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個人情感價值與其創造性的關聯

我們的基本經驗是我們有意識地分析質化細節的基礎,並賦予這種分析以意義。問題是,這些基本經驗是什麼呢?在分析細節時,我們預設了提供意義的背景,背景中這些生動的偶然因素突出了既有的某些事物。

我們需要描述經驗中的必然因素,這個因素不會成為人們主要談論的內容。我們用不著專門提到必然。因此,語言是很不適合闡明形而上學的。

我們接受現實事物時是在實現價值(善或惡)。這是一種價值經驗,其基本表述是——注意,這裡有重要的事情!因為意識中最初的模糊認識揭示了重要的事情。

個人情感價值與其創造性的關聯

這種經驗激發了模糊的或者說幾乎是下意識的關注。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中,注意力產生了三重特徵。“整體性” “外在性”和“內在性”即是“重要的事情”的基本特徵。這些特徵並不是清晰的分析概念。經驗隨著這些預先做出的模糊假定而甦醒,並引導著細節分析,不斷提高畫質晰的程度。

從表達經驗所顯露的那種明顯性的意義來說,它們是一些預先作出的預設。存在著實際事實的整體性、諸多事實的外在性、屬於整體的各個體驗的內在性。

這三個類別存在於同一層面。在任何意義上都沒有哪一個是優先於其他幾個的。整體事實自身包含了自我的事實和他者的事實。同時,事實(或現實事物)的模糊意義對於自我、他者、整體而言都是極其重要的。

當然,這些詞彙都太具體了,過分明顯地指涉經驗的高階階段。鑑於此,哲學類似於用到想象力的藝術,暗示著命題本身之外的意義。整體而言,複雜的詞彙銘刻著更為原始的意義。

同樣,隨著揭示過程的展開,事實將自身視為歷史轉化中的階段。重要性發現其自身是情感的轉化。

我的重要性就是我現在的情感價值,在其自身中體現為從整體和其他事實的推導,也體現為與未來創造性的關聯。

個人情感價值與其創造性的關聯

這些具體體現既統合了體驗自我過程中的眾多事實,又透過與自我的多樣關聯而區分了這些事實。

有些事實與直接自我有著如此密切的關係,以至於兩者之間可以認為存在密切的統一性。這樣, “自我同一的持久個體存在”這個概念就產生了,主張一個人有許多存在的階段。但是,一切經驗的基礎是體驗在當下的階段,即現在的自我。同時,在體驗中揭示出來的那些外部事實,也以同樣的模式更加模糊地、稍縱即逝地將自身結合起來。

但是,重要感並不只是關係到自我體驗。正是這種模糊感將自身區分為對整體、雜多、自我的揭示。他者的重要性融入了自我的重要性中。現實事物是一種對重要性的自我接受。但是,這種自我接受具有將他者的自我接受融入宇宙整體性中的特徵。

其中最明顯的例證是,當我們實現現實事物時,我們會把現實事物視為剛剛過去的自我,並將自我感受與我們直接的當下融合起來。這只是一個生動的例子,表明一切個別現實事物中都在宇宙中具有統一性。

這種描述的要點在於將現實事物視作承載著重要性的概念,因為對它的自我感受包含了對他者的接受以及向未來的轉化。

於是,性質的區分進入了經驗完成的過程。質的多樣性是無限的。因此,每一種描述都要受到無意識預設的某種特質的限定。

個人情感價值與其創造性的關聯

最低階的現實事物只有模糊的性質規定。而人類經驗擁有清晰、明白的特性。兩者之間存在著種種階段,人類經驗尚未觸及的階段更是無數。毫無疑問,如果我們相信自己對於各種人類經驗的記憶,那麼,質的區分會無限提升經驗的強度。重要感是用來分析體驗到的特性的。這樣說似乎不過分。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更準確地說,這樣說是過分簡單化了。一項經驗的內在重要性需要極為清晰地分析其中的各個因素,看起來確實是這樣的。此處“內在的重要性”指的是“自為的重要性”。

但是,上面的闡述的重點在於:我們是在區分一個經驗中的世界。這個世界是質化區分的物件。文明需要我們從性質規定的角度來理解這個給定的世界。

這種理論完全顛覆了休謨的觀點以及從他的理論中引申出來的各類觀點。休謨將性質規定放在首位,而將世界作為第二位的推測引進來。

應當指出,我們的闡述只不過是擴充套件了一種見解,“力量”(power)乃是“實體”(substance)概念的基礎。洛克和柏拉圖的著作中都談到了“力量”概念,但是他們只做了簡略表述,從未闡發。我們的經驗始於一種力量感,進而區分各類個體事物及其特質。

個人情感價值與其創造性的關聯

另一個推論是現實性(actuality)在本質上是構成(composition)。力量是構成的推動力。其他一切型別的構成都是達到現實事物的中間階段。最終的現實事物是力量的統一。力量的本質在於為其自身而趨向審美價值。一切力量都是從構成的事實中衍生出來的,它的價值只來源於自身。其他的事實是不存在的。力量和重要性是這一事實的兩個方面。這一事實構成了宇宙的驅動力,是保持生存力的動力因,也是在生物中保持創造慾望的目的因。

外在性的意義依賴於構成過程的基本自我分析。這種分析揭示了構成的諸因素,以及因素的自我接受,並將這種接受貢獻給包含這些因素的即時構成。

這些因素分為兩類,第一類因素在歷史過程中為新的創造構成歷史環境,是新構成中的因素,而新構成的完成也是這些因素之一。

這是對經驗的基本陳述。如果哲學詞典中沒有獨立的單詞來表述這種經驗,那這種就太不足了。

本質上講,第二類因素只有一個例證。它向我們揭示了歷史性事實的總體,相對於這個總體內在的統一性的內在價值感。宇宙中存在著統一體,擁有價值並(透過其內在性)分享價值。試想,原始森林中一塊孤立的空地上有一朵花,我們以其細膩之美為例。從來沒有任何動物能夠具有享受其完整之美的精妙體驗。

但是,這種美仍然是宇宙中的一個重要事實。當我們審視自然界,思考動物對這些奇蹟的享受是何其短促和膚淺時,當我們意識到每一朵花的細胞和顫動是多麼難以享受整體的效果時,在我們的意識中關於細節相對於整體的價值感就會明晰起來。

這就是對聖潔,對神聖之物的直覺,是一切宗教的基礎。在一切向前發展的文明中,這種神聖感都得到了有力的表達。隨著文明的每一階段開始衰退,神聖感會在經驗中逐漸隱遁。

個人情感價值與其創造性的關聯

我們現在來討論笛卡爾的“完滿”(perfection)概念的另一種解釋。在這種解釋下,完滿是代表著一種力量,將一種趨向某種理想的動力注入每一個時代的過程形式,促使這種理想的實現。這種理想從未實現,也不可能實現,但仍然在塑造著實現的形式。

例如,美國憲法中籠統地描繪出了關於人的自由、行動和合作的理想。這種理想從未得到完滿實現。由於沒有描繪出對人性開放的多樣可能性的特徵,這部憲法是有限且不完滿的。

然而,即便如此,這樣一部憲法仍隱約地揭示了這個時代中一種趨向理想的能力的內蘊,空泛的過程藉此變成了光輝的歷史。

在這個討論中,我們支援一個論題,即外部實在的意義(就是說,現實世界中的現實事物的意義)是由審美意義所賦予的。

這種經驗要求超越任一經驗境遇的有限的、直接的聯絡。如果這種重要性沒有被有意識地辨明,那便是一大不幸。

這種理論適用於所有經驗,不拘大小。我們關於正當性的直覺揭示了事物本性中的一種絕對性,“一塊方糖”的滋味就具有這種絕對性。

個人情感價值與其創造性的關聯

我們薄弱的想象力是不能觸及重要性的種種變化的。但是,任何經驗因素中,審美的重要性都具有超出其直接當下之外的存在證明。自我擁有一種超出其本身範圍的重要性。

動物意識,以及隨後人類意識的產生都是特殊化的勝利。這與清晰明白的感性經驗之演進密切相關。從大量模糊的原始感受中得出的抽象以及對於少數質化細節的清晰關注,這些都是感受材料。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