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白巖松說:年輕人不努力就想坐享其成,年輕人的話讓人犯了眾怒

說起白巖松,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本應謹言慎行,但白巖松的一句“不會吧”,卻徹底引起,年輕人的抵制

白巖松在節目中說到:難道我們現在指望的是,房價很低,然後工作到處隨便找,然後一點壓力都沒有,然後只要喜歡的女孩,跟她一追求就同意

不會吧!

白巖松說:年輕人不努力就想坐享其成,年輕人的話讓人犯了眾怒

聽到這句話,可能不少人的反應就是,白巖松這不就是說,年輕人不努力,就想坐享其成嘛!白巖松的話怎麼挑釁年輕人,犯了“眾怒”呢?

第一:偷換概念不提核心

這個節目我們往前倒,提問的年輕人,問的是什麼呢?您如何看待當代年輕人,他們一邊對國家命運前途,感到樂觀,但是又對個人發展前途,感到悲觀,白老師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在您那個年代,有沒有這樣的心理矛盾呢?

這個問題的核心是什麼呢?

就是資源內卷,時代改變,現在的社會已經穩定成熟,年輕人很難打破固有階層。不少年輕人的想法,都是想立業再成家,但成家就得有房有車,但這樣的目標,很難實現。

高房價的現實擺在眼前,年輕人在大城市打拼,但終究是個過客。

白巖松說:年輕人不努力就想坐享其成,年輕人的話讓人犯了眾怒

要想買個房子生活,只能回到家鄉,年輕人對未來感到焦慮,是正常現象。但是白巖松沒有指點迷津,而是說:由於我們那個年代,比你們不幸得多,所以反而沒這麼大的焦慮,根本連房子都不敢想,更談不上房價,甚至我們師哥師姐,都沒想過自己找工作,反正都是包分配。

也許對白巖松來說,這根本就不是問題,因為他生活的年代,和現在的年輕人完全不一樣。按這個理論,年輕人不能抱怨,因為年輕人是幸運的,衣食無憂父母庇護

如果是以前,因為年代原因,操心未來也許沒有用處,但現在時代在變,問題也在變,現在的年輕人,不得不操心未來,跟過去比,意義何在呢?

這不能解決問題,白巖松的話也,折射出很多父母,一代的通病,吃穿跟差得比,學習跟好的比,如果比不過,就是不夠努力。

白巖松一句不會吧,充滿嗤笑意味,父母那個年代的辛苦和付出,年輕人自然不能否認,但一個人的思考,受到他經歷的侷限,但白巖松作為,著名主持人和記者,自然能看透本質,他知道問題,他也許只是不在乎。

第二:人生贏家不懂人間疾苦

白巖松從大學畢業後,就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工作,可以說這個分配的起點,就已經高出他人很多,但白巖松也的確,是有真才實學的。

從記者做到主持,從幕後到臺前,白巖松30年的工作生涯,兢兢業業努力工作,積累了聲望和財富。白巖松一畢業,就進入央視,這樣的經歷,擴充套件了白巖松的眼界,卻限制白巖松的經歷,他只能看到和報道,他人的故事,自己卻不會親身經歷

為什麼這麼說呢?白巖松有一個兒子——白清揚。

對於唯一的兒子,白巖松悉心培養,白巖松的兒子,畢業於北京景山學校。

白巖松說:年輕人不努力就想坐享其成,年輕人的話讓人犯了眾怒

怎麼形容這所學校呢?這所學校,已經有超過60年曆史,這個學校讀書的人,出身都非富即貴。學區房均價19萬每平起步,而北京2020年平均工資是9340元。也就是說,普通人工作一年,這樣的房子,連一平米都買不起,而在景山學校畢業後,白巖松把兒子,送去了英國留學,在多數家長還在為,孩子上學,要不要賣房買學區房,而糾結時。

白巖松根本沒有,這樣的顧慮,現在的年輕人,買個房往往需要父母資助,在白巖松這裡,根本不是問題。但這也不是批判的理由,畢竟只要是合法所得。誰也沒有資格置喙,但白巖松不應該,以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來說年輕人不夠努力,畢竟這個社會能成功的,只是極少數人,而白巖松就屬於這個少數。

近段時間,一位副處長送外賣,12小時只賺41元的事情,上了熱搜。先不說其他問題,但12個小時的工作,難道還能說工作不努力?那天晚上,記者和攝影師找到他時,他坐在路邊抬起頭說:“我覺得很委屈,這個錢太不好掙了。”是的,錢不好掙,所以年輕人要努力,但年輕人想要看到希望。

白巖松的那句“不會吧”,就像一把刀,他知道插在別人心上,但是他感覺不到痛。因為白巖松,也許吃過工作的苦,但他從來沒有經歷過,為生活奔波的苦。白巖松的生活,一直是看得到未來的。

第三:合格還是冷漠?

關於白巖松的爭議很多,其中一件就是,白巖松將犯罪嫌疑人,稱作“五十二歲的老漢”,將警察的犧牲稱作“死亡”,這番話之所以刺耳,是因為白巖松話中,對犯罪者充滿同情。

事後,有人問白巖松,村民已經造成四死五傷的。既定事實您為什麼不叫他犯罪嫌疑人,反而叫他五十二歲的老漢?

白巖松說道:“警察們的憤怒,多來自於他們長期以來的不平,委屈和壓力,我在做這檔節目時,事件僅發生了幾個小時,一切都還是未知數。所以我採用了比較中立的說法,新聞要有新聞的準則”

但事實就是,老漢已經造成既定犯罪事實,他就是犯罪嫌疑人。白巖松的辯詞毫無說服力。白巖松的客觀,不但面對嫌疑人時如此,面對祖國同胞也是一樣。當初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時,央視記者趙普,四川衛視女主播寧遠。在直播中,數次哽咽,為了同胞傷心落淚。但白巖松卻說:“身為一個記者,一個新聞人,報道新聞時要立場客觀中立。不能將情緒傳染給觀眾”。這些話的確客觀,但卻如此冷漠,真情流露變成“不合格”

難怪作家王朔,這麼評價白巖松

“擁有自以為的真誠,骨子裡卻是做作的”

白巖松太成功,所以太優越。他感受不到,普通人的悲歡哀苦,但喜歡他的人,卻又是這些有著,喜怒哀樂的普通人。大家覺得白巖松,正直可靠,敢說真話。但白巖松說的話,一直都只是中肯的話,不選邊站,隻立在中間。

第四:悲歡並不相通

這麼多年過去,央視流水的主持人,鐵打的白巖松。白巖松的能力的確過人,但白巖松的傲氣,也非常過人。在2015年時,白巖松寫了一本自傳《白說》。

白巖松說:年輕人不努力就想坐享其成,年輕人的話讓人犯了眾怒

提起書名時,白巖松說:“我姓白,所以這本說叫《白說》,但不管我姓什麼,這本說都該叫《白說》。更何況,說了也白說”

話語中傲氣顯露無疑,對此書友,毫不客氣地反擊

說了這麼多,的確白說。但有才氣的人,多數有點恃才傲物,白巖松的確敢說會說,也總能說出,大家最關心的問題。當藝人高以翔發生意外時,錯換人生事件引發熱議時。白巖松都說出了,大家的心聲,但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當初白巖松堅決反對,“餓了麼”得多等5分鐘,還有對年輕人的嘲諷,都說明,白巖松站得太高了。

站得高缺點就明顯,目下無塵,沒有普通人的身影。在白巖松,這個年紀的人眼中

白巖松說:年輕人不努力就想坐享其成,年輕人的話讓人犯了眾怒

年輕人已經非常幸福。這讓我想起,一位45歲的中年男人,潛入平均年齡,十四五歲的年輕人群中,開導尋死青年。

這位父親,也是因為17歲的兒子自殺,想要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哪一刻,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在他看來,自己的孩子開朗樂觀,不可能做出,輕生的事情。

但在群裡待得越久,這位父親發現,當代的孩子壓力非常大。父母覺得孩子無病呻吟,老師的責備讓孩子變得敏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有這樣想法的年輕人,有太多的話說不出口,白巖松的一聲“不會吧”,無非不是在說,你們年輕人吃過什麼苦,我們那代人吃過的苦,可比你們多多了

不要說什麼壓力太大,我們那時候壓力不大嗎?但說不出口的話,宣洩不出的壓力,正在壓垮這一代年輕人,請“白巖松們”,不要視而不見。白巖松在央視這麼多年,他的貢獻和付出,不可否定,但好的主持人,不但要客觀,更要能共情,對於白巖松,大家如何看待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