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放開執念,人才能夠有自信

放開執念,人才能夠有自信

姐,我太難了”。昨晚準備睡覺時微信裡收到了領居家弟弟的這麼一條訊息。

“怎麼啦?”我強忍著睏意敲打出這三個看似敷衍的字句。

“現在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封閉訓練,可最近的一次測試,本該拿滿分的專案我都沒能拿到”。他指的是高三體育特長生的考試專案。

腦海裡閃現出暑假一起跑步時他提起過,好像800米和滿分總差了那麼一兩秒,立定跳遠也一直不能突破自己的極限。

“可現在你的成績不已經都是班裡第一了嗎”,他曾經給我看過他的各項考試成績,雖然沒有全都滿分,但還是把第二名甩得遠遠的。

“可是其他還有很多很多比我優秀的競爭對手,我不能止步於當前的成績。”

前兩週早上在田徑場旁邊背導遊詞時也能看到附近的高三學弟學妹們過來訓練,黝黑黝黑的,跑起步來卻一個比一個猛。

也對一些人有點模糊印象。是那些別人休息後仍在和自己作對不肯停下來的學弟。

隨後我收到了他的這麼一條回覆:“我現在也很怕如果我體考得一本文化分卻只是二本”。

我反問他“目標大學有把握能考上嗎?”

“不知道,但是我還是想考上。我無論如何都想考上。這樣一來,我或許就能見到未曾見過的風景了”

“我一直都很相信你的能力,但如果你在最後關鍵時期因為和自己較勁而受了傷,那我會覺得很遺憾的。”

其實我想說的是就算你不是第一名也沒關係的。

放開執念,人才能夠有自信

追求第一名到底重不重要?答案當然很明顯。

我們都知道,第一名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榮譽。你會備受矚目,會獲得其他人難以企及的回報。更多的機會和條件將為你創造,而這些又會幫助你去取得更加優秀的成績。

至少,金牌的獎金也比銀牌銅牌多得多啊。

但是,這個世界怎麼可能有人一直都是第一名呢,總得允許他也有讓位的時刻啊。

第一名確實很重要,但用盡全力以後仍與它無緣,得到第二名的欣賞與讚揚,其實也都一個樣。

就像19歲時的傅爺,她拿了奧運會得銅牌,卻能在鏡頭前毫不裝逼地說:

“我沒有保留!我已經用盡洪荒之力了”

“我已經很滿意了,今天的比賽我心滿意足”

“沒拿銀牌?那可能是因為我手太短了吧”

她對第一名的心態,很多人說是不求上進,可我卻覺得是自我調整的最好榜樣。

記得高三時的一個下午,有幸和隔壁班的理科學霸聊了會天。他身上肩負著的,是學校寄予的“清華夢”這個重擔。

我問他“你每次都是年級第一,考前有過緊張的經歷嗎?害怕自己突然就被第二第三名超越的那種恐懼”。

他思考了一下,然後說“我一直追求的並不是第一這個寶座,我覺得如果我不幸掉下第二第三名了,但分數能比上一次更高了,那我會更開心”。

在那個無聊且枯燥的下午,這個理科第一名教會了我一個道理:如果你的成功定義是超越別人,那麼註定會失敗,因為世上總有比你強的人,如果成功的定義是超越自己,那麼只要努力,就會成功。

放開執念,人才能夠有自信

我很喜歡看《一站到底》,為了它還特地開通了一年的優酷會員,9月2號的那一期,我印象尤為深刻。

北大碩士呂翔姐姐再次以“名人堂”身份迴歸時,她的關鍵詞是“--”,

沒錯,是大家都很熟知的加減乘除裡的“減”。

她之前特別喜歡報班學習,她說歐陽修的“馬上,枕上,廁上”這一句話特別適合用來形容自己:在車上要學習,上廁所要背單詞,晚上睡前還得看新聞。但感覺學了很多東西,反而只是收穫了一份特別焦慮的心態。

她是這麼解釋這一關鍵詞的:我上一次來是一個比較著急,焦慮的心態,我覺得我人生的前二十幾年,也確實一直在做加法。但我聽過一句話,它說如果你的人生一直在做加法,你可能可以收穫一些知識。但只有學會適時的做一些減法,你才可以真的沉澱下一些人生的智慧。

山下英子老師也在《斷舍離》中說過:“放開執念,人才能夠有自信”。

所以我們第一個要放下的執念,就是“我必須贏”的想法。

我想贏,但我不是必須贏。這就是執著與執念的差別。前者是“我不會輕易放棄”,是追求;後者是“我放不下”,是貪心。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盡人事,聽天命,而不是陷入強求結果的漩渦,無法自拔。

因為在每一步攀登的路上,我們要戰勝的那個人,都是過去的自己。

懂了這一點,自然就不會過得這麼累了,也就能以好的心態面對即將到來的考驗了。

從小到大,收到父輩或者同伴的影響,我們一直對自己說了太多句的“我必須贏”。

可唯獨欠了自己一句:“我已經很滿意了!”

一直都是第一名,肯定也很累吧?

放開執念,人才能夠有自信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