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歷史記載中國古人對足球運動的瘋狂熱愛

狂熱的2022年卡達足球世界盃已經戰火肆虐,32只勁旅群雄逐鹿,阿葡巴法等傳統強隊展開了王者爭霸,儼然成了他國球迷的狂歡。

觀我國足之近況,自世預賽慘敗淘汰之後,已成國際笑柄被,今又犯了恐球症,鬥志全無,職業球隊輸業餘隊,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於是吾翻閱查詢古史,從古籍考古,稱之為歷史戰勝法,今日雖有屢戰屢敗之恥,然過去我國有足球的歷史時,他國足球未有之也,以有勝無,我國足球實為他國之祖宗也,以此解心中之忿。

歷史記載中國古人對足球運動的瘋狂熱愛

說起中國古代的足球,兩千年前的春秋戰國就已經有了,只是古代我們稱之為蹴鞠,又有“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各式各樣的稱法。

據媒體報道,在甘肅博物館展出大廳,有一枚漢代蹴鞠,約10釐米大小,上面用線繩纏繞,看上去十分結實。這枚蹴鞠是敦煌馬圈灣烽燧遺址出土,是漢代開疆拓土的見證,也是早期河西走廊蹴鞠的實物。

漢書•霍去病傳記載:

其從軍,上為遣太官齎數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事多此類。

這是漢代軍事足球的記載,霍去病的軍隊在塞外草原上餓著肚子,沒有糧食,沒有士氣,霍去病依然上場踢球,可見戰神霍去病是多麼瘋狂的熱愛足球,也提現了足球訓練能夠在戰爭中提升士氣的作用。

唐代,長短經•七雄略記載:

說齊宣王曰:“齊南有泰山,東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四塞之國也。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築、鬥雞、走狗、六博、

蹴鞠者也

。臨淄之途,車轂擊,人摩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殷人足,志氣高揚。

大概是說在很早的春秋戰國時代,齊國足球已經成為老百姓的一種娛樂形式。

西漢•鹽鐵論記載:

常民文杯畫案,機席緝 ,婢妾衣紈履絲,匹庶粺飯肉食,裡有俗,黨有場,康莊馳逐,窮巷

蹋鞠

,秉耒抱臿,躬耕身織者寡,聚要斂容、傅白黛青者眾。

大概意思是漢代,富人家因為玩賓士賽馬的遊戲,窮人在街頭踢球為樂。

唐紀·唐紀六十九記載:

上好騎射、劍槊、法算,至於音律、蒱博,無不精妙;好

蹴鞠

、鬥雞,與諸王賭鵝,鵝一頭至直五十緡。尤善

擊球

,嘗謂優人石野獵曰:朕若應擊球進士舉,須為狀元。

記載了唐代的皇帝對足球的喜愛,甚至到了認為自己的技術可以達到足球狀元。

宋代 孟元老 所著東京夢華錄·卷九築球記載:

左右軍

築球

,殿前旋立球門,約高三丈許,雜彩結絡,留門一尺許,左軍球頭蘇述,長腳幞頭,紅錦襖,餘皆巻腳幞頭,亦紅錦襖,十餘人,右軍球頭孟宣,並十餘人,皆青錦衣,樂部哨笛杖皷斷送,左軍先以球團轉眾,小築數遭,有一對次球頭,小築數下,待其端正,即供球與球頭,打大賺過球門,右軍承得球,復團轉眾,小築數遭,次球頭亦依前供球與球頭,以大賺打過,或有則便復過者勝.勝者賜以銀盌錦彩,拜舞謝恩,以賜錦共披而拜也,不勝者球頭吃鞭。

大概意思是:築球分為左右兩隊,一隊紅衣十多人,一隊青衣十多人,哨笛聲起,紅隊先開球,然後互相傳球,最終將球傳給球頭,由球頭射門,過者即為獲勝,紅隊,青隊,誰先進球誰就是勝利者,勝了有銀盌錦彩獎勵,失敗的球隊長就要吃鞭受罰。

說明在,宋代足球已經是一場正規的賽事。

明朝,陶庵夢憶·卷四·祁止祥癖記載:

餘友祁止祥有書畫癖,有

蹴鞠癖

,有鼓鈸癖,有鬼戲癖,有梨園癖。

記載了明代的讀書人對踢足球的癖好。

古籍中關於足球的記載很多,不能一一列舉,下面找了幾首故事,說明足球對古代文人墨客也是有很深的影響。

南宋詩人陸游•晚春感事

少年騎馬入咸陽,鶻似身輕蝶似狂;

蹴鞠

場邊萬人看,鞦韆旗下一春忙。

風光流轉渾如昨,志氣低摧只自傷。

日永東齋淡無事,閉門掃地獨焚香。

陸游的詩中這記載了,南宋足球萬人觀看足球的盛景,

明代官員鄧雲霄專門寫了一首足球詩

蹴鞠行

蹴鞠

蹴鞠,落花隨軸。上巳清明,新妝袨服。醉脫紅錦靴,倦入青樓宿。

射堂走馬回雞,一入場日易西。高足遙過飛鳥上,遊絲飄絮卻嫌低。

蹴鞠

行詩中記載了明代足球已經成為清明節祭祀娛樂的一種方式。

觀古代足球文化,其實已經深入到上至帝王下至窮苦百姓的清明祭祀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可惜到了清代,乾隆皇帝為了防止聚眾,乾脆明令禁止蹴鞠活動,足球蹴鞠文化自此斷絕。

吾認為,一個偉大的文明,不能沒有一項偉大的運動,特別是足球做為古代軍事訓練的一部分,百姓健身的娛樂方式,實乃古代華夏民族能夠千年不滅歷史文化基因,必須重拾文化的根基,重振中國足球!

歷史記載中國古人對足球運動的瘋狂熱愛

公元前119年春,熱愛蹴鞠足球的22歲的冠軍侯霍去病,率騎兵5萬,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

狼居胥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