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司馬光砸缸是謊言,宋朝沒有水缸,司馬光也搬不動石頭

對於普通人來說,知道司馬光就是因為他童年時的急中生智的“砸缸救夥伴”。不過這裡有兩個疑點: 一是北宋時民間並沒有“缸”這種盛水裝糧的器具;二是司馬光砸缸時才是個幾歲的孩童,他抱起的石頭有多大?能砸得破缸嗎?

司馬光砸缸是謊言,宋朝沒有水缸,司馬光也搬不動石頭

司馬光砸缸

學者熟悉司馬光,是因為《資治通鑑》這部偉大的鉅著。

歷史給予司馬光的定位,是歷史學家和政治家,其實他也是一位文學家、詩人!只是在大宋群英薈萃的文壇中,司馬光的文學成就被掩蓋,或者說是他的政績和史學太過耀眼,導致文學成黯淡無光。

司馬光砸缸是謊言,宋朝沒有水缸,司馬光也搬不動石頭

司馬光砸缸

提起司馬光,就不得不提另外幾個著名的人物,比如蘇氏三父子——蘇洵、蘇轍和蘇軾,唐宋八大家,他們家就佔據三席,但不要忽略了另外一個關鍵人物,那就是王安石!

司馬光砸缸是謊言,宋朝沒有水缸,司馬光也搬不動石頭

王安石變法

對比司馬光,民眾對王安石的印象不太深,如果說有,可能還是那首膾炙人口的《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還有這首《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一個“

”字,簡直神了,活靈活現,形容詞當動詞用,開創了形容詞當動詞用的先河,真乃千古名句啊!

司馬光砸缸是謊言,宋朝沒有水缸,司馬光也搬不動石頭

王安石雕像

司馬光與王安石是同時代的人,且同朝為官,互相欣賞又視為政敵,水火不容的政敵!巧的是,二人都當過宰相,權傾朝野,年齡相當(司馬光比王安石大2歲),都是少年得志,學富五車,都是在弱冠之年高中進士,從而步入仕途。此外,司馬光與王安石在同一年去世,甚是巧合。

提起王安石,那就是變法;提起司馬光,那就是砸缸。

王安石變法

司馬光砸缸

,幾乎等同於二人身上的標籤。

司馬光砸缸是謊言,宋朝沒有水缸,司馬光也搬不動石頭

司馬光與《資治通鑑》

僅僅如此嗎?當然不是!二人的成就相當地大!遠比今天更有名氣的蘇東坡大!

王安石一生都在致力於變法,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

改革

!目的就是為了革除久弊,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挽救危機中的大宋江山。王安石變法歷經坎坷,最終因宋神宗的支援而實施,但變法僅歷時16載,最終半途而廢。宋神宗駕崩後,年幼的哲宗繼位,高太后垂簾聽政,保守派司馬光得勢,王安石被貶,變法被徹底廢除。

司馬光砸缸是謊言,宋朝沒有水缸,司馬光也搬不動石頭

司馬光與好夥伴

王安石費盡腦汁、不遺餘力地要變法,而司馬光卻千方百計地極力阻止,百般阻撓。二人一個是激進派,一個是保守派,互不相容。但是,他們私底下卻是互為欣賞的“好朋友”,用現在一句時髦的話說,那就是互為“粉絲”。只是,政見上巨大的差異,讓兩位偉大的人物成為終生勁敵。

那麼,王安石的變法是正確的嗎?

對此史學界的看法不一致,一種觀點認為他的變法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朝廷的統治,短期內為國家財政積攢下了鉅額財富,使得國家富裕起來,有財力進行北伐和西征;另一種觀點認為,變法是失敗的,由於不徹底和不堅定,間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司馬光砸缸是謊言,宋朝沒有水缸,司馬光也搬不動石頭

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

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有:青苗法,直接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加重了農民的負擔;保甲法,亦兵亦民的措施,雖然增加了士兵數量,卻讓普通老百姓苦不堪言;募役法,富人可出錢免除兵役,窮苦人拿不出錢,苦不堪言……王安石的變法有利有弊,初衷是好的,為了挽救內憂外患的北宋王朝,但封建制度的本質在那擺著,萬變不離其宗,治標不治本,再加上朝廷上保守派的反對,最終還是水中花鏡中月罷了。

由於變法觸動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所以困難重重,舉步維艱,王安石為變法兩次被貶。實際上,一個朝代經過建立、發展、強盛、衰敗,是有規律可循的,變法是很困難的,誰都想因循守舊,坐享其成,一變革,必定要損害其中一大部分當權者的利益,他們必定會極力反對,所以歷朝歷代的變革,無不困難重重,很少能有成功的。

司馬光砸缸是謊言,宋朝沒有水缸,司馬光也搬不動石頭

司馬光塑像

宋朝從仁宗開始,就已經稍現頹勢了。歐陽修、范仲淹的“慶曆新政”,也不過去曇花一現。神宗想有一番作為,於是就支援王安石變法,二人算是乾柴烈火,一拍即合,王安石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壯志和激情,變法於是就風風火火地開始了。當然,王安石絕不是一時興起,他運籌帷幄了好多年,謀略了很多年,自然是胸有成竹,志在必得。

其實,王安石和司馬光是好朋友,都同在包拯手下當過官,二人剛認識時,一見如故,互為欣賞。然而治國理念上的巨大分歧,註定二人要分道揚鑣,終生為敵。王安石變法,司馬光攻撻,但有皇帝的支援,司馬光失勢,隨之被貶去洛陽。一同被排除出朝廷的,還有蘇氏三父子、程顥、張載等人。當然,蘇軾一家人,也是極力反對變法的。

司馬光砸缸是謊言,宋朝沒有水缸,司馬光也搬不動石頭

蘇軾雕像

三國時有“既生亮,何生瑜”的感嘆,跟王安石與司馬光的一生很像。他們二人既惺惺相惜,又互為政敵,分別代表了新黨舊派,水火不容,王安石和司馬光的人生,似乎是逃不脫的宿命。

客觀地講,二人的個人品質、修為乃至私生活,都無懈可擊,甚至比包拯、寇準、王叔文、歐陽修、韓愈等名流都要強。少年得志的司馬光和王安石,都畢生喜愛讀書,手不釋卷,才華橫溢,且都潔身自好,公正廉潔,道德情操高尚,穿越千年時光後,依然得到今天的我們的認可。

司馬光砸缸是謊言,宋朝沒有水缸,司馬光也搬不動石頭

宋神宗

司馬光與王安石都是終生只有一位妻子,決不納妾。而且,他們不貪酒,勤於政務,可謂是兢兢業業,憂國憂民。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也不能說他們沒有任何缺點。王安石性格執拗,意志堅定,不達目的,不會罷手。他太耿直,公事公辦,絕不通融,不會委婉變通,為此得罪了很多人,這也是他後來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一部分人反對變法,並不是反對變法本身,而是反對王安石這個人。

司馬光砸缸是謊言,宋朝沒有水缸,司馬光也搬不動石頭

王安石

王安石變法的本質,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富國家、窮百姓,與民爭利!而這正好是老成持重的司馬光所反對的!王安石激進、膽大、富有冒險開拓精神,但同時也會輕率和冒進。司馬光性格內斂,行事小心保守,墨守成規,小心謹慎。司馬光的目標,是維護封建禮教和君主統治,主張與民同樂,讓百姓安居樂業,朝廷不該與民爭利,不能富了國家而苦了百姓。

王安石的變法,最令後人佩服的是他的“三不足”一說: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司馬光砸缸是謊言,宋朝沒有水缸,司馬光也搬不動石頭

司馬光與王安石

他要打破舊制,必定要鼓起勇氣,赴湯蹈火。但打破祖宗舊制,阻力很大,牽扯麵太廣,損害的人太多,就連最欣賞王安石的歐陽修,也堅決反對,拒絕執行。所以,王安石變法,幾乎是在孤身奮戰,幾乎所有大臣都反對,除了皇帝支援他。而為了推行新法,王安石也排除異己,先後將恩師歐陽修、政敵司馬光等許多人趕出朝廷。司馬光去了洛陽,一去就是15年,這期間他閉門著書,寫出了《資治通鑑》。

司馬光砸缸是謊言,宋朝沒有水缸,司馬光也搬不動石頭

歐陽修

本來,王安石變法經過16年的實行,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國庫豐盈了,國力強大了,儘管新法實施遭遇重重阻撓,磕磕絆絆,但總算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天不佑北宋,支援變法的關鍵人物宋神宗在1085年病逝,年僅10歲的哲宗繼位,高太后臨朝稱制,她迅速起用司馬光為相,將王安石貶去金陵,新法全部廢除。

司馬光一上臺,立刻不遺餘力地廢除新法,對王安石全盤否定。

司馬光砸缸是謊言,宋朝沒有水缸,司馬光也搬不動石頭

王安石變法漫畫

次年,王安石病逝,朝野震驚,病重中的司馬光,心中五味雜陳,他上書朝廷,給予王安石很大的榮譽和封賞,聖旨對王安石的評價是:

將以非常之大事,必生希世之異人!

司馬光在政治改革上全面否定王安石,但在人品、學識、節操上,他非常佩服和認同王安石。

司馬光砸缸是謊言,宋朝沒有水缸,司馬光也搬不動石頭

被貶後的王安石

半年後,司馬光也病逝,北宋時空上的兩顆閃耀的星,就此墜落夜空,滑入史書中。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