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中國通史之周紀》后稷至厲王——先世

后稷,名棄。其母有邰(tái)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kù)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闢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原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

《中國通史之周紀》后稷至厲王——先世

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其遊戲,好種樹麻、菽,麻、菽美。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穀(gǔ)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帝堯聞之,舉棄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棄,黎民始飢,爾後稷播時百穀。”封棄於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后稷之興,在陶唐、虞、夏之際,皆有令德。

《中國通史之周紀》后稷至厲王——先世

后稷卒,子不窋(kū)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務,不窋以失其官而餎戎狄之間。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劉立。公劉雖在戎狄之間,復修后稷之業,務耕種,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資,居者有畜積,民賴其慶。百姓懷之,多徙而保歸焉。周道之興自此始,故詩人歌樂思其德。公劉卒,子慶節立,國於豳(bīn)。

《中國通史之周紀》后稷至厲王——先世

慶節卒,子皇僕立。皇僕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毀隃立。毀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yǔ)立。高圉卒,子亞圉立。亞圉卒,子公叔祖類立。公叔祖類卒,子古公亶(dàn)父立。古公亶父復修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財物,予之。已復攻,欲得地與民。民皆怒,欲戰。古公曰:“有民立君,將以利之。今戎狄所為攻戰,以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乃與私屬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復歸古公於岐下。及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之。於是古公乃貶戎狄之俗,而營築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中國通史之周紀》后稷至厲王——先世

古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取太任,皆賢婦人,生昌,有聖瑞。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二人亡如荊蠻,文身斷髮,以讓季歷。

《中國通史之周紀》后稷至厲王——先世

古公卒,季歷立,是為公季。公季修古公遺道,篤於行義,諸侯順之。

公季卒,子昌立,是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劉之業,則古公、公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歸之。伯夷、叔齊在孤竹,聞西伯善養老,盍往歸之。太顛、閎(hóng,)夭、散宜生、鬻(yù)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歸之。

《中國通史之周紀》后稷至厲王——先世

崇侯虎譖(zèn)西伯於殷紂曰:“西伯積善累德,諸侯皆向之,將不利於帝。”帝紂乃囚西伯於羑里。閎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九駟,他奇怪物,因殷嬖(bì)臣費仲而獻之紂。紂大說,曰:“此一物足以釋西伯,況其多乎!”乃赦西伯,賜之弓矢斧鉞,使西伯得征伐。曰:“譖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乃獻洛西之地,以請紂去砲格之刑。紂許之。

《中國通史之周紀》后稷至厲王——先世

西伯陰行善,諸侯皆來決平。於是虞、芮之人有獄不能決,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讓畔,民俗皆讓長。虞、芮之人未見西伯,皆慚,相謂曰:“吾所爭,周人所恥,何往為,祇取辱耳。”遂還,俱讓而去。諸侯聞之,曰“西伯蓋受命之君”。

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須。明年,敗耆國。殷之祖伊聞之,懼,以告帝紂。紂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為!”明年,伐邘(yú)。明年,伐崇侯虎。而作豐邑,自岐下而徙都豐。明年,西伯崩。

《中國通史之周紀》后稷至厲王——先世

西伯蓋即位五十年。其囚羑(yǒu)裡,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詩人道西伯,蓋受命之年稱王而斷虞芮之訟。後十年而崩,諡為文王。改法度,制正朔矣。追尊古公為太王,公季為王季:蓋王瑞自太王興。

《尚書帝命驗》曰:季秋之月甲子,赤雀銜丹書入豐,止昌戶,拜稽首。至於磻(pán)谿(xī)之水,呂尚釣涯,王下趣拜曰:“公,望七年,乃今見光景於斯!”答曰:“望釣得玉璜,刻曰:姬受命,呂佐旌。”遂置車左,王躬執驅,號曰師尚父。

《周書》曰:文王昌曰:“吾聞之無變古,無易常,無陰謀,無擅制,無更創,為此則不祥。”太公曰:“夫天下,非常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國,非常一人之國也。莫常有之,惟有道者取之。古之王者,未使民民化,未賞民民勸,不知怒,不知喜,愉愉然其如赤子。此古善為政也。”

又曰:文王在鎬,召太子發,曰:“嗚呼,我身老矣。吾語汝,我所保與我所守,傳之子孫:吾厚德而廣惠,忠信而志愛;吾不為驕侈,不為太靡,不淫於美;吾栝柱而茅茨,吾為民愛費也;春夏育山林不升□,以成草木之長而慎天時;水澤不內舟楫以成魚鱉之長;不麛、不卵以成鳥獸之長;畋獵惟時,不殺童羊,不夭胎,童牛不服,童馬不馳不騖,澤不行害,土不失其宜,萬物不失其性,天下不失其時。”

又曰:文王獨坐,屏去左右,深念遠慮,召太公望曰:“帝王猛暴無文,強梁好武,侵凌諸侯,苦勞天下,百姓之怨心生矣。其災,予奚行而得免於無道乎?”太公曰:“因其所為,且興其化,上知天道,中知人事,下知地理,乃可以有國焉。”

《中國通史之周紀》后稷至厲王——先世

《帝王世紀》曰:文王昌,龍顏虎肩,身長十尺,胸有四乳。晏朝不食,以延四方之士。文王合六州之諸侯以朝紂,紂以崇侯之讒而怒,諸侯請送文王棄於程。十年正月,文王自商至程。太姒夢見商庭生棘,太子發取周庭之梓,樹之於闕間,梓化為松柏柞棫。覺而驚,以告文王。文王不敢佔,召太子發,命祝以幣告於宗廟群神,然後佔之於明堂,及發並拜吉夢,遂作程寤。始,文王繼父為西伯,都於雍州之地。及受命,復兼梁荊二州,化被於江漢之域。於是諸侯歸附之者六州,而文王不失臣節。先是,文王夢日月之光著身,又鸑鷟鳴於岐,作武象之樂。神農氏始作五絃之琴,以具宮、商、角、徵、羽之音。歷九代,至文王復增其二絃曰少宮、少商。文王嗣位五十年,即《周書》所謂“文王受命,享國五十年”是也。

又曰:文王晏朝不食,以延四方之士。是以太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适之屬鹹至,是為四臣。文王雖在諸侯之位,襲為西伯,紂既囚文王,文王之長子曰伯邑考,質於殷為紂御,紂以為羹,賜文王曰:“聖人當不食其子羹。”文王得而食之。紂曰:“誰謂西伯聖者,其子羹尚不知也。”

《洛書靈準聽》曰:蒼帝姬昌,日角烏鼻,身長八尺二寸。

《詩》曰: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又曰: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

又曰:文王曰:““諮,諮汝殷商!匪上帝不時,殷不用舊。”

《中國通史之周紀》后稷至厲王——先世

《詩含神霧》曰:太任夢長人感己,生文王。

《春秋元命苞》曰:文王龍顏,柔肩望羊。

又曰:伐殷者,為姬昌。生於岐,立於豐。精翼日,衣青色。遷造西,十刻消。

又曰:文王四乳,是謂含良,蓋法酒旗,布恩舒惠。

《春秋感精符》曰:孔子按《錄書》含觀五常英人,知姬昌為蒼帝精。

《孟子》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祿,關市譏而不徵,澤梁無禁,罪人不孥。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墨子》曰:赤雀銜珪之岐社,曰命周文王伐於殷。

《韓子》曰:周有玉板,紂令戾索之,王與也。

《呂氏春秋》曰:文王立八年,歲六月,文王寢疾,五日而地動東西南北,不出周郊,百吏皆請曰:“臣聞地之動也,為人主也。今王寢疾五日而地動四面,不出周郊,群臣皆恐,請移之。”文王曰:“若何移?”對曰:“興事動眾,以增城。”王曰:“是重吾罪也,不可昌也。請改行重善以移之,其可以免之乎。”於是謹其禮秩皮革,以交諸侯;飾其辭令、幣帛,以禮豪士;頒其爵列等級田疇,以賞群臣。無幾何,疾乃止。

又曰:周文王使人扣地,得人之骸,吏以聞文王,文王令葬之。吏曰:“此無主矣。”文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有一國者,一國之主。今我非其主耶?”遂令以衣棺葬之。天下聞之,曰:“澤及枯骨,又況於人乎哉!”或得寶以危其國,文王得朽骨以喻其意,故聖人之於物也,無不被才也。

又曰:文王處岐事紂,冤侮雅孫,朝夕必時,止貢必適,祭祀必敬。紂喜,命文王稱西伯,賜之千里之地。文王再拜稽首而致辭曰:“願為民請去炮烙之刑。”文王非惡千里之地也,以為民請去炮烙之刑,必得民心,得民心則賢於千里之地矣。

又曰:文王修德,百姓親附,是時,崇侯虎與文王同列為諸侯,德不能及文王,常嫉妒之。乃譖文王於紂曰:“西伯昌聖人也,長子發、中子旦皆聖,合謀,君其慮之。”紂乃囚文王於羑里,將欲殺之。於是文王四臣散宜生等乃周流海內,經歷豐土,得美女二人,水中文貝、白馬、朱鬛(liè)以獻於紂,陳於中庭。紂立出西伯。文王在羑里時演《易》八卦為六十四,作鬱厄之辭,困於石,據於蒺藜,乃申憤以作歌曰:“殷道溷溷,浸濁煩兮。朱紫相合,不別分兮。迷亂聲色,信讒言兮。閻閻之虐,使我愆兮。幽閉牢穽,由其言兮,遘(gòu)我四人,憂勤勤兮。”

《中國通史之周紀》后稷至厲王——先世

《淮南子》曰:文王歸自商,乃為玉門,築靈臺,相女童,擊鐘鼓,以待紂之失也。紂聞之曰:“周伯昌改道易行,吾無憂矣。”乃為炮烙,剖比干,剔孕婦,殺諫者。文王乃遂其謀。

又曰:文王之時,紂為天子,賦斂無度,殺無止,康梁流湎,宮中成市。作為炮烙之刑,刳諫者,剔孕婦,天下同心而苦之。文王四世累善,修德行義,處岐、周之間,地方不過百里,天下二分歸之。文王欲以卑弱制強暴,以為天下去殘除賊而成王道,故太公之謀主也。

《賈誼書》曰:文王晝臥,夢人登城而呼己曰:“我東北陬(zōu)之腐骨也,速以人君葬我。”文王曰:“諾!”覺,召吏視之,信有焉。文王曰:“速以人君葬之。”吏曰:“此無主,請以五大夫。”文王曰:“吾夢中已許之矣,奈何其背也。”士民聞之曰:“我君不以夢之故背腐骨,況於生人乎!”

《桓子新論》曰:《文王操》者,文王之時,紂無道,爛金為格,溢酒為池,宮中相殘,骨肉成泥,璇室瑤臺,藹雲翳風,鐘聲雷起,疾動天地,文王躬被法度,陰行仁義,援琴作操。故其聲紛以擾,駭角震商。琴操曰”受命者,謂文王受天命。文王以紂時為岐侯,躬修道德,執行仁義,百姓附親。是時,紂為無道,刳胎斬涉,廢壞三仁,天統易運,諸侯瓦解,皆歸文王。其後,有鳳凰銜書於郊。文王曰:“殷帝無道,虐亂天下,皇命已移,不得復久。”乃作《鳳凰》之歌曰:“翼翼翔翔,鸞皇兮。銜書來遊,以命昌兮。瞻天案圖,殷將亡兮。蒼蒼皓天,始有萌兮。五神連精,合謀房兮。”

又曰:文王修德,百姓親附。是時,崇侯虎與文王列為諸侯,德不能及文王,常嫉妒之。乃譖文王於紂曰:“西伯昌,聖人也。長子發,中子旦,皆聖人也。三聖合謀,君其慮之。”乃囚文王於羑里。

《論衡》曰:文王飲酒千鍾,聖人能以德將酒也。

魏陳思王曹植《文王贊》曰:於赫聖德,實維文王。三分有二,猶復事商。化加虞芮,旁暨四方。王業克昭,武嗣遂光。

《文王赤雀贊》曰:西伯積德,天命攸顧。赤雀銜書,爰集昌戶。瑞為天使,和氣所致。嗟爾後王,昌期而至。

《文王見呂尚贊》曰:言歸養老,垂釣西川。岸上盤石,溪惟小船。風雨未感,意氣怡然。有此相望,於今幾年。

《皇王大紀》:

《大雅》十一篇曰《生民》,八章,四章章十句,四章章八句,尊祖也。后稷生於姜嫄,文武之功起於後稷,故推以配天焉。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誕彌厥月,先生如達。不坼不副,無菑無害,以赫厥靈。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誕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誕寘之平林,會伐平林。誕寘之寒冰,鳥覆翼之。鳥乃去矣,后稷呱矣。實覃實訏,厥聲載路。

誕實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麥幪幪,瓜瓞唪唪。

誕后稷之穡,有相之道。茀厥豐草,種之黃茂。實方實苞,實種實褎。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實穎實慄,即有邰家室。

誕降嘉種,維秬維秠,維穈維芑。恆之秬秠,是獲是畝。恆之穈芑,是任是負,以歸肇祀。

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釋之叟叟,烝之浮浮。載謀載惟,取蕭祭脂。取羝以軷,載燔載烈,以興嗣歲。

卬盛於豆,於豆於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時。后稷肇祀,庶無罪悔,以迄於今。

《周頌》十篇曰《思文》,一章八句,后稷配天也。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立我烝民,莫匪爾極。

貽我來牟,帝命率育。

無此疆爾界,陳常於時夏。

《周頌》五篇曰《天作》,一章七句,祀先王、先公也。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孫保之。

《大雅》首篇曰《文王》,七章,章八句,文王受命作周也。

文王在上,於(wū)昭於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pī)顯,帝命不時。文王陟(zhì)降,在帝左右。

亹(wěi)亹文王,令聞不已。陳錫哉周,侯文王孫子。文王孫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顯亦世。

世之不顯,厥猶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孫子。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於周服。

侯服於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祼將於京。厥作祼(guàn)將,常服黼(fǔ)冔(xǔ)。王之藎臣,無念爾祖。

無念爾祖,聿脩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宜鑑於殷,駿命不易!

命之不易,無遏爾躬。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載,無聲無臭(xiù)。儀刑文王,萬邦作孚。

《周頌》首篇曰《清廟》,一章八句,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諸侯率以祀文王焉。

於(wū)穆清廟,肅雍顯相。

濟濟多士,秉文之德。

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

不顯不承(zhēng),無射(yì)於人斯!

《周頌》二篇曰《維天之命》,一章八句,太平告文王也。

維天之命,於(wū)穆不(pī)已。

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

假(jiā)以溢我,我其收之。

駿惠我文王,曾孫篤之。

《周頌》三篇曰《維清》,一章五句,奏象舞也。

維清緝熙,文王之典。肇(zhào)禋(yīn),迄用有成,維周之禎。

《周頌》七篇曰《我將》,一章四句,祀文王於明堂也。

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儀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gǔ)文王,既右饗(xiǎng)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於時保之。

《周頌》十七篇曰《雝(yōng)》,一章十六句,禘太祖也。

有來雝雝,至止肅肅。相維闢公,天子穆穆。於(wū)薦廣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綏予孝子。

宣哲維人,文武維後。燕及皇天,克昌厥後。綏我眉壽,介以繁祉(zhǐ),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此處已新增書籍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