正他的職責就是以“辯論”來責難公孫弘。也許漢武帝認為不應該“全民禁止弓弩”吧。

【原文4】

弘性意忌,外寬內深。諸嘗與弘有隙,無近遠,雖陽與善,後竟報其過。董仲舒為人廉直,以弘為從諛,弘嫉之。膠西王端驕恣,數犯法,所殺傷二千石甚眾。弘乃薦仲舒為膠西相;仲舒以病免。汲黯常毀儒,面觸弘,弘欲誅之以事,乃言上曰:“右內史界部中多貴臣、宗室,難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請徙黯為右內史。”上從之。

【譯文】

公孫弘生性好猜忌,外表寬厚而內裡心機很深。凡是曾經與他不合的人,不論關係遠近,雖然表面上裝作友善,後來終究要予以報復。董仲舒為人清廉正直,認為公孫弘阿諛奉承,引起公孫弘的嫉恨。膠西王劉端驕橫放縱,多次違犯法令,殺傷國中二千石官多人。於是公孫弘推薦董仲舒為膠西國相,董仲舒因病而得免。汲黯經常詆譭儒生,當面觸犯公孫弘,公孫弘想找藉口將其殺死,便向漢武帝建議:“右內史管界居住著很多顯貴的大臣、皇室子弟,難於治理,不是平素有威望的大臣不能勝任,請讓汲黯改任右內史。”漢武帝聽從了他的建議。

【解析】

董仲舒如果去做膠西王劉端的國相肯定很難善終。劉端是漢武帝的兄弟,朝廷不可能會嚴厲懲罰劉端,但外人就不一定了。汲黯改任右內史治理的是顯貴大臣、皇室宗親,這批人權貴滔天而且喜歡犯法,很容易得罪人。

公孫弘夠陰險,想借別人之手殺死自己嫉恨的人,這種利用職權調動的方式來禍害別人的手段也很難被識別出來,成功率極高。這類事情在現代職場中也很多,你可以不用這種卑劣的手段,也必須要看得清!

【進一步解析】

公孫弘就是典型的“政壇常青樹”,在堅持自己的執政理念的前提下,能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也能做出一定的政績,更能服務好皇帝,還能合理的利用職權和政治問題來打擊“政敵”,關鍵是以“丞相而封侯”,最後善終於丞相位,古往今來也沒有誰能做得到了。這種人總的來說即對百姓、國家有益處也對皇帝有益處。

無論在哪個行業的職場,能成為“常青樹”是極難的,浮浮沉沉在所難免。我們能夠從公孫弘身上學習到的有效方法也是極其有限的,但也能窺探一二,也許我們只要能做好其中二、三件事就足夠了。

首先要有自己明確的“知識學派”和“執事理念”也可以像公孫弘這樣以“公羊學”為主,雜糅儒家、法家等理論,必須以實用為主,這是個人“升階”和東山再起的必備條件;其二,要做出具體的功績,為公司為老闆;其三,要把本職工作和服務於誰區分開來,對於職場來說,大多數情況下,公司是公司、工作是工作,老闆是老闆這是三件完全不一樣的事情;其四,要懂得如何去規避“競爭對手”給自己的壓力,我所能分析到的就這幾點,大家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反覆研究下《資治通鑑》中所講的公孫弘的事蹟。

《資治通鑑》如何成為職場“常青樹”?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