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重溫《知否》原著頓悟:17歲明蘭給9歲蓉姐當後媽,才是別有用心

文/張小暖

明蘭初入侯府,與顧廷燁的女兒蓉姐相處的並沒有電視劇那麼和諧。試想,初為人婦,就要給一個八九歲的女孩子當後媽,明蘭心裡多少有些不自在。

而對於蓉姐而言,明明自己的親媽還活得好好的,卻要管一個陌生女人叫“母親”,心裡也很不痛快。

起初,明蘭和蓉姐的相處模式,很疏遠,而明蘭卻覺得,蓉姐對自己這般態度,反而是好事。

明蘭曾經苦笑著在心裡嘀咕:

有時候,她很慶幸蓉姐兒一直疏遠戒備著自己,若她真的來親近自己,自己又該如何待這個孩子呢?

重溫《知否》原著頓悟:17歲明蘭給9歲蓉姐當後媽,才是別有用心

明蘭的豁達

如果蓉姐的親近是

,那對於生母曼娘就是一種殘忍,即便曼娘再歹毒,可她終究是蓉姐的親孃;如果蓉姐的親近是

,區區一個八九歲的女孩,便能為了自己的前程掩面演戲,那將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二者相比,明蘭更希望蓉姐是前者,即使擰巴,卻不失良心和真誠。

重溫《知否》原著頓悟:17歲明蘭給9歲蓉姐當後媽,才是別有用心

自從曼娘拋棄蓉姐後,蓉姐就變得鬱鬱寡歡,平日裡一句話都不愛說,更不願意讀書習字,女紅什麼的,更別提了。

明蘭見狀,很是憂愁。即使蓉姐不是自己的親生的,但畢竟是顧廷燁的血脈,顧廷燁在外掙錢謀發展,明蘭有責任照顧好他的子女。

一次,明蘭在顧廷燁面前說了蓉姐的近況,很是犯愁,顧廷燁以為,明蘭不喜歡蓉姐,不想將蓉姐養在澄園,顧廷燁試探性地問明蘭,關於蓉姐她怎麼打算?

讓顧廷燁沒想到的是,明蘭卻說:

等,等她長大了,等她自己想明白,這世上沒什麼人能熬得過歲月,一個月、一年、好幾年,總能慢慢好起來。

重溫《知否》原著頓悟:17歲明蘭給9歲蓉姐當後媽,才是別有用心

是啊,誰又能青山不老地熬得過歲月呢?

路遙曾說,每個人都有覺醒期,但是覺醒期的早晚,決定了你受苦難的長短。

覺醒期越早,以後的日子就會過得越輕快。

可是,一個八九歲的女孩子,又不曾讀書明理,拿什麼覺醒?

正當顧廷燁犯愁的時候,明蘭一臉輕快地說:

等她養好身體,我自會為她尋一個好老師。再者,自來千金小姐、名門閨秀,大多是養出來的,錦衣玉食地供著,綾羅綢緞地堆著,再呼奴喚婢地服侍著,居移氣,養移體,自然能慢慢尊貴起來,有了威勢、有了體面,潛移默化地就好了。

何為尊貴,不過是“養心智”和“養口體”,錦衣玉食的生活,和讀書明理的心智,這樣教養出來的女孩,還會怕腰板硬不起來嗎?

重溫《知否》原著頓悟:17歲明蘭給9歲蓉姐當後媽,才是別有用心

顧廷燁對明蘭關於教養蓉姐的計劃,十分滿意。顧廷燁說:你這般為她著想,就怕她性子倔,將來還是不肯孝敬你。

明蘭為蓉姐的前程謀劃,並不是為了蓉姐能孝順她,她只是覺得女子不易,自己的童年沒有娘,爹又不疼,蓉姐的處境和她有幾分相似,她不過是以過來人的感受,去感同身受蓉姐的處境。

明蘭誠懇地說:我不用她孝敬,我只是希望她明白,人活著不是為了賭氣,不是為了消沉,更不是為了怨恨,而是要好好活著。她還有一輩子要過,將來她也要生兒育女,過去的事不是她造成的,她也不該老揪著不放。天大地大,海闊天空,把心胸開闊了,把眼界放遠了,日子才能過長遠了。

重溫《知否》原著頓悟:17歲明蘭給9歲蓉姐當後媽,才是別有用心

正如《當下的力量》一書中所說:

痛苦的程度取決於你對當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對思維的認同程度。

明蘭的意思很明顯,接納當下,就是讓光照進自己的未來。人生數十載,家族上百年,只有心胸開闊豁達,才沒有辜負這人世間的紛紛飛花。

這是明蘭對於蓉姐最單純的期許。

重溫《知否》原著頓悟:17歲明蘭給9歲蓉姐當後媽,才是別有用心

明蘭為蓉姐請老師

明蘭為蓉姐請老師,也是費了姥姥勁兒。

明蘭聽聞小沈氏的大嫂鄭大夫人,對於“女子教育”很有一套,並且在京城也是十分有名望的,奈何自己的那位婆婆小秦氏將自己的名聲在京城貴婦圈裡早已搞臭了。

所以,這位鄭大夫人,先入為主的對明蘭並沒有什麼好印象,這便加大了明蘭請她做蓉姐老師的難度。

重溫《知否》原著頓悟:17歲明蘭給9歲蓉姐當後媽,才是別有用心

鄭大夫人直截了當地將明蘭對於小秦氏這位婆婆的“不孝”行為,一一列舉,明蘭在來的路上,早已料到會有“此劫”。

明蘭放緩呼吸,抬頭對著鄭大夫人的眼睛說:

明蘭幼時,隨祖母禮佛,篤信因果迴圈。人生一世,敢做就該敢當。不論是誰行差踏錯,人間黃泉,必有一處該得報應,誰也別喊冤。明蘭敢當此言。

明蘭痛恨小秦氏不假,不想孝順小秦氏也不假,可有果就有因,面對小秦氏的惡毒和陰險,明蘭憑什麼對她膝下承歡。

人活一世,就應當以直報直,以德報德,才會讓世人知曉,人間終有善惡。

重溫《知否》原著頓悟:17歲明蘭給9歲蓉姐當後媽,才是別有用心

明蘭不卑不亢的言辭,讓鄭大夫人對她另眼相看。

明蘭接著又說:還有蓉姐,有些事我的確是可為可不為,

葉尖落下的一滴水,於人,不過渺渺;於蟻,卻是傾盆甘露。有些人的抬手之舉,興許就變了旁人的運數。明蘭也非如何慈德,無非就是做該做之事,求一心安罷了。

蓉姐的處境,其實很尷尬。她雖是顧廷燁的長女,卻是外室所生,連庶出都算不上;雖是侯門血脈,但詩書禮儀直到八歲還未啟蒙;雖生活在澄園,卻是養在顧廷燁一個

通房

身邊。尊貴和體面,都是虛幻的,都不曾真真切切地屬於她。

明蘭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蓉姐活得更體面,更豁達,更能認識到這朗朗的清明歲月。請一位老師,對於明蘭來說是舉手之勞,但對於蓉姐來說,就是在給她重塑未來和命運,畢竟讀書可以明智,這是蓉姐當下最缺乏的東西。

重溫《知否》原著頓悟:17歲明蘭給9歲蓉姐當後媽,才是別有用心

蓉姐第一次上學堂,面容有些疲乏,腳步也甚是拖拉,和嫻姐的狀態,簡直是判若兩人。蓉姐的眼裡充滿了怯懦,一邊往門外走,一邊一步三回頭地看了明蘭好幾眼,那種不安讓明蘭內心生出幾分悲憫。

明蘭條件反射似地叫出了聲:

蓉丫頭。隨即跑到蓉姐身邊說:好好讀書,待人要有禮恭敬,可也別叫人欺負了。記住了,你姓顧,京城這地界上,你老子在外頭還沒吃過虧呢。

她明白蓉姐內心的自卑,更理解蓉姐因為自卑生出的不安,所以明蘭覺得有必要給蓉姐壯膽,讓她心裡清楚,她是顧家的血脈,是顧候的長女,家是她永遠的後盾和堡壘。

重溫《知否》原著頓悟:17歲明蘭給9歲蓉姐當後媽,才是別有用心

其實,關於蓉姐的教養,明蘭

可為可

不為,但是明蘭還是選擇了為蓉姐著想。她教養蓉姐,並不是為了將來蓉姐能夠承歡膝下,只是為了讓蓉姐明智、明理,將來有一個好前程、好人生。

這是完全的“利他”性,是最大的善意和善舉。

我一直覺得,明蘭一個庶女,最終能為自己贏得極大的尊貴和體面,在盛家兒女中成為佼佼者,一定是因果迴圈的福報。

就像作家大冰所說:選擇種善因,自得善果,果上又生因,因上又生果,萬法皆空,為因果不空。其實不論出世入世,行事處事,只要心是善的,每種選擇都是命中註定的好結果。

重溫《知否》原著頓悟:17歲明蘭給9歲蓉姐當後媽,才是別有用心

蓉姐的變化

當曼娘跑到澄園,見到蓉姐時,將明蘭洩憤般地一通詆譭,居心叵測是明蘭,蛇蠍心腸也是明蘭。一邊怒罵明蘭,一邊又故意裝作一副可憐蓉姐處境的樣子。

可讓曼娘沒想到的是,蓉姐竟然說:

如果娘願意,我這就離開侯府,隨娘和弟弟到山村去。

這話正中了曼娘靶心,一時間竟不知該怎麼接女兒的話,便又期期艾艾地解釋到:當初娘是為了我們蓉姐的前程著想,才叫你留在侯府的。

更讓曼娘想不到的是,蓉姐回懟到:

那弟弟的前程呢?你當初為何又不肯了?我看你把我留在這裡,就是為了給夫人添堵。

重溫《知否》原著頓悟:17歲明蘭給9歲蓉姐當後媽,才是別有用心

明蘭當初煞費苦心地給蓉姐找老師,就是為了讓蓉姐讀書明智、明理,不至於誰一句話,就讓她跟牆根草似的,隨風倒了。

當一個人有了思想,有了主心骨,才會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本事。

這世間,有太多的人像曼娘那樣,心中明明是“惡意”,卻要用一種“善舉”表現出來。所以,讀書,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就是自己給自己開第三隻眼,開慧根。

看來

明蘭

關於蓉姐教育這點上,是初見成效。

重溫《知否》原著頓悟:17歲明蘭給9歲蓉姐當後媽,才是別有用心

經過文化的薰陶,蓉姐的性子慢慢打開了,和明蘭也相處得比以前融洽,就在蓉姐以為日子就要這麼幸福地過下去時,明蘭有了身孕。

蓉姐知道,明蘭待她是極好的,學堂裡也有庶出的女孩,都羨慕蓉姐有福氣,穿得好、用得好,有時嫡母還會接她下學堂。

可是以後呢?若嫡母有了自己的孩子,會像外頭說的,把庶出的當眼中釘嗎?

蓉姐看著眼前的明蘭和父親,暗暗地在心裡思忖著這一切,恐慌與不安驅散了這段日子裡的幸福和輕快。

重溫《知否》原著頓悟:17歲明蘭給9歲蓉姐當後媽,才是別有用心

就在愁容即將上了眉頭時,蓉姐猛得心頭一驚,想起了先生的教誨:遇事要把心放正,不可先把事情想偏了,心正,則心胸開闊、目朗心清。

矯正思想後的蓉姐想:

其實,不論是弟弟妹妹,於她差別不大。不論嫡母是真心待她好,還是為著名聲好,或是可憐她,或是想在父親跟前表賢,先生說過了,好就是好,受了人的好,就當心存感激,真誠惜福,謙恭行事,溫良行善,這樣,才能長長久久地留下夫妻,天佑助人。

正如俞敏洪所說:讀書能給人帶來三樣東西,情懷、胸襟和氣質。

如今的蓉姐,再不似以前那般木訥混沌,而是豁達的、清朗的。

重溫《知否》原著頓悟:17歲明蘭給9歲蓉姐當後媽,才是別有用心

在蓉姐離及笄還有三四年的時間,明蘭就已經開始為蓉姐物色好郎君,顧廷燁覺得為時尚早,而明蘭卻說:你以為女婿是後園子裡的菜,啥時候想要了,啥時候就去拔一顆。好親家難找得很,沒個幾年能成嗎?

接著明蘭又說:近嫁還好,若遠嫁呢?怎麼也得到

婆家

去看一趟。其次,那些手起刀落的不要、身體一定要好,家世要不高不低,嫁過去不會受罪、家裡人口最好能簡單一點,家風要好,如果是書生,一定要打聽清楚,不要像我淑蘭姐姐那前夫一般,。。。。。

聽著明蘭這一番云云下來,顧廷燁都自愧不如,覺得他這個親爹還沒一個後媽替女兒想的周到。

有明蘭這麼奔在前頭替蓉姐物色良緣,蓉姐何愁後半生過不好?

重溫《知否》原著頓悟:17歲明蘭給9歲蓉姐當後媽,才是別有用心

我又想起了這句話:女人一輩子,不過是一命二運三本事,佔其兩樣,便能順遂一生。蓉姐的命,沒有那麼好,遇見明蘭是她的運氣。

可是命不好,就是定數嗎?就不能改嗎?很顯然,蓉姐最後的命運,被改寫了。表象上看是明蘭改寫的,可實則還是靠蓉姐自己,畢竟內因決定一切,這是客觀規律。

蓉姐啟蒙後的一言一行都在“正心”,《了凡四訓》一書中說:凡是說禍福都是自己造成的,乃是聖賢之論;凡是說禍福都是天註定的,都是世俗之論。血肉之軀落在命數里,就可以推算。但是,如果們透過修行讓自己的信念和行為合乎“義理”,那我們就可以超越命數,自己決定命運。

明蘭所做的,只是把蓉姐引進了“正心”的路口,一步一步走進去的,是蓉姐自己。明蘭是她人生的引路人,而蓉姐自己才是她命運的擺渡者。

作者:張小暖,願你我在溫暖而舒心的文字裡相逢不晚,共同成長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