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公仲倗計劃一石二鳥,陳軫讓其胎死腹中

公仲倗計劃一石二鳥,陳軫讓其胎死腹中

秦國、韓國在韓地的濁澤交戰,韓軍危急。

韓臣公仲倗對韓宣惠王說:“盟國不可以依靠,現在秦國心裡要討伐楚國,大王不如透過張儀與秦國講和,奉送一座大城,和秦國一起討伐楚國,這是以一換二的計謀。”

崤山以東六國之間沒有穩固的合縱關係,所以韓國沒有後盾。

和眼面前的敵人合作,用一座大城作為交換,使得秦國不再侵伐韓國,讓韓國幫著秦國一起討伐楚國。

這種結果可能對韓國有利,把兵禍流向楚國,希望從戰敗的楚國取得土地補償自己的損失。

這種結果肯定對秦國有利,秦國要的就是與崤山以東的諸侯聯合攻打其他諸侯,秦國堅持的就是連橫策略。

被秦國攻打,卻不考慮向諸侯求援,公仲倗可能是韓國的親秦派。

韓王說:“好。”於是為公仲倗準備出行所需,將要往西與秦國講和。

楚懷王聽聞後,非常恐懼,召見陳軫並告知他。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楚王原準備看看秦國、韓國交戰的熱鬧,兵禍卻突然轉向楚國,楚王能不害怕嗎?

陳軫說:“秦國要討伐楚國很久了,現在又獲得韓國的一座大城,以其賦稅為軍備,秦國、韓國聯合出兵往南,這是秦國祈求祖廟要做的事。現在已經實現,一定會討伐楚國。

大王聽從我,為此警戒國內,挑選部隊聲稱援救韓國,使得戰車充滿道路。派出可信的臣子,多派車輛,加重禮物,使得韓國相信大王要援救它。

即使韓國不能聽信我們,韓國一定感激大王,一定不會衝在前面進攻楚國。這樣秦國、韓國不團結,即使進兵楚國,楚國不會有大的危險。

韓國如果能聽信我們,與秦國絕交,秦國一定非常憤怒,會深深地怨恨韓國。

韓國獲得楚國的救援,一定輕視秦國;輕視秦國,它應對秦國必然不恭敬。這樣我們能困頓秦國、韓國的軍隊,而且免除楚國的憂患。”

公仲倗計劃一石二鳥,陳軫讓其胎死腹中

陳軫沒有一絲慌張,他早就意識到秦國要進攻楚國。

如何瓦解秦國的強勢打擊,如何拆分秦國、韓國的聯合呢?

對虛弱的一方韓國下手。

不惜代價地製造楚國要援救韓國的假象。最差的結果是,縱使韓國不相信楚國,也不至於為滅亡楚國而拼命。理想的結果是,韓國惹惱秦國,二國繼續互鬥,楚國無事。

楚王非常高興,於是警戒國內,挑選部隊,聲稱援救韓國,派出可信的臣子,多派車輛,加重禮物。

楚王完完全全、不遺餘力地執行陳軫的計謀。

楚王對韓王說:“楚國雖小,已經起用全部兵力。希望貴國竭力對付秦國,楚國至死幫助韓國。”

楚王用謙卑的口氣表達楚國的意願,加強韓王對楚國援救的期待、信心。

楚國比韓國強大。韓王有沒有想過,楚國為什麼如此盡心盡力呢?

韓王非常高興,於是阻止公仲出使秦國。

有了楚國的許諾,不用付出分毫,韓國照樣安全。韓王盤算,難道還有必要與秦國割地講和嗎?

公仲說:“不可以。以戰事困窘我們的是秦國;以沒有實質行動的名義援救我們的是楚國。依靠楚國沒有實質行動的名義,輕易地與強秦這樣的敵人絕交,一定會被天下譏笑。

況且楚國、韓國不是兄弟般親近的國家,又不是預先約定而謀劃討伐秦國的。

秦國要討伐楚國,楚國因此起兵聲稱救援韓國,這一定是陳軫的計謀。

何況大王已經派人通報秦國講和,現在不去,這是欺騙秦國。輕視強秦的兵禍,卻信賴楚國的謀臣,大王一定會後悔的。”

公仲反對韓王的做法,大喊援救口號的楚國不能幫助韓國解決實在的危機。

楚國沒有必須援救韓國的理由。這個問題韓王沒有想過,而公仲清清楚楚。

公仲向韓王揭示楚國計謀的動機,以及由此帶來的惡果。

可惜韓王不聽,與秦國斷絕議和。

秦國果然非常憤怒,派兵與韓國在岸門作戰,楚國的救兵沒有抵達,韓國大敗。

結局如公仲所預料,相信他除了憤懣還是憤懣。

公仲和陳軫的計謀針鋒相對,只可惜韓王沒有施行公仲的計謀,而讓陳軫的計謀佔了上風。

韓國的軍隊沒有削減變弱,百姓也不愚昧,韓軍被秦國打敗,智慧被楚國譏笑,原因就是過於聽信陳軫,沒有采納公仲的計謀。

“九曰內不量力,外恃諸侯,則削國之患也。”(《韓非子 十過》)韓王的這則故事被列為十大過錯之一。

也不能全怪韓王,還要怪楚王和陳軫戲演得太好。

“計者,事之本也;聽者,存亡之機。”(《戰國策 楚絕齊》)再好的計謀,不能被君王採納,也不能挽救國家的危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