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人物】李叔同:一個追隨心中的月亮,後半生追隨心中的六便士

李叔同在39歲時出家了,蔡志忠在72歲出家了,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在40歲時離家出走了。民國時的人聽到李叔同出家了,都在問:為什麼?現代人聽說蔡志忠出家了,都知道這是早晚的事兒。看到“思特里克蘭德離家出走了”,估計大部分人會問:這個人是誰?

這個人是《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內心痴迷於畫畫的人。前半生忙於養家餬口,後半生追隨心中的月亮。

生而為人,每個人似乎都處於這種矛盾中,既要疲於應付生活中的苟且,又念念不忘詩和遠方的田野。就像這本書的書名那樣:月亮和六便士。

有人說,這本書很喪,會讓人不敢去追隨心中的月亮。有人會說,這本書很勵志,堅定了自己去遠方的決心。也有人說,這本書很治癒,讓每日天人交戰的自己安靜下來,停止了心中月亮與六便士的激戰,讓心有了方向。

所以這本書適合很多人讀。處於內耗中的人可以讀、迷失的人可以讀、像歐陽修那樣閒適的人可以讀、每天996的人也可以讀。你都可以在書中找到你需要的“靈丹妙藥”。

但也有人會說,李叔同是教育家、詩人、畫家,蔡志忠是畫家、思特里克蘭德是小說中的主人公,都和我們這些平凡人相去甚遠。他們的故事常人學不來。

其實,生而為人都是一樣的。對於這些非常人來說,他們也有生而為人的責任和義務,讓他們用一段時間去完成。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心中那個種子也在不斷的萌芽生長,並在某一個節點長成參天大樹。這個節點會因人而異。有人在39歲、有人在40歲、有人在72歲。時間點不同,但終點是一樣的,他們都義無反顧地放棄現有的一切世俗眼中的成就,去耕耘那棵大樹。

唯一不一樣的,是他們比我們更有勇氣,他們敢於去追隨心中的月亮。而我們更多時候,是困於二檔中的車,不能加速,又苦惱這不溫不火的速度。於是,我們經常看到生活中這樣的故事兒:

某總想學一些文人的雅事,學彈古琴,卻放不下“總”的身段。某IT人既嚮往清風明月,又割捨不下虛名浮利。他們過得很擰巴、很糾結,卻也找不到一條內心平和的清爽之路。

解決辦法也很簡單,看一遍《月亮和六便士》吧,一遍不行,就看兩遍。

【人物】李叔同:一個追隨心中的月亮,後半生追隨心中的六便士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