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警惕親密關係中的“煤氣燈效應”》

也許你的日常生活中正在經歷 “精神虐待(emotional abuse)”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特別是在親密關係中,我們無條件地相信對方,但對方卻企圖透過精神和語言的暴力,對我們的精神進行控制。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在親密關係中常常被忽略的“煤氣燈效應”。

《警惕親密關係中的“煤氣燈效應”》

“煤氣燈效應”又叫認知否定,實際上是一種透過“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實而進行的心理操控和洗腦。

操控者透過長期將虛假、片面或欺騙性的話語灌輸給受害者,從而使受害者開始懷疑自己,質疑自己的認知、記憶和精神狀態,最後達到控制操控者的思想和行為。

《警惕親密關係中的“煤氣燈效應”》

電影《Gaslight(煤氣燈)》

主要講訴了少女寶拉因為姑媽的意外身亡而繼承了一大筆財產,青年安東為了謀取寶拉的遺產,先是向寶拉求愛確定關係,其後用盡各種方法企圖把寶拉逼瘋,將她送進精神病院,從而獲得寶拉的鉅額財產。

例如:

安東對所有的僕人說,寶拉生病了,而且暗示寶拉是“精神”有問題;

安東故意交給寶拉一些小東西,讓她“收好”,但不久他又偷偷將這些東西再藏起來,然後質問寶拉它們去了哪裡;

安東將家中的煤氣燈調得忽明忽暗,讓寶拉以為自己出現幻覺。

後來,“煤氣燈效應”就被廣泛

用於指代這種情感虐待(emotional abuse)。

在王力宏事件中,前妻李靚蕾指出,王力宏曾向家人控訴李靚蕾精神有問題,對李靚蕾實施精神暴力。這也是事件爆發後,大家對完美偶像人設轟然倒塌的驚訝和唏噓。

由此可見,在婚姻家庭關係中,這種精神暴力是存在於不健康的關係之中的。

人們的立場和信念就像溫水煮青蛙般被一點點選潰。

嚴重者會出現“斯德哥爾摩效應”

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心、甚至協助加害人。 對實施精神暴力的人產生依賴感。

《警惕親密關係中的“煤氣燈效應”》

“煤氣燈”效應的實施

為什麼處於親密關係中的操控者會選擇用這樣的方式去控制自己的另一半呢?或者父母會選擇用這樣的方式去對待自己的孩子呢?

原因可能有以下3點:

1、他們想讓你變成他們理想中的客體

操控者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資訊滲透,例如:

辱罵、貶低或情感綁架等

,讓你覺得如果你還不改變,那麼你就是一個不知感恩、不識好歹的人,從而把你打造成他們所期望的樣子。

2、他們想全方面操控你

掌控欲強的操控者們,

通常都希望自己是關係中掌握最大權力的那個

。所以,為了能完全掌控和操控你的生活,他們可能會透過詆譭、醜化或惡意揣測你身邊的人,從而使你對身邊的人失去信心,產生一種只有操控者才是對我最好的人。

3、向你隱瞞某件事,或謀取某些東西

操控者透過

扭曲你眼裡所看到的事實

,讓你不再相信自己的記憶或認知,或讓你的精神處於混亂的狀態中,無法判斷事實與操控者口中所說的是否一致,從而達到操控者欺瞞或騙取的目的。

講到這裡,大家都知道煤氣燈效應的巨大危害了。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有效抵制的煤氣燈心理操縱呢?

方法一:拓展和豐富自己的社交圈

安東對寶拉的操控和洗腦之所以進展順利就是因為安東將寶拉的社交圈給封鎖掉了。

如果沒有這一步,安東是不能成功的。

這就讓我們聯想到了現在的傳銷組織。他們將不知情的人透過誘騙等形式帶到自己的地盤中,往往第一步也是先去斷掉新人和外界聯絡的渠道,比如沒收手機,限制自由,即便外出也要讓好幾個人監視。

因此,

要想有效的地址煤氣燈心理操縱,大前提就是不斷的拓展和豐富自己的社交圈子,千萬不要因為如戀愛、結婚、生子等各種原因而疏於和外界接觸,交流。

即便你是家庭婦女或是因為工作等原因,社交圈子比較狹窄,也千萬不要以此為藉口而停留在原地,

你可以利用去健身房,上瑜伽課,上各種輔導班,參加線下讀書社群等各種形式讓自己不斷的接觸新的朋友。

遇到問題或是困惑,可以向身邊的人,朋友傾訴,尋求幫助,也可以透過網路搜尋來找答案。

總之,不要讓自己封閉起來。

《警惕親密關係中的“煤氣燈效應”》

方法二:不去苛責自己,勇敢的面對外界的評價

認識自己叫做自我知覺,但這個過程並不容易,人們會去借助外界的資訊來幫助完成自我知覺。但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因為,

在接收外界資訊的時候,容易出現自我知覺上的偏差。

如何減少這種偏差呢?

不要過於苛責自己,更不要以完美主義的標準卻嚴格要求自己。

在《自控力》一書中,作者凱利·麥格尼格爾曾講到一個實驗,對加拿大渥太華的克爾頓大學中的學生做了一場關於拖延症的調查,他們發現,很多學生會在第一次考試前都推遲了複習計劃,和那些能夠原諒自己的學生相比,嚴格要求自己的學生反而更容易在接下來的考試中繼續拖延。

可以這樣說,

他們對自己第一次拖延的態度越嚴厲,下一次考試就拖延的越厲害。

越苛責自己,越容易產生罪惡感甚至自厭感,由此,自信心降低,也因為壓力過大而選擇逃避。

越抗拒什麼,到頭來就越像什麼。

當自己出現錯誤時,你不要上來就埋怨自己為什麼連這麼小的事情都做不好,而是學會自我諒解,誰都會犯錯誤,知錯就改就是好同志嘛!

只有學會自我諒解後,才能心平氣和的面對外界的評價。

但面對絕對不代表就接受。

別人的評價最多隻能是一種看法,它根本左右不了你,更沒有任何預言的作用。你對自己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

外界暗示多猛烈,技巧多狡猾,只要你自己拒絕,暗示就無法進入潛意識中。

《警惕親密關係中的“煤氣燈效應”》

方法三:學會愛上當下的自己,發現自己的潛能

有的人會說,我也很愛自己啊。這個不用你教。

你真的愛自己嗎?

很多人與其說是愛自己,不如說是愛理想中的自己。

對於當下的自己,太多人只能看到不足和缺點。

因為不愛現在的自己,所以就很難建立起堅固的自信心,還會對別人的愛和認可表現出更強的迫切和依賴感。

如何愛上當下不完美的自己呢?除了前面講到的學會自我諒解以外,time再分享兩個方法:

一個是轉移焦點,從原來的“找缺點”變成“找優點”。

每天睡前可以在手機的記事本上寫上自己的一個優點或是覺得今天做的不錯的事情,對自己進行表揚。即便很小的事情也不要放過,堅持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自己身上有很多閃光點。

另一個是學會玩“馬特煥新”,

讓自己進行新的挑戰,發現自己的潛能。

“馬特煥新”指的是用30天去嘗試新事物。這是一個很好的幫助找到自己興趣愛好的方法,也是一個透過微量行動來培養好習慣,戒掉壞習慣的方法。不僅能讓枯燥的生活變得有趣,還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比如“馬特煥新”的創始人馬特在自己設定的第一個30天中,決定進行如騎車上班,每天拍一張照片,不喝咖啡等挑戰。

《警惕親密關係中的“煤氣燈效應”》

方法四:不隨波逐流,學會自己做決定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媽寶男,媽寶女,很多成年人即便生理成熟,但心理上還是巨嬰,他們通常的一個表現就是不敢自己做決定,習慣聽別人的。

不敢做決定,是因為害怕負責任,也害怕因為做的不夠好而讓自己失去別人的喜愛。

這樣的人,太害怕失敗了。

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

在《終身成長》一書中,講解了固定型思維的特點。他們害怕失敗,他們覺得失敗了,自己就是個失敗者,現在是,未來也是。他們也害怕自己因為做的不夠好,讓別人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失去他們的認可。

我們應該讓自己養成成長型思維,失敗只是自我提升的機會,失敗了,我們可以汲取到珍貴的經驗教訓,為成功積攢力量。

《警惕親密關係中的“煤氣燈效應”》

願大家所遇皆良人,同時也成為更好的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