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獨來獨往的人,其實都很厲害

年少時,害怕一個人獨來獨往,喜歡把自己淹沒在熱鬧的人群中。

隨著年歲增長,慢慢地,不再喜歡呼朋喚友,不再喜歡推杯換盞。

比起一群人的熱鬧,更喜歡一個人的狂歡,也逐漸明白,越是內心強大的人,越喜歡獨來獨往。

莊子說:“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其實,獨來獨往的人,往往都很厲害。

獨來獨往的人,其實都很厲害

說到獨來獨往,我們的第一反應常常是不合群。

其實,這是一種偏見。

喜歡獨來獨往的人,不是他們沒有與人相處的能力,而是懂得剋制自己對於無用社交的慾望。

在他們看來,無用的社交就是一種損耗,選擇獨來獨往,只不過是選擇一種讓他們舒服的生活方式罷了。

就像有人說的:獨來獨往是一種選擇性社交,更是一種內心的堅守。

有時候,與其在合群底下消耗自己,不如在獨來獨往中提升自己。

知乎網友@貓小姐Coco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上大學時,他們班有個女生喜歡獨來獨往,總是與大家格格不入。

久而久之,同學們都開始孤立她,甚至在背後說她的風涼話。

直到有一次,網友在圖書館與她偶遇,才知道其中的緣由。

獨來獨往的人,其實都很厲害

原來,由於她高考發揮失常,雖然勉強進了理想的大學,但卻被調劑到一個根本不感興趣的專業。

為了能夠申請轉專業,她必須要拿到年級前十的成績。

然而,就算成績達到了申請的條件,在進入另一個專業之前,還要再透過一次考試。

所以,她只能悶頭苦學,根本沒有時間浪費在那些沒有意義的社交上。

後來,她不僅轉到了自己心儀的專業,而且還一路保研考博,羨煞了不少人。

當一個人有了自己清晰的目標,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的時候,根本沒有心思去糾結合群還是不合群的問題。

村上春樹說: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不適合自己的圈子,硬擠進去,除了徒增煩惱、浪費時間、彼此尷尬,真的沒有多大用處。

更何況,一個人的圈子質量如何,從來都不取決於他參與了多少應酬,而取決於他自身能力的強弱。

獨來獨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為了合群而合群,從而迷失在那些無用的社交裡。

獨來獨往的人,其實都很厲害

為什麼獨來獨往的人,更容易做自己?

青年作家劉同說過這樣一段話:

在我們的人生裡,原本就是一個人。

一個人時,連哭都不用看人臉色。

一個人時,摔倒了只有你才有資格嘲笑自己。

一個人時,放肆大笑也不會有人罵你神經病。

一個人是所有生活,也是全世界。

在這個“人情”的社會,總少不了與人打交道,面對不同的人,我們也就戴上了不同的面具。

該哭的時候不能哭,該笑的時候沒法笑,面具戴久了,就摘不下來了。

只有那些習慣獨來獨往的人,他們才有機會成為真實的自己。

因為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社交,他們不用曲意逢迎,也不用虛與委蛇,可以在不受別人干擾的情況下,盡情地支配自己的時間,做最真實的自己。

獨來獨往的人,其實都很厲害

朋友王玲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聽從公司安排,她住進了集體宿舍。

下班之餘,同事們總是喜歡拉著她到處亂逛,特別是週末的時候,徹夜狂歡。

習慣獨來獨往的她並不喜歡這樣的群居生活,但是,為了不傷害同事之間的感情,她只能選擇附和敷衍,甚至有時候硬著頭皮加入到她們的狂歡之中。

久而久之,她過得越來越不開心,越來越不像自己。

為了逃離這種生活,最終,她選擇搬離公司宿舍,一個人到外面租房。

雖然一個人的生活很孤單,但是她活得很自在,不僅可以保留自己喜歡的生活習慣,而且還可以做很多自己喜歡的事。

更重要的是,她能夠靜下心來讀書、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

後來,她當上了部門經理,而那些曾經與她在同一個宿舍的同事,還在原先的崗位上渾水摸魚,得過且過。

雖然說人是一種群居動物,沒有人能真正活成一座孤島,但是當隨波逐流成為一種習慣時,我們變得平庸也不足為奇了。

如果我們能從千絲萬縷的社會關係中抽身出來,發現自己,活出自己,這不僅是一種敢於獨自面對生活的勇氣,更是一種自我綻放的魅力。

成長,本就是一個人的事情,忠於自己的內心而活,才是最好的修行。

獨來獨往的人,其實都很厲害

從小到大,別人都在教我們如何與人相處,卻很少有人教我們如何獨處。

周國平說:“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學會獨處,就是學會如何讓自己安住於當下。”

在這個抱團取暖的時代,獨來獨往的人顯然比我們多了更多獨處的機會。

擁有獨處能力的人,也就擁有了對抗孤獨的力量。

2012年,建築學家王澍獲得了世界建築界的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

談到成功的秘訣,王澍說:

我得謝謝那些年的孤獨時光。小時候我因為孤獨,所以愛上了畫畫,對建築有了一種懵懂概念。

畢業後因為獨處,能夠靜下心來思考,很多設計靈感都源於那個時期。

獨來獨往的人,其實都很厲害

大學畢業的時候,他進入浙江美院下屬的公司上班,因為覺得不自由,熬了幾年,還是選擇了辭職。

在接下來的十年裡,當他周圍的那些建築師們都成了鉅富,他卻像歸隱了一樣,整天泡在工地上和工匠們一起從事體力勞動,閒暇時間就在西湖邊晃盪、喝茶、看書。

因為對傳統建築的偏愛,他幾乎不做商業專案、不鼓勵拆遷、不願意在老房子上“修舊如新”、不喜歡地標性建築,始終與潮流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他說:“我要一個人默默前行,看看能夠走多遠。孤獨當中我能夠堅守,我不怕。因為在孤獨當中,我有我的樂趣。”

在後來的日子裡,從五散房到寧波博物館以及杭州南宋御街的改造,他都在另類堅持。

他的原則就是,改造後,建築會對他微笑。

無數個孤獨的日日夜夜,因為對夢想的堅持與堅守,他終於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我們常常把獨處和孤獨劃上等號,因為害怕孤獨,所以不敢獨處,其實獨處從來都不是孤獨的直接原因。

如果內心空虛,即使身處繁華喧囂,也會寂寞難耐;如果內心豐盈,就算身處深山老林,也會怡然自得。

當你決定與孤獨共處,敢於直面自己的內心,有一種強大的想要改變自己的勇氣時,你就能從孤獨中成功突圍,並且從孤獨的表象走向內在的成長。

這個時候,獨處不再是孤獨,而是變成了一個人的狂歡。

獨來獨往的人,其實都很厲害

佛說:“人在世間,愛慾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孤獨是我們每個人的宿命,獨來獨往更是一種接近生命本源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可以讓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更好地做到外部環境和內在精神的和諧統一。

當我們越來越享受一個人的時光,可以毫不費力地把一個人的生活安排得很充實的時候,我們就離真正的自由不遠了。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在有限的生命裡,多把一些時間留給自己,不負歲月,不負韶華,不負自己。

堅信,只要我們敢於獨來獨往,一個人照樣可以活成千軍萬馬!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