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古人說“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你知道為啥這麼說嗎?

一直搞不懂,為啥沒結婚的會被人

叫作

剩男剩女,是媒體的過度解答,還是有些人在灌輸婚姻焦慮,讓原本健康的婚姻變成了一場場沒有底線的交易,兩個人結婚的基礎一定是要基於好感成於物質的,而不是基於物質成於感情的,最終白頭偕老的婚姻一定是先有感情作為基礎的真實婚姻,古人說“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你能明白其中的含義嗎?

寧可男大七

婚姻其實一直都是不易的,有些人的婚姻走的穩當一些,有的人婚姻走的坎坷一些,總的來說,

婚姻是需要兩個人共同的維護,才能有白頭偕老那樣的美好生活,不是簡單的相愛就能得到的,中間要走的路是非常坎坷和不易的。

古人說“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你知道為啥這麼說嗎?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說明三十歲是個成家立業的好年齡,古代社會對於男子的要求是保家衛國,而且也是農業生產的主要勞動力,

因此才會有男子要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要求,這也是儒家對於男子的整體約束。

古人說“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你知道為啥這麼說嗎?

男子修身就是讓自己有本事,然後才能做到齊家,最後能不能做到治理國家平定天下那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的盛紘的妻子是王若弗,是宰輔之家的小女兒,算是非常有權勢的人家了,

當時的盛家老太太一直緊盯著他,直到他考取了進士,才去王家求娶自己的妻子,這或許是古代社會比較普遍的一個事情。

很多人覺得古代人結婚早,或許那是普通人家,很多讀書人為了能找一個相對更好的妻子,就會在自己的前半生非常的努力向前,像晏殊那樣年少成名的人相對較少,

而普遍大家的功成名就大概就是三十歲左右,這樣能相對娶到比較符合自己預期的理想妻子,男子結婚的年齡也普遍比女子大。

古人說“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你知道為啥這麼說嗎?

古代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男子結婚晚,和現代人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因為他們結婚時很可能有的已經有孩子了,而娶回家的結髮妻子,是這些庶出子女的母親,這些古代的禮法規定,那些孩子理論上都是這個家的下人,

只有嫡子才是這個家家產的合法繼承人,那種“男大七”的說法或許是古代一種較為正常的現象罷了。

不可女大一

都說女子是心細如髮的,因此在古代才會有男主外女主內的事情,女子那縝密的心思,可以將家裡內部管理的井井有條,讓這個家成為一個蒸蒸日上的家族,畢竟自己嫁過來就是家族命運的共同體,沒有不努力的道理。

古人說“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你知道為啥這麼說嗎?

然而古代婚姻和現代婚姻完全不一樣,古代的許多時候,男子是二十行冠禮算成人,女子是十五歲行及笄之禮算成人,

總之要結婚,都得在成年之後,雖然有些時期人們的結婚年齡會暫時降低,但是總體來說都是男的相對大一些。

因為古代的醫療條件相對比較差,女的結婚普遍比較早,在適婚年齡的時候就已經嫁人了,不像男子,很多要先拼事業

,再娶求取一個合自己心意的女子,因此基本上那些大族之家的男女婚姻,都是男的比女的大幾歲。

古人說“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你知道為啥這麼說嗎?

而且女的普遍比男的心理成熟要早些,如果娶個比自己大一歲的媳婦,家裡家外都是女的說了算,這個男的還怎麼在外拼搏,如果男的不努力搞好自己的事業,又怎麼能和女的一起更好的生活呢?站在古人的角度來看,

女大一的話,對於兩人來說都是不現實的,畢竟男的以事業為主,古代女子在選擇夫婿的時候,肯定也不想找個個人能力很差的,這是社會的現實罷了。

古人說“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你知道為啥這麼說嗎?

結語

在現代社會,大家結婚都已經普遍比較晚了,很多時候都是現實的原因,有些因為物質,有些因為口才,有些因為長相,總的來說,男的結婚較晚,這是一種比較現實的情況,男性為了找到更符合自己的預期的另一半,努力奮鬥是一種必然的結果。

現代人結婚,年齡似乎也不是什麼大的問題,女性找比自己小几歲的,也有很多,這是自由的選擇權利,當然了,為了讓婚姻更加美滿,婚後還是需要共同努力的,為了白頭偕老的心中憧憬,做好自己,向著幸福和美好前進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