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多保持“成人狀態”,理性地治癒自己

導語:《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多保持“成人狀態”,理性地治癒自己

英國心理學家羅伯特·戴博德,曾將人生比作一條河流,看似靜靜流淌,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危險重重。

在表面平靜的生活背後,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幾條洶湧的暗流。

如何才能順利跨過人生的暗流,通往彼岸?

羅伯特用無數臨床案例,拼湊起了一位“蛤蟆先生”,並講述了他從抑鬱到痊癒的過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多保持“成人狀態”,理性地治癒自己

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讓我明白:成年人的世界,每個人都在孤獨地跋山涉水。但還是請你

多保持“成人狀態”,理性地治癒自己。

無論前方有多艱難。我們都要裹挾著傷痕與失落,在掙扎徘徊中,咬牙向前,尋求內心的治癒。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多保持“成人狀態”,理性地治癒自己

“兒童狀態”的我們總是去取悅他人,最後落得傷痕累累

蛤蟆先生看似樂觀,但一路走來,內心早已傷痕累累。他從小生長在“沒有歡樂”的家庭裡,父親古板嚴苛,母親懦弱無能。從父母那裡,蛤蟆從未感受過愛和溫暖,有的只是冷漠和責難。

從7歲被送去私立學校,到大學選擇拉丁語專業,再到畢業後繼承家族產業,蛤蟆人生中的每一步,都由別人決定。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多保持“成人狀態”,理性地治癒自己

他像自己人生裡的“局外人”,只能將傷痛深埋心底。長大成人後,原生家庭的傷讓蛤蟆形成了自卑敏感的性格,繼續折磨著他。

他絞盡腦汁地經營父親留下來的蛤蟆莊園,然而大家總拿父輩的輝煌說事,絲毫不在意他的付出;為了得到認可,他努力取悅他們,可換來的卻是橫加指責;

為了看起來合群,他甚至佯裝成熱情的嬉皮士,活成了別人的“開心果”。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多保持“成人狀態”,理性地治癒自己

然而,哪怕是犧牲了自己,也未能換來他人的好感。這一樁樁瑣事,像一把刻刀,在蛤蟆心裡劃下深深淺淺的傷痕。

深陷生活的窘境,蛤蟆試圖買醉消愁,可結果卻令他跌入更深的泥淖。在一次酩酊大醉後,他偷了一輛車,又化妝成洗衣婦逃難。

他搶過馬,偷過錢,一路顛沛流離,最終被捕入獄。生活從未善待蛤蟆,蛤蟆的內心防線,也在出獄後徹底崩盤。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多保持“成人狀態”,理性地治癒自己

他患上了抑鬱症,家園被黃鼠狼一度霸佔,連最喜歡的村校董事一職,也即將被好友取代。

曾經衣著光鮮的蛤蟆先生,最後卻活成了蜷縮在桌子下面,大氣都不敢喘的臭蛤蟆。或許,每個人的身上,都曾有過蛤蟆先生的影子。

你費盡心思討好一個人,可對方不僅不感激,還利用你的善良索取更多;

你用盡全力去工作,但命運總給你使絆子,讓你的一切辛勞付諸東流;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多保持“成人狀態”,理性地治癒自己

甚至在你最需要的時候,連你最親近的人,也總是對你惡語相向,讓你一邊揹負著恩情,一邊又咽下苦水。

曾經看過一句很扎心的話:“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不帶傷。無論願不願意,你都無路可退。”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多保持“成人狀態”,理性地治癒自己

努力在“成人狀態”多停留一會兒

讀完這本書我才發現,我或多或少也是蛤蟆這類人,偶爾處於兒童狀態,受以前家庭的影響,自己的性格比較內心,自卑,很容易因為別人的話語而大幅度波動自己的情緒,有時很在意別人的想法是怎樣?要怎樣做才能取悅別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多保持“成人狀態”,理性地治癒自己

有時會突然心情低落,對生活沒了激情,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把生活搞得一團糟,對生活沒有興趣,

讀了這本書之後,明白了,我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我沒有把自己放在一個正確的地位,沒有好好的認清楚自己。

有時候又會比較理性,會覺得事情發生了,就坦然對待。既來之,則安之。還能比這再壞嗎?換個思維考慮問題,慢慢轉變到“成人狀態”說不定是件好事呢。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多保持“成人狀態”,理性地治癒自己

時刻關注自己,理性、能瞭解並管理自己的情緒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自我,懂得關注自己的人,才是人生的贏家。

但是,有些人往往不關注自己,寧願以自己受苦,也不願意和別人分擔。

久而久之,就會變得抑鬱,讓自己的情緒陷入低落而不能自拔。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多保持“成人狀態”,理性地治癒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是寫給成年人的童話,在閱讀的過程,你的煩悶也會悄然融化。

你會漸漸明白:無論世事如何變幻,活出自己的人會最開心。即使忘了一切,也別忘了做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多保持“成人狀態”,理性地治癒自己

書裡的主角蛤蟆是幸運的,通過了10次的諮詢,他對自己的情緒有了充分的理解,獲得勇敢的力量和前行的動力;而現實生活中,仍然有許多人還在苦苦掙扎;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多保持“成人狀態”,理性地治癒自己

心理學是一個複雜的學科,透過閱讀這樣一本書不可能就無師自通,得到許多答案;但是,相信讀完這本書,許多人會透過蛤蟆看到自己的影子,幫助我們去誠實地面對自己;

同時,作為家長,也提醒我們應該更加註重孩子的情緒管理,引導孩子認識並正視自己的情緒和內心感受;讓他們學習與自己對話,比教授他們技能要重要得多;也時刻讓我們提醒自己,多反思自身行為,避免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傷害。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多保持“成人狀態”,理性地治癒自己

這本書的作者羅伯特·戴博德,是一位經驗非常豐富的心理學研究者和臨床實踐者,他的兩本專業著作《諮詢技巧》和《組織的心理分析》都是英國暢銷的心理學類教科書,而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則是他最著名、也最暢銷的一本大眾心理學著作。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多保持“成人狀態”,理性地治癒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一書,凝聚了作者羅伯特·戴博德幾十年的心理學心得。

現實中,他曾對無數個蛤蟆先生說:

“面對傷害,我們無處可逃,但必須完成的事,唯有靠自己才能行。”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多保持“成人狀態”,理性地治癒自己

當你在自我治癒的路上,主動邁出第一步的時候,新世界的大門,也會隨之為你開啟。

套裝內還有一冊《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這也是一本心理療愈的書籍,書中透過一個個故事小案例,讓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遭遇的切膚之痛和生命困境,都能在這本書中得到共鳴、找到希望。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多保持“成人狀態”,理性地治癒自己

有需要的朋友,點選下方連結即可購買,願你在紛繁複雜的生活中,覺醒內心的力量,做自己的救世主。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多保持“成人狀態”,理性地治癒自己

Q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 心理療愈書籍 2冊

檢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