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影響力》,查理芒格都愛讀的一本書

被蒙娜麗莎的微笑的圖片騙進來了?這也是這本書的封面,對於越熟悉的面孔,我們有可能會更加喜歡,哪怕只是放上一張圖片,或是一個聽起來很熟悉的名字。在本文章中,筆者會分享《影響力》一書中一些有趣的心理實驗,還有讓‘我喜歡你的理由’,讓老師,招聘者口頭說的-對所有人一視同仁的說法站不住腳。

《影響力》,查理芒格都愛讀的一本書

臨近五月二十日,我也是終於把《影響力》這本書讀完了。內容很有趣,寫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很愛上當的的傢伙。通過了7個影響力的原理,影響力的武器,互惠,承諾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等心理原理,告訴我們如何防範那些,想用這些原理,傳遞給我們虛假的資訊,售賣給我們不需要的物品的商家,組織。

《影響力》,查理芒格都愛讀的一本書

作者覺得這些具有讓人順從的原理,可以讓我們從這個湧現無數訊息,更新知識最快的世界中,搬用這些這些原理,然後把自己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給省下來。用這些可靠性高的資訊,指引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而那些壞傢伙,或許也會運用這些原理,讓我們去順從ta的意願。我也相信這些原理已經被被某些商家玩出花了,作者在書中也舉出了許多的例子,甚至還去找大學生做實驗,這就直接把我的好感度拉滿了,最好的一點是用歷史上的事來說明。

舉個例子,高速路上發生的連環車禍。一個司機變道,接下來很多司機都跟著變道,然後就發生了車禍。可以說後面的司機看到一輛接一輛的車變道了,前面肯定發生了什麼事情。自己也只好跟著變道,面對一件事時,容易觀察別人的行為來決定自己怎麼做,尤其是對一種不確定性的情況時。

《影響力》,查理芒格都愛讀的一本書

最壞的一件事,美國曆史上的瓊斯鎮的集體自殺事件,一群底層人民在人民聖殿教的教主的帶領下,到了一個原始叢林裡生活,在被美國政府調查時,這些人在教主的誘導下,大部分井然有序的自殺了。真是不可思議,而作者也想告誡我們,如果你所在的地方發生了自殺的案件,而且還上了報紙,那麼在這裡的人可能會去模仿自殺行為,在兩三天之後到達高峰,在一個月之後基本平息。因為那些為了自殺,會謀劃,會為了看起來像普通事故一樣,或者投保這樣的計劃花費時間計劃。而且計劃自殺的人是與自殺的人類似,比如年齡,性格,過往的經歷。所以,看到這樣的事件多留個心眼吧。

《影響力》,查理芒格都愛讀的一本書

喜好原理-我們如何讓別人喜歡我們,先來最重要的,外表魅力,也就是長得好看。外表魅力可以主導其他人看待此人的眼光。比如一個人好看,我們自動給人新增一些正面的特點,有才華,聰明,善良。一些研究表明,招聘時打扮是否得體比工作資歷佔的比重要大,而面試官承認外表只有一點點的影響。

《影響力》,查理芒格都愛讀的一本書

在給法庭被告人的魅力打分,結果是魅力高的得到的刑罰明顯要輕得多,具體是魅力高的不入獄的機率是低魅力的兩倍。還有賠償金,在被告比原告好看的情況下,法庭評定的平均賠償金是5623美元,反過來的話是10051美元。

也有研究表明,老師覺得長得好看的學生更加聰明,家長會覺得好看的孩子犯錯更多的是淘氣。其次是相似性,比如我們喜歡和自己相似的傢伙,性格,共同的愛好,觀點,生活方式,甚至是穿衣打扮。

《影響力》,查理芒格都愛讀的一本書

又講到一個實驗,向大學生借一塊錢打電話,穿衣風格相似成功機率是三分之二,不相同不到一半。所以,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我在大學旁邊的公交車上有一個妹子向我借一塊錢,這也算是一種喜歡呢,可惜沒去問聯絡方式。

恭維,就是說好話,其實別人是有求於我們。即使看起來,聽起來假,我們也更加喜歡說那些正面的評論的人,無論真假,都能讓人產生對恭維者同等程度的喜歡。接觸和合作,我們都喜歡熟悉的東西和人。在投選票的時候,看著眼熟就投了。在美國的俄亥俄州發生了一次有爭議的投票,一個沒什麼機會的人成功當選了該州的檢察長,他在投票前夕,把名字改成了布朗-俄亥俄州的政治名門望族大多姓這個,居然贏了。

那麼我們更加喜歡熟悉東西,有人希望這在改善種族關係上也管用,但在黑白人共同就讀的學校裡,起到了反作用。

《影響力》,查理芒格都愛讀的一本書

有研究表明,即便是增加兩個種族的交流機會,也不一定能夠帶來好感。那麼作者很雞賊啊,先告訴我們怎麼挑起一個群體的矛盾,創立一種‘你們和我們’的感覺。這是一個土耳其的社會學家完成的一個實驗-露營實驗。

找了一群小男孩露營,研究人員用巧妙的手段操縱了夏令營的社會環境,把他們分到兩個宿舍,再給兩個宿舍起兩個不同的名字(如老鷹和響尾蛇),再加入一些競爭性的活動,比如拔河,體育比賽,尋寶,如果說起名字有了一個不同的競爭的環境,那麼這些活動造成了孩子間的對抗和謾罵。

《影響力》,查理芒格都愛讀的一本書

借用學者的原話-想引發不和很簡單,把參與者分組,讓他們自發形成小圈子意識,再把他們混在一起,再放在競爭的火焰上一烤,兩個群體的恨意就會像開水一樣沸騰起來。

那麼有一個難題出現了-怎麼消除?先讓他們增加交流的機會,看電影,社交,但最終很快成為了吵吵鬧鬧。最後嘗試了一種簡單有效的策略-創造一種環境,繼續競爭,大家的利益都會受損,合作才對大家都有好處。

有一次,夏令營的供水系統出現了問題,當然這是研究人員做的。面對一個和尚沒水喝的情況,孩子們意識到了合作的重要性,於是一起組織了起來,解決了問題。那麼孩子們口頭叫罵停止了,就餐時也開始混坐了,甚至一組把剩下的錢買冰淇淋請另外一組吃,但誰知道幾天前他們還恨得對方的牙癢癢呢?!

《影響力》,查理芒格都愛讀的一本書

所以get到了沒?不要再請別人去看電影,逛公園了,去找點有難度的事情去合作吧。

稀缺原理-數量少的說了算。最常見的就是,物以稀為貴。還有的是心理逆反-保住既得利益,依據這個原理。只要選擇自由受到了威脅,會使我們想要得到的願望愈發強烈。有孩子的家長髮現的問題-告訴子女這樣做,他們偏要那樣做。把他們抱起來,但他們要求把他們放下;把他們放下,又要哭鬧的要你抱。

《影響力》,查理芒格都愛讀的一本書

作者又給我們舉了一個青春戀愛的例子,青少年揹著自己的家長和老師,搞地下戀情,老師發現了,然後叫家長。雖然結果很難像莎士比亞筆下的朱麗葉和羅密歐,一段理想的愛情。

青少年,也會有一種自我的意識,並且意味著走出了兒童的角色,擺脫與此角色相伴的家長控制,邁向了成人的角色。隨之而來的是成人一切的義務和權力。而青少年又比較單純,想到的又只有權力,一個成年人應得的權力,這點沒什麼奇怪的。要是青少年的家長要是還想企圖控制,結果自然是公然對抗,有時候甚至是狂躁有力的。

有時,這事情還發生在資訊上。某種資訊在遭到禁止時,我們會更加想得到這類資訊,並且覺得它更加的有利了。在一些資訊根本站不住的時候,讓這些資訊遭到禁止,再把訊息傳出去。最有趣的是美國起草的憲法,把言論自由寫入憲法第一修正案,不僅是在倡導自由主義,還拒絕對言論自由加以限制,也就減少了新的政治理念透過逆反心理這一非理性過程贏得支援的機率。

《影響力》,查理芒格都愛讀的一本書

也有人說,不管是什麼東西,只要你知道會失去它,自然就會愛上它了。當然,這玩意要你能夠接受的才行吧。

分界線——————————

有看到一個關於喜好的實驗,有兩個相同性格標籤,但卻給人不同的印象。

1。善良、聰明、誠實、沉穩、緘默 2。緘默、沉穩、誠實、聰明、善良

我的第一印象,1像是一個陽光向上的學生 2像是一個沉穩的老大叔

好的,這裡是長子~歡迎留言和筆者討論哦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