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探索自己,是一生要做的事

每個人都擁有著無限的潛力。

很多時候,不是自己不行,而是我本可以。我們習慣了給自己太多的束縛,忽略了自己原本就有的力量。

探索未知的自己,挖掘無限的潛能,那是一種向上的姿態,更是一生需要去做的事。

01

成為自己之前,需要經歷一些磨難

探索自己,是一生要做的事

外界環境帶來的磨難,僅僅只是一種經歷。只有自己的內心經歷過千錘百煉,化解了內在的磨難,才能成為真正的自己。

誰的青春不曾迷茫?誰的青春不留遺憾?這大概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一個階段。

經歷過失敗的痛苦,才懂得回味自己的每一段經歷,其實都是一種財富;

經歷過病痛的折磨,才懂得珍愛生命,培養自己的健康意識;

經歷過感情的挫折,才懂得珍惜別人的真心,和自己擁有的幸福;

經歷過相聚與別離,才懂得感恩遇見,陪伴就是最長情的告白。

這些磨難僅僅是外界環境帶來的。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內在的磨難。

有時候,你會相信生活再難,也能扛過去;有時候,你又會覺得自己熬不下去了,別人的一句話可能就會讓你淚流滿面。有多少個夜晚,自己的內心一直掙扎在崩潰的邊緣,只有自己知道。

正是經歷過內心無數次的掙扎,一次又一次的彷徨,一次又一次地堅持,經受苦難的洗禮,最終蛻變成為真正的自己。

02

接受自己最糟糕的樣子

探索自己,是一生要做的事

一個人想要成長,就得先學會接受自己最糟糕的樣子。

人生,除了生死,其餘的只是擦傷。就像餘華的《活著》這本書,告訴我們,“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科學家霍金在21歲時確診患上不治之症——盧伽雷氏症,這個病令他肌肉萎縮及全身癱瘓。經過專家診斷,霍金最多隻能活2年。當他得知後,一度陷入消沉的狀態。

2年之後,他並沒有像醫生預測的那樣糟糕。他想到,以前和他在同一個病房的男孩,第二天就死去了。他似乎明白了,自己還不算倒黴,不應該就這樣放棄。他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繼續開始自己的研究。

在他患病後,曾有6次和死神擦肩而過,他都頑強地活了下來。在他43歲時,他出現了併發症,讓他永久失去說話的能力。他在輪椅上度過了40多年,但這些都不妨礙他去做真正的自己。

霍金的那種痛苦也許只有他自己能知道。他說:“一個人身體殘疾了,

不能讓精神也殘疾。”

任何苦難都只是人生中的某個階段,哪怕是自己最糟糕的狀態,也只是一個小小的片段,這些都只是人生中很小的一部分。

再糟糕的樣子,也不會妨礙你成為真正的自己。接受它,並把自己變得更好,才是生命該有的模樣。

03

探索未知的自己

探索自己,是一生要做的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尚未發現的潛能,只是那些束縛你的枷鎖,未曾解開。

村上春樹曾經說過:“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有時候,你自認為很重要的東西,只是束縛自己的枷鎖。

對於每個人來講,無論你充當的是什麼角色,你首先需要成為自己。

在人與人的關係中,我們最早充當的角色就是一個孩子。作為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是被父母定義,被外界環境等等因素定義。

這些定義無一例外,都是來自他人的觀點、思想或是認知,甚至還有外界的規則在影響著我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種束縛。

然後,我們會充當別人的伴侶、父母等各種角色,不同的人物關係也會塑造不同的自己。但是,我們更容易被這種與外界建立的聯絡而束縛。只有內在的自己,才是最真實的。

摒棄外在束縛,向內探索未知,才能越來越接近真實的自己。

探索未知的自己,尋找內心的力量。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把糟糕的狀態慢慢變好,你終將會遇見那個越來越好的自己。

[END]

我是懿非宇,一個歸隱田園的自由寫作者。

北漂十年的文案策劃人。

專注自我成長,陪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