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出自“一代詩宗”之手的一首七律,8句皆生動有味,誰讀了都說好

詩詞有約,一號詩巷歡迎各位的到來。

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大家還記得這首詩嗎?這是李商隱在重讀韓偓給他的送別詩後,因發感慨並驚於韓偓的才情所寫。

李商隱的這首詩因一句“雛鳳清於老鳳聲”聞名遐邇,而韓偓本人也更因這句“雛鳳清於老鳳聲”而被世人周知。要知道,當時的韓偓才僅僅10歲而已。

能夠得到李商隱的賞識,必定不是等閒之輩。韓偓10歲即可賦詩行文而驚豔眾人,已經註定他往後在詩壇的位置。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自己不懈的勤學苦練,韓偓成為晚唐的“一代詩宗”。

出自“一代詩宗”之手的一首七律,8句皆生動有味,誰讀了都說好

於古詩詞中識詩人,於古詩詞中品人生;詩巷在本期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來自韓偓的一首詩。此詩為韓偓在春天時所寫,它於優美的意境中飽含濃郁的情感,讓人讀後不由為之叫好。

春盡

唐·韓偓

惜春連日醉昏昏,醒後衣裳見酒痕。

細水浮花歸別澗,斷雲含雨入孤村。

人閒易有芳時恨,地迥難招自古魂。

慚愧流鶯相厚意,清晨猶為到西園。

韓偓 ,字致光,小字冬郎,號玉山樵人,我國晚唐時期的著名詩人。韓偓不但有著晚唐“一代詩宗”的稱號,還是“南安四賢”之一。

早期的韓偓因為仕途順利,所以生活安逸而善作豔詞,但是後來經受過被貶的遭遇後,韓偓的詩風與性情也隨之大變,他的詩筆開始關注民生與政治。

晚年的韓偓退居南安,詩風又多了幾分閒適與恬靜。我們這裡所分享的這首《春盡》就是韓偓晚年居於南安所作。

出自“一代詩宗”之手的一首七律,8句皆生動有味,誰讀了都說好

詩的首句虛實結合,初步將作者較“閒”的形象勾勒出來:

惜春連日醉昏昏,醒後衣裳見酒痕

;因惜別春光,連日都在醉昏昏的狀態中度過,而每次醒來的時候也都會發現衣服上到處都是酒痕。

一個“春”字在切題的同時,也很自然地為詩增添了畫面感。而一個“醉”字則又在呈現作者“閒散”形象的同時,也很充分地詮釋了他複雜的內心。

詩的題目為“春盡”,所以結合題目我們就可以得知,作者因為春天的離去而感傷。

詩人們一般都有“傷春”之懷,至於原因,也都不外乎因光陰流逝而引起的對生命的感嘆。而作者也不例外,他在首句中也是比較含蓄地將自己的傷春之情表達出來。

因為“無事”才“閒”,因為“閒”才整日“醉酒”。在一“醉”一“醒”間,在實實在在的舉動中,作者自身之“閒”被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內心之“憂”也同樣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春將盡時的景象是什麼樣子的?詩於頷聯中做出了描寫:

細水浮花歸別澗,斷雲含雨入孤村;

細細的流水載著落花流向深澗,陰暗的煙雲帶著細雨飄向遠處的孤獨村落。

和首聯相比,這一聯尤其具有畫面感,而且它的畫面感還頗為唯美生動。在這其中,作者妥當地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水”“雲”這兩個物象活化,讓它們具有一般物象所沒有的情感色彩。

二句都從動態角度出發,把“春盡”時的那種淒涼氛圍渲染出來。並且這種“淒涼”又無不隱含著作者的內心,所以,這就是所謂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出自“一代詩宗”之手的一首七律,8句皆生動有味,誰讀了都說好

頸聯盪開一筆,直接進入抒情的環節:

人閒易有芳時恨,地迥難招自古魂

;閒居的日子裡,讓人感覺格外寂寥,所以很容易產生春愁春恨,在這偏僻的地方就連古人的魂魄都難以召喚。

其實前兩聯就是對情感抒發所做出的鋪墊,故而這裡的頸聯就順勢而發,來得及時又自然。

句中的“閒”與首聯中的“醉酒”狀態相呼應,“迥”又與頷聯中的唯美自然之景相呼應。這是此詩於脈絡與佈局方面所體現出來的流暢性與緊湊性。

“芳時恨”“自古魂”皆是對作者情感的有力表達。作者歷經了巨大的政治變動與人生坎坷,最後以“閒散”人的身份寄身於僻遠的他鄉。沒有親朋好友,就連古人的魂魄也難召喚,面對這樣的境況,作者的心情如何,用一個“恨”字來解釋再恰當不過。

在一切“杳無音信”的處境中,誰料想詩在尾聯中卻又帶來了一絲安慰:

慚愧流鶯相厚意,清晨猶為到西園

;非常感激那流鶯能夠相傳深厚的情誼,每在清晨的時候還會特意飛到西園來。

出自“一代詩宗”之手的一首七律,8句皆生動有味,誰讀了都說好

尾聯再次運用擬人句修辭手法,把詩的情感色彩借“流鶯”暫時點亮。這裡的“流鶯”看上去就如黑暗中的一束火光,給人以希望與安慰。但是細細品來,它卻只不過代表了作者的一種自我安慰罷了,所以流鶯最終承載的依然是一種寥寥與傷感的情感,它作為“陪襯”物象,把作者孤獨煩悶的形象烘托得更加清晰、充分。

細水浮花春已盡,流鶯有恨囀無休;各位看官,當讀完韓偓的這首詩後,不知你有何特別的感想?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暢談。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