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有用是生存,無用是生活

原創 存在生活美學空間

“我想學繪畫。”

“這有什麼用?好好學習行了。”

“我們班有個同學唱歌唱得可好了!”

“這有什麼用,考試又得不了好分數。”

“我會做手工包了”

“這有什麼用。”

可是,人生不是拿來用的,是拿來體驗、經歷

的。

也許人生中一段時期成就要靠“有用”的目的性

取得。

但漫漫人生,總要透過些“無用”的事,去品味

生命的滋味。

有用是生存,無用是生活

1

從小我們都被教育做一個有崇高目標的人,成為人人仰慕的成功人士。

反正都得有個社會評價體系認可的角色,這個角色一定是有用的。因為有用才能帶來榮光和利益——-得到眾人的羨慕或是安穩的生活。

若是哪個學生講出長大後要做個流浪藝人、手藝人,一定會受到老師的另眼相看,怕是連其父母都因自已教育無方而羞愧不已。

這是個事事講求有用的社會,我們去讀書,是為了考上大學,找個好工作,過上安逸的日子。

業餘時間去考各種各樣的證,是為了在職場更有競爭力;花時間揣摸上司的心思,是為了步步高昇。

做有用的事去收穫利益是我們這個時代趨之若鶩的目標。似乎做所有事都得有個目的,才能追趕時間,體現生命的價值。

白巖松曾經在廈門大學的一場演講上說,中國人從來不做無用的事,我們講究“直達”。工作、生活都是功利的直達目標,過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有用是生存,無用是生活

2

有用的事,讓我們得到了職業、身份地位,讓我們完成了“我有什麼”的人生期待,但內心卻常被空虛和焦慮佔據。

哲學家羅素認為,人生兩苦:物質匱乏,精神空虛。

人活世上,必是要做些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有用”之事的,有一份賴以生存的職業,衣食無憂,免去物質匱乏之苦。

然後,做一些“無用”之事,不要讓精神空虛。

懷著熱切的愛好,去做喜歡的事情,去做一些看似“無用”的事,於人自由且充盈的靈魂而言,意義非凡。

因為只有這樣,人才能聽到自已的心。

有一次孔子問他的四個弟子各自的志向。子路說想去治理千乘之國,使其國民知禮而善戰;冉有抱負小一些,說他也想去治國,治個小國,讓百姓溫飽就行了;公西華的野心更小,說能在宗廟祭祀或國與國之間的盟會中當個禮讚官就行了。

有用是生存,無用是生活

最後輪到曾點。曾點在撫琴,停了下來,說他的願望是暮大橋未久三月,大家已經穿上了春天的衣服,他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去沂河裡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一路唱歌走回來。孔子長嘆一聲,說“我是贊成曾點的想法的”。

3

人與動物的差別,不就是人有精神生活嗎?

作家阿城的小說《棋王》中寫道:衣食是本,自有人類。就是每日在忙這個,囿在其中,終究還不像人。

哲學上談論人存在的意義有三點:我有什麼,我是什麼,我在別人的眼中是什麼?

我們透過追求有了房車、金錢,在別人眼中有了地位,但若無法找到最真實的自我,最本真的喜悅,又怎能說真正活過?不過是一代又一代被吞沒在人生輪迴黑洞中,熙熙攘攘,毫無痕跡。

有用是生存,無用是生活

歐洲印象派畫家高更原本是一位證券經紀人,有著穩定的收入,漂亮的妻子和兩個可愛的孩子。但他依然追隨心中呼喚,決然辭去了收入頗豐的工作,拋家棄子,拋下了文明社會已有的一切,來到荒蠻的義大利塔西提島,開始他為之著迷的繪畫藝術生活。

這樣戲劇性的決定讓親朋好友都倍感震驚。但物質生活的匱乏,並沒有熄滅他精神上熊熊燃燒的大火。因為在藝術上,塔希提更符合他遠離文明的、尋找本真的美學嚮往。

塔西提土著的簡單生活讓他滿足,他和村民去捕魚、砍木、採果子。

島上強烈的陽光、濃密的森林,女人頭戴花環、蜜色的面板,芒果、木瓜、馬纓丹,每一種顏色都達到飽和的最高濃度。

而時間的流逝慢得彷彿靜止了,這一切都在高更的畫布上再現。他沉迷在文明社會認為“無用”的事上。

世人是否理解,他並不在意。他窮困潦倒,但精神富足,在島上一畫就是十多年。臨終前雙目失明、家徒四壁,環繞他的是他畫在屋牆上的巨幅壁畫。

繪畫,是他一生生趣所在。如果沒有對靈魂自由的追求,對理想的堅持。世上可能只是多了一個平凡無名的證券經紀人,生命經過,如同浮光掠影,在人類歷史中不會留下一點痕跡。

真正的天才必然有異於常人的獨到之處且不被普通人理解,如高更、如凡高,他們對世俗中“無用”之物的痴狂執著,被視為“瘋子”。

直到他們去世,人們才逐漸領悟到了其追求的意義。

他們死了,卻留下那麼多濃縮畢生精華的巔峰之作,留下了人類文化藝術的遺產,與日月同光。

有用是生存,無用是生活

4

少年時,心向往必追之。

然而,生活如此艱難,無用之事不能換來現實的好處,我們大多數人只能懷著做無用之事的夢想,筋疲力盡地做著有用之事。

我們大都不是天才,不是捨命追夢的藝術家,只是個平凡人,要吃飯、要養家、要還貸、要孝敬父母,這些生活的責任讓我們在抬頭仰望月亮,心生嚮往之時,又不得不低頭去撿地上的六便士。

但,已滿足了生存時,生活需要無用去支撐。

人生最重要的東西,往往都沒有什麼用,親情、愛情、友情、讀書、音樂、愛好、清風、明月……

在我們人生灰暗時刻,給我們力量與堅持,往往也是他們。

那些從“無用”之事提取的力量,如一盞潤肺降燥的清茶,為你撫平一切。

大凡功利的東西,都是慾望趨使。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有句哲言:財富猶如海水,喝得越多越口渴。

人的慾望是無窮盡的,得不到痛苦,得到了無聊。

人人都低頭去爭搶地上的六便士,在焦慮和恐懼中汲汲營營,甚至一生都未抬頭望望星空。

王小波說:一個人只擁有隻生此世界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有用是生存,無用是生活

所以我們需要閱讀和旅行,看山看水,品茶品酒,觀察一朵花如何開放,瞭解一珠雨露如何凝結。

用寧靜安逸的心去欣賞溪水歡快,傾聽音樂的旋律;用專注的精神去發展自已的興趣,聽從生命的呼喚去做自已喜歡的事。

特別認同梁文道在《悅已民》一書中提到的“無用論”:

“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已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有用是生存,無用是生活。

有用讓我們完成生存的責任,無用讓我們體會生活的意義。

它是生命旅程的一束光,讓我們不再懼怕虛無,不再恐懼死亡。

有用是生存,無用是生活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