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從“剛毅堅卓”到文化的風骨

「來源: |文化養老 ID:ELDERLY-CHINESE」

“剛毅堅卓”是當年西南聯大的校訓。

從“剛毅堅卓”到文化的風骨

“文化”二字,簡單地說:“文”就是文字,相當於由文字彙整合的知識;而“化”則是教化、感化。也就是說:文化的真正含義在於知識、學問的傳承與感悟,在於用知識來影響人、改變人。

文化的核心是學以致用。光有知識沒用,而是要依靠知識來改變人的命運。過去說的“文化人”,是因為他們有了知識以後確實與眾不同。舊中國的孔乙己就不能算文化人,因為他光有知識但無助於改變自己的命運。更不用說要用自己的知識去啟迪、去影響、去改變別人的命運。所以魯迅小說中《孔乙己》中的“我”,會對孔乙己的教化嗤之以鼻。

從“剛毅堅卓”到文化的風骨

建國初期,連高小生(小學高年級畢業生)都算“知識分子”。可是到了後來為什麼知識分子會成了“臭老九”呢?

有句老話叫做“見了慫人就攏不住火”,因為那時候的知識分子就是“慫”啊。比起勞苦大眾,知識分子讀過更多的書,有太多的閱歷與更多的感悟。因此,他們往往有更充分的時間更睿智的敏銳去規劃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機遇來踐行自己的理想。

知識能夠改變命運,進而改變社會的命運。但是有知識有學問卻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人云亦云、亦步亦趨、趨炎附勢、攀龍附鳳乃至卑躬屈膝、奴顏諂媚。這就叫“慫”。

當知識分子不能掌握自我命運的時刻,也就意味著整個知識階層被賦予的社會責任的缺失。缺乏傳承缺乏教化,勢必導致社會民眾普遍的精神缺失。這樣的人怎麼能為人師表呢?普羅大眾當然不能答應。

所以說文化人光有知識有學問,是不行的。光有奴顏卑膝媚骨,更是不行的。文化,要講究風骨。

文化的風骨就在於與時俱進、就在於萬類霜天競自由。周易上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行”先姑且不論,文化人是一定要“自強”的。何者為“強”?也就是剛毅堅卓、不屈不撓、寧折勿彎的秉性。法蘭西臘肉講過知識就是力量,一語中的。

我以為光有知識有學問,不能算作有文化。文化,應該是一種傳承、是一種動力。它應該是一種小到改變個人生活、大到推動社會進步的領悟與執著,這就是文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