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短短21年時間,秦國卻在明君孝公的治理下成為了最強的霸主之國

短短21年時間,秦國卻在明君孝公的治理下成為了最強的霸主之國

“昔我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潛力,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繆公之故地,修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這是秦獻公之子秦孝公的招賢令,大致意思是“秦國在穆公時期無論國力或國土面積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秦穆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但是自穆公之後歷經厲公、躁公、簡公和出子等國君時代的混亂,河西之地被三晉所佔,其它諸侯國也都看起秦國。直到獻公繼位,遷都櫟陽,想東伐中原,恢復穆公時期的政令,這一切才得到轉變。我繼承獻公之意,向全社會招募有志之士,若有高人能把秦國變得富強者,我願與之共分國土。”

短短21年時間,秦國卻在明君孝公的治理下成為了最強的霸主之國

孝公對秦國的歷史與現實的評價很客觀的也很現實,沒有抹殺祖先的功績,也沒有掩飾先人的過失,即發揚了秦人務實的傳統,也表明了孝公求賢的決心,自孝公發求賢令開始,秦國自此如同進入了開掛模式,在短短的十幾年間便實現了孝公強國富民的初心。

秦孝公名蕖梁,是獻公的嫡長子。孝公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名贏虔,獻公對這兩個兒子都很器重,但一直沒有明確讓誰繼承國君之位。

短短21年時間,秦國卻在明君孝公的治理下成為了最強的霸主之國

獻公後期,公子虔已經是秦國的大將軍,在軍隊中的威望很高,公子虔性格剛烈,但卻是極為內明的有心之人。弟弟贏蕖梁是正妻嫡出,文武兼備、氣度沉穩,是一位難得的明世之人。

公子虔對弟弟蕖梁也是佩服有加,從心中認定弟弟就是未來國君,只要是獻公不在的時候哥哥都讓弟弟蕖梁主事,而且極為維護贏蕖梁的權威。弟弟對哥哥贏虔也極為尊重,凡是遇到大事都會與哥哥商量,所以兄弟之間非常和睦。

短短21年時間,秦國卻在明君孝公的治理下成為了最強的霸主之國

秦獻公二十三年,在同魏國的作戰中負傷並去世,最後時刻獻公在權衡之後最終傳位與嫡子贏蕖梁,獻公去世前擔心哥哥會爭奪君位,讓哥哥公子虔發血誓永遠忠誠與弟弟,不能做對不起弟弟和秦國之事。

孝公繼位時已二十一歲,文武兼備的他深明現在的秦國經過連年的戰爭國力空虛,如果再繼續打下去恐有滅國之災,只有讓秦國儘快的富強起來才是唯一的出路,只有找到像百里奚跟蹇叔那樣的治國能臣才能讓秦國儘快的富強起來,於是就有了開篇的那段招賢令,秦國公開向全社會招納治國的賢臣。

招賢令釋出後,孝公讓自己的近臣景監東出中原列國遍尋有才之人,景監來到魏國後遇到了來自衛國的公孫鞅,(在當時某國的貴族世子統稱公子,而這些公子的後人統稱公孫,衛鞅只是衛國諸多公孫中的一個。)而這個衛鞅就是讓秦國真正強大起來的變法之人。

短短21年時間,秦國卻在明君孝公的治理下成為了最強的霸主之國

景監與衛鞅接觸後發現衛鞅就是秦孝公要找的治國之臣,便極力推薦衛鞅去往秦國發展。衛鞅在看到孝公的招賢令後深為震撼,何等國君能寫出這般氣魄的招賢令,衛鞅心想也只有這樣氣魄的國君才能配得起自己的驚世之才。

衛鞅到秦國後找到景監讓他引薦自己見孝公,衛鞅見孝公前還不敢太確定孝公變法的決心,因為對一個國家而言,變法幾乎等同與抽筋扒皮式的重生,沒有一定的決心是無法變法成功的。

孝公聽景監說衛鞅是一位治國之臣便同意見面,第一次見面衛鞅對孝公大談堯舜之道,最後把孝公都說得睡著了,景監也很納悶自己見到的衛鞅不是這般迂腐之人,第一次見面也因此不歡而散。

短短21年時間,秦國卻在明君孝公的治理下成為了最強的霸主之國

此次見面後孝公有點懷疑衛鞅的才能,其實衛鞅也是在試探孝公的態度,變法的成敗直接關乎自己的身家性命,沒有看到孝公真實的想法之前衛鞅不敢輕易為秦國變法。

後來孝公又同衛鞅見面三次,前兩次衛鞅分別向孝公大談王道與霸道,結果孝公都很生氣,這讓衛鞅看到了孝公的決心,於是第三次見面衛鞅才放出來終極大招,同孝公大談強國之道,這次一下真正說到了孝公的心裡,兩人就強國之道大談三天三夜,孝公向衛鞅表明決心一定要讓變法成功,讓秦國儘快的富強起來。

但是變法談何容易,就像剛才所說變法就等同於把一個國家推倒重建,以衛鞅的法道治國勢必會影響到秦國原有權臣貴族的利益,於是這些權臣貴族極力反對變法,但是秦孝公立志要透過變法富國強民,不能因為權臣貴族的利益影響變法的進行。

孝公透過一系列的運作,罷免原左庶長甘龍等人的實權,讓衛鞅坐上了左庶長之位,秦國自此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變法之路。

短短21年時間,秦國卻在明君孝公的治理下成為了最強的霸主之國

變法期間孝公幾乎把秦國的政務全部交由衛鞅處理,這樣委託式的管理表明了孝公變法的決心,也證明了孝公是何等明世之君。事實證明因為有秦孝公的盡力支援,秦國的變法才最終成功!

孝公變法十年已初見成效,秦國由原來的弱國發展成了強國,國家的富強也讓孝公有了東伐的信心,孝公升衛鞅為大良造,並派衛鞅統兵攻打魏國,衛鞅第一次領兵打仗就大獲全勝,這也鞏固了衛鞅在秦國的地位。

孝公十二年下令遷都咸陽,並實行了第二次變法,孝公重新劃分區域,將秦國劃分為41個縣,開阡陌,平賦稅,統一度量衡。第二次變法的實施徹底促進了秦國的大提升,使得孝公富國強民的初心基本實現。

孝公二十二年,衛鞅再次領兵攻打魏國,此戰秦國再次大勝,魏國無奈只好獻出河西之地求和於秦國,至此秦國重得河西之地,為以後的東伐開闢了道路。

短短21年時間,秦國卻在明君孝公的治理下成為了最強的霸主之國

反觀魏國,在孝公時期的數次戰敗後完全喪失了大國的實力,為了避免秦國的進攻被迫將國都遷往大梁(今河南開封),至此秦國真正的成為霸主之國,孝公也借衛鞅之力徹底實現了自己富國強民的初心,同時衛鞅也深知如果沒有孝公這樣的君主,自己的變法夢想根本無法實現!

後世有人評價孝公是為短視之君,衛鞅提出的堯舜之道、霸道和王道全是治國於長久之法,但是孝公卻選擇了最為短見的強兵富國之法,孝公的變法雖然是成功的,但是秦國卻也因為這樣短見的變法而只存活了一百多年。

秦孝公共在位二十四年去世,享年45歲。孝公的雄才大略讓秦國成為了霸主之國,大秦國的東伐戰爭自此也正式開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