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人生最高境界 不辯 不怒 不驚

鬼谷子說:“遇橫逆之來而不怒,遭變故之起而不驚,當非常之謗而不辯。”不辯,不怒,不驚,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人活一世做到這“三不”方能行穩致遠。

人生最高境界 不辯 不怒 不驚

01、面臨非常之謗而不辯,日久天長事自清。

漫漫人生路,你可能遇到種種的誤解,如果是惡意地對你,人心如惡你辯解也沒有用。

最好的辦法是,做出雲淡風輕的姿態,那生氣的反倒是攻擊你的惡人,時間久了惡人的馬腳會露。

有些誤解是一種善意的誤會,你越辯越說不清,反倒輸掉了人格,心生煩惱,不如就由別人誤解去。

《後赤壁賦》中有一句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日久天長誤解總會真相大白。

南北朝時有一個教育家沈麟士,蘇軾都稱他:“處世當如沈麟士”,可見其有很高的處世修養。

沈麟士有一個故事,當年很窮困,以織簾勉強維生,但不影響其大度的氣質和修養。

說的是一天,他的鄰居丟了一雙鞋,看見沈麟士穿著就是和丟的鞋一樣,一口咬定是他偷的。

沈麟士笑著說:“哦,這是你的鞋呀!”說完就把鞋脫下給了鄰居,自己光著腳走了。

過幾天,鄰居找到了自己找到了丟的鞋,發現搞錯了,就趕緊把鞋還回來。

沈麟士依然笑著說:“哦,這不是你丟的鞋呀!”說著將鞋穿上就走了。

朋友都氣不公,問沈麟士為什麼不辯解,而他回答說:“以我的處境,爭辯會有用嗎?不如讓他些。”

沈麟士的回答,給我們的啟示是,當你窮困潦倒時,各種誤解都會接二連三,如果抱有成見的誹謗,辯解無用。

無論你再善良,不管你多無私,也不管你多無奈,總是會有人會用有色眼鏡看人,因此保持大度氣質是唯一選擇。

人生最高境界 不辯 不怒 不驚

02、遭遇突然變故而不驚,坦然面對是修養。

中國古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生的道路上,什麼突然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處變不驚是一個人的最大修養,遭遇突然變故時,怨天尤人,悲觀失望,或張皇失措,都於事無補。

不如穩住心態,調整思緒,把意外變故作為磨鍊自己意志的難得機會,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吸取新動能,使自己更堅強。

三國時期,在劉備不得志而不得於曹操處屈身,一天,曹操約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探劉備的底。

當曹操說:當世英雄僅是你和我時,劉備十分驚訝和緊張,筷子掉在地上,正巧遇天空雷聲滾滾,劉備以雷聲巧妙掩飾過去,解除了曹操的懷疑。

有詩為證:“勉從虎穴暫屈身,說破英雄驚殺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

還有我們都很熟知的楊絳,她的愛人和唯一女兒都先她而故去,但楊絳十分剛強,坦然面對,九十高齡仍然筆耕不輟,留給人間許多寶貴文字。

人生本來就不會圓滿,需要大度以對,有一首歌唱到:“人生本來苦惱已多,再來一次又如何?”

處變不驚,凝神聚氣,是一個人面對突變事件應該有的心態,這不僅是忍耐,而是一種智慧,一種意志。

正如蘇軾在《定風波》中所說:“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是一個人的胸懷,憑此即可笑看人生。

人生最高境界 不辯 不怒 不驚

03、遇有橫逆之事而不怒,心靜如水是智慧。

凡是心胸開闊的人,絕不會被煩心事而激怒,也不會被人生瑣碎事惹起煩惱,從而氣急敗壞。

北宋理學家說過:“易發而難制者,惟怒為甚。”人生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發怒就是失去理智。

一個人格局大,心存高遠,才不易怒;胸懷寬廣,就不會被情緒所控制;掌握住情緒,是一個成大事的品質和智慧。

西漢時期中國目錄學鼻祖、宗室大臣、文學家劉向記載過歷史上一鳴驚人的楚莊王的故事。

有一次,楚莊王打了勝仗,設宴款待將士,其愛妾許姬陪同。

席間突然一陣狂風將蠟燭吹滅,這時有人趁黑扯了許姬的衣服,情急之下許姬扯下了那人頭盔上的纓穗。

然後十分氣憤地告訴楚莊王,並說一定要在點亮蠟燭時,拿住這個無恥狂徒;

楚莊王心裡明白,能打勝仗依靠的是將士的出生入死的浴血奮戰,如若真去處置這個人,就會打擊將士的心氣,因小失大。

楚莊王沒有動怒,而是命所有在場將士都在蠟燭點亮前摘去頭盔上的纓穗,保全了這位將士的顏面,使這個人愧疚和感動。

後來楚國與晉國交戰,楚莊王被敵軍追殺,在關鍵時刻,有一位將士從危險中殺出,救下楚莊王。

待楚莊王論功行賞時,這位將士卻拒絕了,並主動說出了當年趁黑調戲許姬一事。

楚莊王知道了事情真相後,並沒有怒氣沖天,而是選擇了原諒這位將士,還封這個將士為護國大將軍。

此後多年,這位將士一直忠心耿耿,又為楚國立下了許多戰功,以此彌補以前的過失。

楚莊王心胸開闊,是一位治國有方,用人有術的君主,是春秋時期五霸之一。

正如晚清政治家翁同龢所言:“自古以來賢聖之人,越是遇到驚天動地的大事、險事,越能心靜如水,處變不驚。”

人生最高境界 不辯 不怒 不驚

作者:穗墨 感謝閱讀 歡迎關注 圖自網路 如侵盡刪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