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心理學:七種常見的行為背後,揭示出個體的某一段成長經歷

心理學:七種常見的行為背後,揭示出個體的某一段成長經歷

七種常見的行為背後,揭示出個體的某一段成長經歷。

當我們經歷了一段“不堪的”經歷後,大腦就會想方設法將它忘記。但是大腦為了防止我們再次犯錯,就會形成一系列行為,類似於“下意識行為”、“肌肉記憶”、“應激行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很多行為看上去很奇怪,但是仔細分析一下卻又在情理之中。我們忘記了與這段行為有關的經歷,卻將這種應激行為延續了下來。每當出現類似情境的時候,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產生這樣的行為。當然,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這些行為都屬於防禦心理,是一種不成熟的行為。

心理學:七種常見的行為背後,揭示出個體的某一段成長經歷

常見的行為背後,有著怎樣的心理邏輯?

陷入幻想——與疏離有關的經歷

有些人常常陷入幻想之中,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工作中亦或是在生活裡,常常陷入內心世界浮想聯翩。有時候哪怕是跟好朋友聚會,也會有一瞬間的“走神”,陷入了幻想之中。心理學把幻想解釋為個體渴望營造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那麼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個體在現實中找不到歸屬感和存在感,就好像自己是多餘的一樣,所以渴望營造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追溯到個體早期經歷,可能與被忽視有關。父母可能沒多少時間關注他們,甚至是父母經常吵架。這些疏離經歷,讓個體覺得自己存在感匱乏,於是陷入幻想之中。

心理學:七種常見的行為背後,揭示出個體的某一段成長經歷

習慣性解釋——與長期不被認同有關

在與他人聊天時,有些人習慣性解釋自己,特別害怕別人不理解自己。這類人有很明顯的體驗,在與他人聊天時精力特別集中,感覺心都要提到嗓子眼了似的。聊天過程對他們來說就像是“打仗”,他們需要隨時解釋對方拋過來的“質問”。心理學研究發現,這類人與長期不被認同有關。在他們成長經歷中,可能被同齡夥伴所孤立,這對他們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陰影。他們內心可能特別需要朋友,可是當他們被孤立之後發現沒有人喜歡自己,內心越發自卑。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