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詩詞深教:《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設計

詩詞深教:《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設計

圖片來源於網路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 瞭解蘇軾做詞的背景,背誦本詞。

2。 理解詩句的基本內容,把握詞人情感起伏變化。

3。 引導學生學習欣賞詩歌的一般方法,提高學生鑑賞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2。 3。

三、教學課時: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朗誦本詞,整體感知

1.

朗讀本詞,讀準字音。

闕(què)瓊(qíong)綺(qǐ)

2.

朗讀本詞,讀準節奏。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

理解內容

梳理思路

本詞圍繞哪個字來寫的?試著從作者與月的關係概括寫作的思路。

問月——登月——觀月——悟月——賞月

(二)品味

賞析

梳理情感變化

1.

問月(贊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1)

這裡面提示我們蘇軾哪兩件事?

中秋之夜,自然是喝酒和賞月。

(2)

詩人面對無限時空,想象到什麼?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月出現的時間,今夜天上美麗的宮闕是什麼時間。表達對宇宙和人生的疑惑與思考以及對明月的嚮往和讚美。

2.

登月(矛盾)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1

)找出表達心裡情緒的詞,想一想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緒?

欲 又恐:想去美麗的月宮,又害怕太高,不能忍受寒冷。寫出詞人既嚮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

何似:哪裡比得上,表明作者選擇人世,留戀人間,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2

)有一種理解說這些內容是詞人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折射出來的結果,聯絡詞人經歷和創作背景談談你的看法。

3.

觀月(孤獨)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1)轉 低 照 幾個詞反應了什麼的變化?

月亮由高到低執行軌跡的變化。

(2)無眠之人指作者,他因何無眠?

中秋之夜看著月兒由高到低,自己形單影隻,孤枕難眠,思念親人。

4.

悟月(豁達樂觀)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1)怎麼理解“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

詞人用了擬人手法,將月人格化,月兒對人不該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離散的時候圓呢?表面上是作者在怨恨月亮,其實是在寫自己希望與家人團圓,表達對親人思念之情。

(2)作者由寫自然和人,二者有什麼共通的地方?領悟到了什麼?

由自然的月陰晴圓缺的變化到人的悲歡離合變化,領悟到了人生難以十全十美,不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憂傷。表達了作者豁達樂觀的感情。

5.

賞月(祝願)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句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長久,不管相隔千里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潔美好的樣子,表達了作者對遠方親人和朋友的美好祝願。

6。教師總結詞人情感變化脈絡

(三)朗誦全詞,總結主旨,體會鑑賞方法

(1)以詠月為中心表達了遊仙“歸去”與直舞“人間”、離欲與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曠達自適,人生長久樂觀和美好的願望,極富哲理與人情。

(2)鑑賞方法

朗誦——品析詞句——聯絡背景——探析詞人心理——把握情感

(四)拓展 延伸

你能蒐集其他寫月的詩句嗎?想一想,詩人們借月亮分別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借明月來思鄉懷人

五、板書設計

問月

——

登月——

觀月

——

悟月

——

賞月

(讚美) (矛盾) (思親) (豁達) (祝願)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