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精品書訊】《我為什麼會孤獨、會焦慮、自暴自棄》,值得你收藏!

最近一直想看一些關於心理學方面的書,大抵是因為越來越不懂得有些人為什麼會孤獨、會焦慮、會自暴自棄,甚至是輕生,我認為人的一生非常的短暫,意外與明天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為什麼不活得精彩一些,輕鬆一些,快活一些呢?

當我們面對孤獨時、面對焦慮時、面對絕望時,是否應該想想如何改變現在的狀態,尋求心理療愈,讓心理治療來幫我們找到痛苦的根源,不再被動地承受所謂的痛苦呢?

或許你會對心理治療感到迷茫、不信任,甚至是排斥,但是有效的心理治療會將你帶出困頓,發現自己更多的潛能。我想《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這本書應該可以為你解惑,讓你瞭解心理學,瞭解心理治療的原理,進而從這本書中獲得啟發。

【精品書訊】《我為什麼會孤獨、會焦慮、自暴自棄》,值得你收藏!

用作者莫妮卡·布里永的話來說便是心理治療關乎兩個主體的相遇。這裡講的便是心理治療師與來訪者,兩個人的心理治療過程像是心靈上的碰撞,是傾訴與被傾訴、依賴與被依賴的關係,是主動與被動之間的溝通,這個過程是情感的傾聽,同樣也是痛苦根源的一個表現。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治療師在這趟旅程中扮演著引導的角色,那些未經思考、未經感知、未被內化的東西都會在不經意間留下傷痕,在他的引導之下讓來訪者在不知不覺中吐露苦難的起源,而治療師會鼓勵來訪者將這些痛苦展露出來,根據來訪者的需要來進行調諧。

在治療之初我們首先要做到一定程度上的自我認知,在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推序2中所寫:“魔鬼”和“天使”都是現實認同的一部分,合而為一,稱為“我”。我是何人,欲做何事,在漫長的歲月中業已達到平衡。改變意味著平衡的破壞。我不再是“我”,我會是什麼?不知道。

或許我們都是在現實生活中想要努力保持那種平衡的狀態,但是當這種平衡遭到破壞時,我們將會面臨不可避免的風險,所以我們的改變要建立在有效的、需要的關係中,在這本書中心理治療師與來訪者之間的相遇被認為是安全、放鬆的一種關係,在這種關係下來訪者會感受到來自治療師的善意與幫助,繼而影響改變的勇氣與決心。

本書以客觀的角度分析心理治療是如何帶領來訪者走出困苦,又是如何讓心理治療師在傾訴與被傾訴中發現來訪者的苦難起源,建立一個可以有效改變的協同效應,讓來訪者對自己的功能或反應有更廣闊的認識。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