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為什麼說世上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呢?

為什麼說世上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呢?

這是因為當一個人沒走過另一個人所走的路,就很難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想一想,有時候兩個親密朋友之間,經歷大致相同,想法卻不一樣。

心理諮詢輔導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個詞—共情。諮詢師的共情是一種能力,指的是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你的快樂或悲傷,我能感受到,你並不孤獨。諮詢師在共情過程中往往也會帶有自己的主觀感受,並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他人的情感。所以能夠真正做到“感同身受”是不存在的。

為什麼說世上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呢?

因此當朋友、親人不理解你,我們要這樣想:

1。他們不知道怎麼去理解你

因為理解一個人,是要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的。而且可能他們也沒感受過被人理解。可能也沒人告訴他們,人需要被理解,需要如何被理解。心理學上的透明度錯覺告訴我們:人們常常會高估他人知曉自己心理狀態的程度,親密關係中你以為你TA面前是“透明的”,即使自己什麼都不說,對方都能明白,而事實上,這完全是一種錯覺。

2。他們可能是不會溝通,不會表達愛。

你的朋友或親人如果不會表達愛的話,愛從嘴裡出來,是會變味兒的,會加重傾聽者“不被理解”的感受,但是,他們本身也糊塗著呢。

為什麼說世上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呢?

當不被別人理解時,我們怎麼辦呢?

1。心態上:要明白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他們沒有理解你的想法。並不是非要跟你作對或是刻意針對你。但是你會委屈、生氣、煩躁,也是正常的。

2。做法上:首先明白自己到底需要被理解的感受是什麼,然後用合適的溝通方式,清楚地表達給他們。(親密關係中的很多爭吵真的可以避免,仔細體會“溝通”二字,去了解溝通的重要性,這裡給大家推薦“非暴力溝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學習。)讓他們有這個意識。

其次,嘗試去理解對方究竟想說什麼,也就是要理解對方語言背後的含義。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對方說:“這麼晚了不睡覺,玩什麼手機。”對方真正擔心的到底是什麼呢?是玩手機嗎?很顯然不是,對方擔心的是熬夜對身體不好,熬夜會影響第二天的精神狀態。所以我們要理解對方語言背後的“言外之意”。以上二者缺一不可,不然可能就會陷入無盡的爭吵之中,溝通失敗。

3。客觀上:我們要知道,和他人經過適當的溝通,讓對方理解自己這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好的,這個過程挺麻煩。需要時間,需要自己願意去行動,需要經歷,不斷做這件事情。

在生活中,我們要有自己對生活的想法和看法,不要一味地埋怨或抱怨別人,當朋友或親人不理解你時,怎麼看待這件事情,完全取決於你。

為什麼說世上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