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這就是韓國——鄰國中國

歷史上,韓國曾經是中國的附屬國。然而,韓國人在歷史上對中國並無惡感,因為中國並沒有對韓國實行殖民統治。相反,在“李氏朝鮮“時,中國的儒家文化成為韓國人的精神支柱。

只是在1950年6月25日爆發的朝鮮戰爭之後,中國站到了朝鮮那一邊,派遣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與朝鮮人民軍共同作戰,從此韓國對中國產生敵對情緒,中國把韓國總統李承晚、樸承熙稱為“美帝國主義走狗”,韓國也抹黑中國,妖魔化中國,中韓兩國沒有外交關係,斷絕了政治、軍事甚至經濟的交往。

蘇聯解體、東歐易幟之後,冷戰不復存在,中國與韓國都有建交的願望,雙方開始秘密接觸。這種接觸之所以處於絕密狀態,一是不能讓朝鮮知道,二是不能讓臺灣知道。

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跟韓國一直保持密切的“外交關係”。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雙方領導人(蔣介石、李承晚)互訪。顯然,韓國一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臺灣會強烈譴責韓國拋棄“老朋友”。

至於朝鮮,更是不願意看到韓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因為這將意味著中國不再是韓國的“敵國”。

然而,歷史的潮流畢竟不可阻擋。1992年4月,在北京召開的亞太經社理事會,當時的外交部長錢其琛與李相玉進行了兩國建交的秘密會談。

當年7月15日,錢其琛專程飛赴朝鮮,向金日成主席通報中韓即將建交 。金日成對錢其琛極其冷淡,簡單交談幾句就送客了。

至於臺灣方面,韓國只是以官方檔案表達將撤銷在臺灣的“大使館”。

8月24日上午9時,由錢其琛與李相玉在北京的釣魚臺國賓館簽署了“中韓建交公報”。

這就是韓國——鄰國中國

兩國電視臺現場向全世界進行了實況轉播,國際媒體和輿論對此高度重視。朝鮮方面對中韓建交保持沉默。唯獨臺灣氣急敗壞,指責韓國“忘恩負義”,並於前一天撤走在漢城的“大使館”。中韓建交後一個月,韓國盧泰愚總統應楊尚昆主席的邀請訪華。

中韓建交使中韓關係從“敵國”轉為友邦。中韓關係迅速升溫。如今,韓國是中國幾大貿易伙伴國和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之一;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及進口市場,也是韓國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國。

不過,由於兩國之間多年的斷絕來往以及冷戰的對立情緒,不少韓國人以為中國跟朝鮮一樣貧窮,所以總把中國這個大國看成窮國。在改革開放前,中國的確是窮,然而,如今中國是崛起的大國。隨著兩國交往的越來越頻繁,許多韓國人前往中國,他們也越來越知道中國已經今非昔比。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