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讀史札記: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

讀史札記: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

《周易·節》初九爻辭曰:“不出戶庭,無咎。”孔子說:“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周易·繫辭》)

秦末楚漢相爭,韓信、彭越、英布幫助劉邦消滅了項羽,奪得天下,建立了漢王朝的一統江山,之後這三人都被劉邦殺害,罪名都是“謀反”。

《漢書·韓信傳》載:漢十年,陳豨反於代,“高帝自將而往,信稱病不從。陰使人之豨所,而與家臣謀,夜詐赦諸官徒奴,欲發兵襲呂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報。其舍人得罪信,信囚,欲殺之。舍人弟上書變告信欲反狀於呂后。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帝所來,稱豨已破,群臣皆賀。相國給信曰:‘雖病,強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

讀史札記: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

楚漢戰爭中,漢王劉邦迫於形勢,同意韓信立為齊王,項羽滅亡後,劉邦剝奪韓信軍權,徙韓信為楚王。“漢六年,人有上書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陳平計,天子巡狩會諸侯。”因擒韓信,械繫至洛陽,赦其罪,貶為淮陰侯。韓信“知漢王畏惡其能”,因此“怨望”,暗與陳豨謀起事,其“舍人弟上書告變”,

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騙韓信入長樂宮,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漢書·彭越傳》載:“陳豨反代地,高帝自往擊之。至邯鄲,徵兵梁。梁王稱病,使使將兵詣邯鄲。高帝怒,使人讓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謝。其將扈輒曰:‘王始不往,見讓而往,往即為禽,不如遂發兵反。’梁王不聽,稱病。梁太僕有罪,亡走漢,告梁王與扈輒謀反。於是上使使掩捕梁王,囚之雒陽。有司治反形已具,請論如法。上赦以為庶人,徙蜀青衣(縣名)。西至鄭,逢呂后從長安東,欲之雒陽,道見越。越為呂后泣涕,自言亡罪,願處故昌邑。呂后許諾,詔與俱東。至雒陽,呂后言上曰:‘彭越壯士也,今徙之蜀,此自遺患,不如遂誅之。妾謹與俱來。’於是呂后令其舍人告越復謀反。廷尉奏請,遂夷越宗族。”

讀史札記: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

項羽兵敗垓下,彭越有功,劉邦封彭越為梁王。陳豨反,劉邦徵兵彭越,彭越稱病。梁太僕(掌輿馬)“告梁王與扈輒謀反”,劉邦逮捕彭越,赦罪而為庶人,徙蜀青衣。

彭越天真,不識呂后之陰毒甚於劉邦,求情呂后,被呂后誘至洛陽誅殺,夷其宗族。

《漢書·英布傳》載:“十一年,高後誅淮陰侯,布因心恐。夏,漢誅梁王彭越,盛其醢以遍賜諸侯。至淮南,淮南王方獵,見醢,因大恐,陰令人部聚兵,候伺帝郡警急。”“布有所幸姬病,就醫。醫家與中大夫賁赫對門,赫乃厚饋遺,從姬飲醫家。姬侍王,從容語次,譽赫長者也。王怒曰:“女安從知之?”具道,王疑與亂。赫恐,稱病。王愈怒,欲捕赫。赫上變事,乘傳詣長字。布使人追,不及。赫至,上變。言“布謀反有端,可先未發誅也”。上以其書語蕭相國,蕭相國曰:“布不宜有此,恐仇怨妄誣之。請系赫,使人微驗淮南王。”布見赫以罪亡上變,已疑其言國陰事,漢使又來,頗有所驗,遂族赫家,發兵反。”

讀史札記: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

英布也是秦末漢初名將。因受秦律被黥,又稱黥布。初屬

項梁

,後為項羽帳下著名將領之一,封九江王,後叛楚歸漢,漢朝建立後封淮南王,與

韓信

彭越

並稱漢初三大名將。

劉邦誅韓信,醢彭越,英布心恐,

起兵反漢,被劉邦誅滅。司馬遷以為英布“

禍之興自愛姬殖”,不錯,其禍自疑愛姬起,然謀事不密也才是導致劉邦興兵的直接原因。

英布勇有餘而謀不足,倘有智者如薛公輩為之師,天下誰屬或未可知。

此三王皆有大功於漢,然終因“謀反”被漢所誅殺。其悲劇固然是劉邦忌其能,功高蓋主者身危。仔細想來,自負其能,慮事不密也是他們共同的致命弱點。“造反”這樣的機密大事,未發之前怎可為外人知!韓信“舍人弟上書告變”,彭越太僕“告梁王與扈輒謀反”,英布之中大夫賁赫“上變”,都是事未起而先走漏了風聲。“舍人弟”“太僕”“中大夫”,皆非與共謀事者,何以知之?可見其“幾事不密”之甚,“害成”“失身”不亦宜乎!可憐他們的家族都跟著遭了殃,悲哉!

讀史札記: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