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每次修改“狗屎”文章的初稿都要抓狂?其實大可不必

文|阿白讀書

每次修改“狗屎”文章的初稿都要抓狂?其實大可不必

最初在接觸新媒體寫作的時候,對於自己寫出來的東西,真的連看都不想看,更談不上修改了,所以,每次提到修改文章就很頭痛,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硬著頭皮再去潤色,的確是令人抓狂的行為。

初次接觸寫作的你,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情況,覺得自己寫出來的那就是“狗屎”,根本沒有動筆修改的心情。心裡對修改文章如此牴觸,是因為我們太懶,還是我們對自己寫出來的東西不滿意呢?都不是。

今天恰巧讀了《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這本書,書中指出,

很多人討厭修改自己的文章,非非寫作者太懶,也並非牴觸自己的文章,而是人的一種正常本性。因為你在動筆之前,就已經知道,無論你寫得再好,你的文章都需要修改。

每次修改“狗屎”文章的初稿都要抓狂?其實大可不必

一如葉聖陶老師所說,“好的作品都是改出來的”。

2017年,莫言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提到,即將發表的短篇小說《地主的眼睛》、《鬥士》和《左鐮》,雖然加起來才兩萬字,但他已修改了5年。他說:“他幾乎每年都會拿出來改一改,反覆地改了很多遍,最後一天還改了兩個詞,一句話。”

我國著名作家路遙,當年一部《平凡的世界》前前後後修改了16遍,他甚至因為這部作品到了吐血的程度,差點因此丟掉性命。這部飽受爭議的作品最終在他的不斷潤色下,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每次修改“狗屎”文章的初稿都要抓狂?其實大可不必

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在創作長篇小說《復活》時,單是寫剛從監獄出來的瑪絲洛娃額前那縷垂下來的頭髮,前前後後也修改了16遍。

喬治桑德斯說:“如果你出於某個神秘的理由,把某個東西改了20遍,那它就會更具社會性,更具同理心和憐憫心。”

一部作品,想要出類拔萃,離不開作者的辛苦創作,更離不開的是作者數十年如一日的精耕打磨。

偉大的作家尚且如此,何況我們這些寫作小白呢?如果我們也能拿出作家打磨16遍的精神,我想一篇兩三千字的文章,達到過稿水平應該並非難事。

每次修改“狗屎”文章的初稿都要抓狂?其實大可不必

《存思錄》裡提到: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你需要做的是向著目標逐漸靠近。

所以,如果正在學習或堅持寫作的你,也苦於因為修改文章痛不欲生,那麼先想想那些在寫作領域樹立標杆的領航人。

所謂“

耐得住寂寞,才能經得起繁華”,

願你我都能越發修煉,成為堅持前行的寫作者。

-END-

圖片來源網路,侵權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