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楊慎——明朝第一文人,讓嘉靖痛恨一生的人

楊慎,生於1488年,字用修,號月溪(後多次更改),四川新都人,明代三才子之首。父親是東閣大學士楊廷和,出生名門,地道的富家子弟,官二代。

父親是天下聞名的大學士,楊慎完全遺傳了父親在文學方面的天賦。正德六年,二十四歲的楊慎狀元及第,任翰林院修撰,編修《明武宗實錄》。

正德皇帝要微服出巡居庸關,楊慎上書抗議,皇帝不予理會,該幹嘛還幹嘛,楊慎一怒之下辭官回家。嘉靖皇帝繼位後,楊慎重新被啟用,官復原職兼任經筵講官。三年後,楊慎在歷史上著名的“大禮議”事件中,徹底惹怒了嘉靖,被廷杖罷官,

充軍雲南。

嘉靖三十八年,楊慎在雲南逝世,享年七十二。天啟皇帝朱由校時期,追諡“文憲”,所以楊慎也被稱為“楊文憲”。

楊慎——明朝第一文人,讓嘉靖痛恨一生的人

楊慎雖然是明朝第一才子,但知道他的人並不多,至於他寫的,知道的人就更少了,但他寫的一首詞,可謂耳熟能詳、家喻戶曉。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是不是畫面和曲調都已經出現在腦海了。這首《三國演義》的主題曲就出自楊慎的《臨江仙》。

說楊慎之前,先說一下同樣才華橫溢,位高權重的楊慎高管父親。楊慎父親楊廷和,正德二年,東閣大學士,正德七年,出任內閣首輔,上任後計除江彬,在嘉靖未繼位前,一人總攬朝政。

楊廷和十二歲鄉試中舉,十九歲進士及第,歷仕四朝,二任首輔。虎父無犬子,楊慎從小就天資聰穎,標準地“別人家的孩子”,十一歲寫詩,十二歲以一篇《古戰場文》震動文壇,時任內閣首輔,文壇領袖的李東陽大加讚賞,稱楊慎為“小友”。

父親位高權重,又受到朝廷重要官員的賞識,身邊非富即貴。作為官二代的楊慎也受到很多質疑,說他是“關節狀元”,能中狀元完全是靠關係。楊慎任職翰林院後,用自己的學識和超強的能力,讓流言不攻自破。但在他做官的那些年,關於他的流言還是時不時會出現,人紅是非多也沒辦法。

但凡是和他接觸、共事過的人,都被他的才氣深深折服。有才的人,必定心高氣傲、桀驁不馴,楊慎也一樣。

楊慎——明朝第一文人,讓嘉靖痛恨一生的人

楊慎在文學方面表現出了超強的能力,但是在做官方面表現出的能力和文學能力正好相反。智商高,情商低,智商和情商成反比。

正德皇帝在歷史上是一個盡做荒唐事兒的主。簡單說幾件:作為皇帝跑出關外溜達,封自己為大將軍。率大軍出征,停下三天在河裡找髮簪。寧王叛亂都平定了,要放了寧王,自己重新捉一次……。

就在正德皇帝開始到關外閒逛的時候,楊慎上書皇帝說:“領導要有領導的樣子,要有表率的作用,皇帝不關心國事到關外閒逛,哪還有個皇帝的樣子,成何體統!”,就完全沒給皇帝留面子,皇帝一天到晚不著調,上書的人也多,皇帝自己也想開了,你說你的,我依然幹我的,不搭理。

楊慎勁氣也來了,你不理我,我還不想管你呢。不幹了,直接辭官走人。一直在瞎折騰的正德皇帝,在幾年後就把自己作沒了,三十一歲駕崩。

嘉靖登場了,嘉靖是一個極為厲害的皇帝,登基後幾十年不上朝都能掌控天下,政治天賦技能滿級。在嘉靖上位登上皇位的過程中,楊廷和是主要參與者,這時楊慎也就自然回到了朝廷,嘉靖剛登基就爆發了“大禮議”事件。

事件從表面看是朝廷閣臣反對嘉靖尊封生父的訴求,實際還是權力的鬥爭,這個時期朝廷的主要權力都在內閣,內閣掌握著朝廷的很大權力,就對皇權形成了一定的威脅、制約。嘉靖想要透過“大禮議”事件,樹立自己的威權,將權力收回。

閣臣們則想透過對“大禮議”事件的反對,牢牢保住自己的權力,同時也給這個從偏遠地方趕來的小皇帝一個下馬威。

嘉靖從小天資聰穎,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大禮議”事件中,楊慎自然和自己的父親一條戰線,他的做法依然一如既往。

因為對支援“大禮議”事件官員的不滿,楊慎上書皇帝,稱自己不願意與意見不同的人為伍,要辭官,同時帶了二百人直接去到宮裡大哭,向皇帝抗議因為這次事件被逮捕下獄的人。

楊慎——明朝第一文人,讓嘉靖痛恨一生的人

嘉靖皇帝看的是七竅冒煙,火冒三丈。楊慎被下獄,然後廷杖一次,打得太狠差點丟了性命。傷剛好了不久,楊慎再次上書皇帝,表達自己的反對。嘉靖憤怒可想而知,又是一頓廷杖,這次又差點要了他的命。

皇帝是實在不想看到楊慎了,將他流放雲南保山縣充軍。之後,楊慎就在這裡度過了人生三十多年的時光。

自己出生名門,學富五車,經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在鬼門關轉悠了兩次,被髮配邊疆後,人生的經歷,年齡的增加。楊慎對人生和世事的感悟、認知,逐漸豁達、通透。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歷史的大舞臺上,無數的英雄輪流登場,成敗得失都在其中,世間多少事,最後都“付笑談中”。在經歷了跌宕起伏的人生後,《臨江仙》聽起來蕩氣迴腸,大徹大悟,又有一絲心酸。

評書中經常聽到的開場詞“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五霸七雄鬧春秋,秦漢興亡過手。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耕種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就出自其中楊慎的《西江月》,也可謂家喻戶曉。

《三國演義》原本沒有楊慎的《臨江仙》,後來在毛倫、毛宗崗父子批註《三國演義》,增刪情節,整頓回目的時候將這首詞放在了開頭。

楊慎——明朝第一文人,讓嘉靖痛恨一生的人

由於, 楊廷和、楊慎父子在“大禮議”事件中,與嘉靖的矛盾,致使嘉靖對這父子二人可謂十分痛恨。每有喜事,朝廷都會大赦天下,一共大赦了六七次。楊慎每次都被排除在外。

楊慎也看明白了皇帝的心事,乾脆,就放飛自己,經常在市場上邊走邊唱,嬉笑怒罵。既然官場回不去了,而自己又有滿身的才華,那就揮灑于山水天地之間,品古論今。著書立說成了明朝第一。史料記載“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為第一”。

按照楊慎的性格,不能回到朝廷做官,對他來說未必不是好事。楊慎回到了自己最為擅長的軌道,並在這個軌道上肆意地揮灑著自己的才華。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被貶雲南的楊慎跌入人生谷底的時候,也是自己人生的反轉,楊慎尋找到了作為文人的快樂。三十多年的時間,體會生活,回憶往昔,感悟歷史,感悟人生,最後大概也看透了世間。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大徹大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