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晚熟的人》勸自己:餘生莫要心太軟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

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他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尋找同類,最後變成最孤獨的一個人。”

當人人都追求出名趁早時,莫言卻說自己更喜歡晚熟。

《晚熟的人》是莫言獲得諾獎後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其中大多數都是他的親身經歷,他是個會說故事的人,透過小說中的故事,他向我們傳遞著溫暖與愛

《晚熟的人》勸自己:餘生莫要心太軟

《晚熟的人》勸自己:餘生莫要心太軟

人這一生,最大的優越就是能夠堅持獨屬於自己的思想。

《論語·為政》篇有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該懂得那個階段的道理,年幼時無知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活到中年甚至老年卻依舊無知。

孟子有云:“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做人做事一定要有底線有規則,否則,身邊的一切則會慢慢變得無法掌控。

一味地善良很容易破壞規則,有序的生活始終要依靠規則來支撐。

該狠心的時候就要狠心,這不是冷漠而是成熟。

《晚熟的人》勸自己:餘生莫要心太軟

相信大家對《東郭先生和狼》以及《農夫與蛇》的故事並不陌生。這種情況並非只出現在異類之間,在人與人的關係中,類似的情況有之過而無不及。

對待那些過河拆橋恩將仇報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從一開始就堅守原則。

凡事再一再二不再三,面對不遵守諾言者,任憑對方說得天花亂墜都不可輕信,堅守底線才能保全自身。

人到中年,要明白人生是自己的,沒有必要完全按照某種軌跡去進行,前半生拉開距離靠學習積累,後半生拼的則是悟性和發揮。

這一生註定要不停地捨棄,有些東西該放棄就放棄,心太軟只會讓自己受傷。

《晚熟的人》勸自己:餘生莫要心太軟

白巖松曾說:“為什麼別人越來越不把你當回事,因為你太好說話。什麼事情,一找你就答應,什麼東西,一要你就給。”心太軟太好說話並不能換來旁人的敬畏和感恩。

沒有雷霆手段,莫行菩薩心腸。

我們不可否認,與人相處懂得忍讓是件好事,但凡事皆有度,不加節制的寬容是縱容,毫無底線的忍讓是懦弱,長期如此行事無疑是在告訴別人“我很軟弱,快來欺負”。

不懂拒絕,百事纏身;心軟之人,受傷最深。

往後餘生,收起軟弱,學會狠心。

《晚熟的人》勸自己:餘生莫要心太軟

心理學家弗洛依德說:“任何關係中,我們都要敢於用憤怒守住自己的界限。”喜怒哀樂人之常情,一個正常的健全的人從來都不會只有喜樂,從無哀怒。

相比情商而言,怒商更為重要。

不要因為身邊人都在稱讚溫柔善良,你就丟掉自己的堅毅果敢,人性從來都是多樣的,你要明白,愛憎分明敢怒敢言的性格更可貴。

君子愈讓,小人愈妄。當你有稜角的時候,這個世界就會和顏悅色起來,從來都沒有人說過,君子不能動怒。

要知道,真正的智者在處世時從來都是先小人後君子。

《晚熟的人》勸自己:餘生莫要心太軟

《陸犯焉識》裡寫:“心太軟的人快樂是不容易的, 別人傷害她或她傷害別人 都會讓她在心裡大病一場。”心軟有時候並非好事,委屈自己成全別人,內心的情緒不能發散,要麼痛要麼病。

放下那所謂的“善良”吧,如果對方因為你勇於表達自己而指責你不善良,那麼你完全可以明明白白說出“你不配”。

請記住,我們可以低調做人,但不能做軟弱的人,你的溫柔很珍貴,並非誰都可以給。

餘生莫要心太軟。

莫言的話總是這麼精闢,觀察生活中的細微小事,從而寫出戳入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文字,所以他的文字才能贏得我們的共鳴,他的小說才能受到眾人的崇敬與敬仰。而寫到這兒,我也很有必要給大家推薦他的新作《晚熟的人》了。

《晚熟的人》勸自己:餘生莫要心太軟

眾所周知,莫言是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諾獎分量不小,莫言能夠獲得,足以說明實力。但實力是要靠作品說話的,我們普通人大可以買他的作品來見證一下。但在我看來,莫言確切是個大師,比如說,上面的文字,便是好的佐證。

《晚熟的人》勸自己:餘生莫要心太軟

大家信我的話,不妨讀讀他的新作《晚熟的人》,這比他之前的小說更經典,裡頭描寫的人性更深邃。因為這是一本他打磨了八年的小說,當中寫的又是他回到老家後的種種經歷,比如說表弟的妒忌打擊與迫害啦,在村裡大肆傳播他的謠言啦,莫言傷痛地接收這一切,卻以文學的形式表達在了新作《晚熟的人》中。

《晚熟的人》勸自己:餘生莫要心太軟

《晚熟的人》是一部讀懂人性的佳作,莫言為何花費了八年時間才將其完成?全在於莫言費了許多心血與精力,越是榮獲此獎,越是在乎質量而非數量;也可以說,莫言將自己大半輩子的人生智慧與閱歷全然寫在了書中,毫不吝嗇地跟我們分享。細細思索,我們每個人都可從書中學來智慧,都可將人性給研究透徹。

如果感興趣,點選下面商品卡,即可購買:

《晚熟的人》勸自己:餘生莫要心太軟

AXM正品 生死疲勞 晚熟的人 莫言諾貝爾獲獎者

檢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