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玉米蛋白質提高到14%!豆粕替代曙光乍現

近日,”我國科學家找回玉米高蛋白基因”一躍成為了行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高蛋白玉米究竟為何受到如此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呢?那還要從玉米本身說起:

一、高蛋白玉米為何引發熱議?

普通玉米蛋白質含量比較低,大部分不到8%,於是畜禽飼料還需補充大量蛋白質以達到畜禽的營養需要,這也是導致我國對進口大豆(豆粕)極其依賴的原因之一,近年來由於自然災害,俄烏衝突等問題導致豆粕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行業上下游都苦不堪言。如果這時候作為大宗飼料原料的玉米蛋白含量有了顯著的提高,必然可以減輕對大豆進口的依賴。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巫永睿曾算過一筆賬:普通玉米的蛋白含量每提高一個百分點,相當於我國可以少進口近800萬噸大豆。

二、高蛋白玉米的“前世今生”

早在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便積極地尋找改善玉米蛋白質的突變基因,我國也在1972年引進並開始了高蛋白玉米的育種工作,並先後培育出了許多高蛋白玉米品種:

五糯3號

該品種種子糯質型,早發性好,幼苗生長健壯。

經品質檢測:

粗蛋白13.2%

,粗脂肪5。03%,粗澱粉69。73%,直鏈澱粉/粗澱粉(幹基)0。17%。外觀和蒸煮品質為87。89分。

利民33

品質:2007年農業部穀物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44g/L,

粗蛋白11.60%

,粗脂肪4。39%,粗澱粉70。09%,賴氨酸0。31%。

曲辰五號

品質:容重771g/L,

粗蛋白含量11.39%

,粗澱粉含量71。06%,粗脂肪含量4。50%,氨基酸0。30%。

不止以上三種,國內科研院所、育種公司不斷透過雜交技術引進國外品種與國內優秀地方品種進行雜交還獲得了許多品質優秀的高蛋白玉米品種。

11月17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巫永睿研究團隊與上海師範大學王文琴研究團隊合作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 《THP9 enhances seed protein content and nitrogen-use efficiency in maize》的研究論文,將高蛋白玉米育種工作又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高蛋白玉米實現全國推廣,道阻且長

巫永睿研究團隊在三亞南繁基地進行了大規模田間試驗,將野生玉米高蛋白基因雜交匯入我國推廣面積最大的玉米生產栽培品種“鄭單958”中,大田試驗給出了喜人的結果:不僅“鄭單958”的籽粒蛋白含量顯著提高——自交系達到14%以上,而且在低氮條件下能有效保持玉米的生物量以及植株和籽粒氮含量水平。

要知道“鄭單958”在1999年經農業部穀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測定,粗蛋白含量為8。47%。

我們可以想象一旦該基因得以廣泛應用對於我國的畜牧行業將是多麼巨大的價值。

當然一項科學技術成果能不能轉化應用?關鍵在於市場。市場接受是檢驗科學技術成果具有競爭力和能夠轉化應用的唯一標準。自然界中通常是一個平衡狀態,蛋白含量高了,其它指標肯定會改變,當然最重要的是產量。也有專家表示該基因用在玉米育種上可能還需要一些特殊條件。

在巫永睿研究員心裡,有個高蛋白玉米基因挖掘和材料創制的“三步走”計劃,第一步克隆一個主效高蛋白基因已然完成;下一步是要克隆4個最主效高蛋白基因,使其親本自交系籽粒蛋白含量達到16%以上;而“終極目標”是克隆自然群體中所有高、低蛋白基因,改良“鄭單958”,讓蛋白含量突破20%大關!

換句話說,高蛋白玉米育種的第一步已經完成,無論如何是為豆粕減量替代帶來了更多選擇,成本降低、行業迎來春天,未來可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