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原創:斯洛維尼亞,2021年02月03日,我知道終究有那麼一天,我還是

原創:

斯洛維尼亞

原創:斯洛維尼亞,2021年02月03日,我知道終究有那麼一天,我還是

◆2021年02月03日

我知道終究有那麼一天,我還是要依靠文字為生的。因為到那時候我已經漸漸老去,身體的很多機能就會大不如從前了,很多體力的勞動是無法繼續了,所以現在每天我必須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延續對於文字的熱度,哪怕是每天在別人的眼裡,是無病呻吟式的吶喊可那又怎樣,只要自己相信對於文字的熱度,我會是經久不衰的。

現在的生活的全部,幾乎是工作,跑步和偶爾時段的讀書。雖然這樣的狀態裡,自己還不是特別的滿意,可是相比較之前那種漫無目的的生活狀態,現在是一個好的開始,只要自己持之以恆,相信未來相對自由的生活會指日可待。

目前自己比較滿意的一點就是:堅持每天抽出固定的時間跑步。不要小看這每天固定一段時間的跑步,它使我的狀態相比較之前,大有好轉之勢。只有自己的身體狀態好轉,很多從前落下的事情,也會相繼的撿拾起來,慢慢的形成了規律繼而向好的方面發展了。

因為有了新的目標,所以就漸漸不再糾結與從前的人與事了,很多人很多事已經不適應於目前的形勢了,有些是自己的原因,有些則是別人刻意的疏遠。因為自己的原因,那麼自己就要學會改變或者適應,如果是別人的刻意疏遠,那麼自己也沒有必要念念不忘。更不會為此耿耿於懷,是他們選擇疏遠的,雖然自己因此也會失去一些,但這些失去是不值得挽留的,對於他們,那種失去才是更加的徹底,因為他們讓我更加清晰的看見了他們的為人。

對於他們來說,目前的自己一貧如洗,已經沒有了利益的價值,所以自然而然地疏遠了,這是無可厚非的。但願他們有一天不會遇到什麼困難,到那時再找我幫忙或者是傾訴,對不起我那時相必也已經杳無音信了吧。既然他們刻意的選擇疏遠(不是我胡亂地加以揣測,這是傻子都能看出來的事實),那麼我自然也不再不識好歹地迎上去了。只是不甘心的是,自己曾經為他們還投入了一些。權當是花錢買了教訓吧,儘管自己目前的日子也是緊巴巴的,還好這個損失不大,從側面說,我們之間幾年的情分也是這個數目而已,是用這微薄的金錢可以來衡量的。

本就是幾個錢的情分,何來傷感之說,用這個數目的金錢,去結束一段微博的禁不住世俗的情分,也是值得的的。

原創:斯洛維尼亞,2021年02月03日,我知道終究有那麼一天,我還是

◆2021年02月04號

最近這兩天在讀“王小波”的書,其實對於王小波我還是比較陌生的,可是對於王先生的遺孀“李銀河”女士,還是相當熟悉的。因為這幾年來,從新聞的隻言片語裡面,還是能夠找到關於她的身影的。

相比較於中國現當代主流文學體系,王小波的作品只能說是一種“另類”的體現,也正是這種以“另類”的標榜,才是吸引眾多“非主流”人士拜讀的一大原因。這個社會充斥著那麼多的“主流價值觀”,這樣的價值觀多了,難免也會良莠不齊,時間長了也會有感官上的疲倦,這些非主流的作品如王小波,正是人們在吃膩了大魚大肉之後,一道香蔥拌豆腐的調劑,雖然算不上硬菜,倒也是清爽可口。

每每與一些志同道“不”合的人聊天,三言兩語間知道彼此之間已經是漸行漸遠了,有的是他們有意無意的疏遠,有的則是自己的刻意為之,總之在一番權衡之後,便打消了繼續交往的念頭,即便是一些已經相處過一段時間,甚至是好幾年的人,在生活的軌跡突然發生了改變以後,便下定決心,漸漸減少聯絡,甚至是再也不要聯絡了。

正如“王小波”的書裡所要闡述的意思“很多人有意無意的深陷在一套主流的價值體系裡,不能自拔”,總之是他又他的難處,你有你的不容易,道不同則不相為謀罷了。經歷的多了漸漸也就看穿了其中的意思,漸漸的也就淡薄了之間的關係。

只是還是有些不甘心,不甘心這幾年的“情分”就這樣戛然而止了,可是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總不能一廂情願,這樣自己豈不是成了那個最慘的?還是那句老話說得好“時間就是一劑最好的良藥,它會漸漸撫平每個人內心的傷痛”,是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也就順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不甘心又有什麼用呢,這是人之常情的事情,很多的人很多的事情已經有先見之明瞭,只是需要給自己足夠的時間,讓這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撫平罷了。

原創:斯洛維尼亞,2021年02月03日,我知道終究有那麼一天,我還是

2021年2月07日

讀蔣勳先生的書《孤獨六講》,不僅僅是打發了業餘時間的寂寞與無聊,更是從中體會到了別樣的感覺——人活在這世界上,總是要與孤獨相伴的,不要害怕與排斥孤獨,要尊重與享受孤獨。

曾經覺得“孤獨”是一件非常難以忍受的事情,總是想法設法的想要排斥它,為了排斥它的存在,做了多少荒誕與光怪陸離的事情,浪費了多少寶貴的青春時光,追尋了多少毫無意義的東西,還沉浸在這樣迷失與自我滿足中,美名曰“這是為了讓自己合群”。

放眼望去這世界,多少人為了所謂的“合群”,一味的放棄或者隱藏了自己的喜怒哀樂,美名曰“這是為了適應群體”,看似這樣的想法與見解無可厚非,只是不要為了所謂的合群,昧了自己的良心做出事與願違的事情,那就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正是因為我們不能正確地認識孤獨,所以才一味地選擇去逃避他,忽視他的存在的價值,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G圈物語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