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天道:芮小丹為什麼會選擇自殺?如何理解:當生則生,當死則死?

在本劇的最後,女主角芮小丹及其抓捕小組,在秦谷縣順利處理完吳成祥的案件後,準備擺兩桌酒席,請秦谷的同志吃頓飯以表謝意。然而中間出了一個“借車送人去醫院”的小插曲,出於各種原因,最後是芮小丹一人開車去的,在返程回縣城的土路上,芮小丹一人一車,偶遇通緝犯黃福海及其同夥一行4人。也就是這個小插曲的開始,演繹了芮小丹人生階段的最後一個片段,劇中第一女主角就此隕落。

天道:芮小丹為什麼會選擇自殺?如何理解:當生則生,當死則死?

肖亞文覺得芮小丹短暫的一生就像一顆美麗的流星劃過天際,劃出一道悽豔絢麗的光芒,轉瞬間就消失了。

她所能夠留住的,只有心中的那道悽豔的光芒。

天道:芮小丹為什麼會選擇自殺?如何理解:當生則生,當死則死?

丁元英在得知芮小丹的死訊後,欲哭無淚,拿起擺在寫字檯上的相框,撫摸著照片裡芮小丹的臉龐和頭髮,心裡喃喃自語道:“

當生則生,當死則死,來去自如。丫頭,不簡單哪。

天道:芮小丹為什麼會選擇自殺?如何理解:當生則生,當死則死?

這是一段非常讓人淚目的鏡頭。

之後丁元英像往常一樣開啟音響,播放芮小丹最愛的那首《天國的女兒》,慢條斯理地泡起工夫茶。他以為他是明白人,他以為他可以從容、達觀,但是當他靜靜地泡好一杯茶,靜靜地喝到嘴裡的時候,這杯茶卻被喉嚨裡的一團東西堵住了,也就是在他試圖嚥下這杯茶的一瞬間,一股生理無法控制的東西突然從胸腔噴出,他本能地閉上嘴,快步走到衛生間的洗手池,吐出的是一口鮮紅的血。

天道:芮小丹為什麼會選擇自殺?如何理解:當生則生,當死則死?

是的,丁元英的傷心,無法用痛哭來表達,他只是選擇一個人沉默,選擇靜靜地獨自承受,吐血是傷心到極致的表現。

也就在這一刻,他的理性、他的堅強......崩潰了!

在沒有遇到芮小丹之前,丁元英內心是孤獨的,他不執著於出人頭地,本想選擇偏居一隅,有口飯吃就行,然後靜靜地渡過後半生。沒想到芮小丹意外地出現,打亂了他的原有生活的節奏,為了接受芮小丹,他不惜重新構建生活模式。用韓楚風的話來說:“

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天道:芮小丹為什麼會選擇自殺?如何理解:當生則生,當死則死?

後來他不僅接受了芮小丹,開始了情侶的生活,而且還和芮小丹一起規劃了兩個人的未來:芮小丹去法蘭克福大學上學,丁元英在柏林近郊買套清靜的房子,專心熱愛音樂,然後芮小丹開始寫作,寫小說,寫劇本,揭示不同文化屬性的人生命運,最後再開一家文化公司,用電視劇和影視藝術的形式去傳播強勢文化的邏輯、道德、價值觀。

只是命運似乎很喜歡作弄人

,丁元英孤獨而平靜的心好不容易泛起的漣漪,轉眼間又變成一灘死水。給滿懷憧憬和希望的心,反手就是一個猝不及防的刺穿,任憑他的理性,他的堅強。。。。。崩潰到無所適從。

天道:芮小丹為什麼會選擇自殺?如何理解:當生則生,當死則死?

丁元英並沒有哭,但我流淚了......

我想起了臧克家先生紀念魯迅先生的一句話:“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死了,他還活著。”

也想起了有的人堅信“好死不如賴活”,有的人堅持“寧可餓死,不吃嗟來之食”。

有的人堅守信念,面對酷刑閉口不言,有的人為了苟活,不經意間便背家叛國。

有的人貪生怕死,有的人視死如歸……

生與死,是眾生不可跨越的鴻溝。

當生則生,當死則死。又是怎樣一種境界?

--不可思議!

是的,

“不昧因果,不可思議”,是我能從本書中找出的最接近的答案。

丁元英和芮小丹的耶路撒冷之行,告訴我們有很多東西現在不必明白,但本來、就是如此,容不得你思議,也無需思議。

可以說芮小丹的死,是人設,是達到一定境界後的自我選擇,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命運。原著中在耶路撒冷之行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芮小丹在街頭的一家攤鋪停下,買了兩塊名叫“貝克拉夫”的點心,在給丁元英分一塊的時候忽然問道:“如果現在真有一顆炸彈在這兒爆炸,那會怎樣?”

丁元英說:“可能就死了。”

芮小丹說:“說的就是死了,死了那會怎麼樣?”

丁元英說:“那就不存在怎麼樣了。”

芮小丹說:“不,仍然存在,那時愛就永恆了。”

丁元英問:“那你是應該祈禱有炸彈還是該祈禱沒有炸彈?”

芮小丹一笑說:“存在和永恆我都能接受,有沒有又有什麼分別?”

丁元英一笑說:“這見解了不得,直指心性,快得道了。”

再回到《天道》中反覆提到的一句話:“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出自《金剛經》

天道:芮小丹為什麼會選擇自殺?如何理解:當生則生,當死則死?

如果說芮小丹在面對王明陽時,是現學現賣,那麼在之後的耶路撒冷之行,便是真的悟到《金剛經》所說的“

無相,無我,利他

”的菩薩之相。佛經上講“無我利他”的境界,便是最大的善。

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再來看芮小丹的過程選擇和最後的自我了結,就很容易理解了。

即:芮小丹最後為什麼會選擇自殺?

1、從耶路撒冷之行可以看出,芮小丹早已看淡生死,用她自己的話說叫作:“存在和永恆我都能接受,有沒有又有什麼分別?”

--【無相】

2、面對歹徒,芮小丹沒有選擇避險,用丁元英曾告訴她的話說:“

只要你一分鐘是警察,你這一分鐘就必須要履行警察的天職,你就沒有避險的權利。

” 肖亞文在最後也問過丁元英:“為什麼?”,丁元英回答說:“

因為,她是警察。

” 那一刻她只是警察,沒有芮小丹。——【

無我

天道:芮小丹為什麼會選擇自殺?如何理解:當生則生,當死則死?

3、作者原文是怎麼評價的:“芮小丹的自殺給每個領導和同事的心理都帶來了一個情感上的矛盾,每個人都明白芮小丹的做法避免了一切後續事情的發生,沒有事蹟、沒有病房、沒有慰問,她的死使她不會成為任何人的負擔,甚至不會讓別人為此支付一滴讚美的筆墨。” ——

【利他】

肖亞文問道:“小丹為什麼自殺?”

丁元英回答:“因為她認為自己沒用了。”

是的,是她認為的,並不是別人認為的,她不需要他人的理解。

說到價值,讓我又想起芮小丹和父親芮偉峰的一段話:

我也想掙大錢過好日子,但是如果我是為了掙大錢過好日子就去當編劇,我既掙不來大錢也寫不出好劇本。您熬了幾十年沒熬成大師,就在於此。

如果我的能力只能讓我窮苦潦倒,那窮困潦倒就是我的價值。

天道:芮小丹為什麼會選擇自殺?如何理解:當生則生,當死則死?

這便是芮小丹 ,面對生活種種,是達到一定境界後的自我選擇。

我們再來到書中,芮小丹模仿韓楚風的一段場景,芮小丹買了一瓶白酒,請丁元英喝酒,還寫了一張紙條給丁元英,說是有很多話要跟丁元英討論,海闊天空聊到哪算哪。芮小丹寫的紙條中有一句話:“

你送給我的不是神話,是覺悟。

天道:芮小丹為什麼會選擇自殺?如何理解:當生則生,當死則死?

可以說從這個時候開始,芮小丹的思想和心理,在受到過巨大沖擊後,已開始悄然改變,並熱愛沉溺於思考。

這便是覺悟的開始!

丁元英喝過酒,說:“先回答你字條上第一個問題,你不是可以做,也不是我或者你父親希望你做,而是你適合這樣做。人從根本上只面對兩個問題:一是生存,得活下來;二是

得回答生命價值的問題,讓心有個安住。

芮小丹問:“你安住了嗎?”

丁元英笑笑說:“沒有,我痞性太重,牧師都說我沒救了。”

天道:芮小丹為什麼會選擇自殺?如何理解:當生則生,當死則死?

安住

,依舊是佛教用語,最簡單的理解就是:最終會讓人心安的某一點。

住:就是“止”的意思,引申的意思就是“堅守”。

芮小丹在最後選擇了自殺,可以說就是選擇了她認為的生命價值的意義:

“無相,無我,利他”的菩薩之相,最大的善,便是芮小丹心中的安住。

芮小丹看著車隊開過來,許多警察、武警還沒等車停穩就衝下來,她看見了曾華、黃文賢、王隊長……腦海裡卻浮現出那年春節前丁元英扛著一箱泡麵的情景,心裡黯然自語:乖,我以後不能再疼你了,自己去找吃的吧。她吃力地撐起一點身子,把槍伸進胸部頂住心臟扣動了扳機,隨著砰的一聲槍響,她自殺了。

天道:芮小丹為什麼會選擇自殺?如何理解:當生則生,當死則死?

面對生命危險,她堅守著作為警察的天職;面對死亡,她堅守著心中的那份永恆。

用肖亞文的話來說就是:“

她所能夠留住的,只有心中的那道悽豔的光芒。

王陽明《傳習錄》:“當行則行,當止則止,當生則生,當死則死,斟酌調停,無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是的,致其良知,以求自慊,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自慊便是心安,如來就是安住)

和劇中芮小丹對王明陽所說的一樣:平靜,心安就好。

天道:芮小丹為什麼會選擇自殺?如何理解:當生則生,當死則死?

面對芮小丹的選擇-自殺,我們第一反應是不理解,不可思議,沒明白為什麼?

芮小丹本人恰恰也是不可思議,沒有思議

,很自然地遵從了內心那份看淡生死的灑脫,才選擇了追求生命價值的安住。

【至此,本期解讀結束】

藉著今天的解讀,順帶填一個之前解讀留下的大坑:

我在往期文章《芮小丹現學現賣如何打動冷麵諸葛王明陽?》講解王明陽的時候有過一個歷史遺留問題,是這麼說的。

作者這樣起名是否有其深刻的暗示意義?我想肯定是有的,而且絕對不會是偶爾。

我想到現在你應該明白其中的含義:

芮小丹一句:“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讓王明陽最後選擇了人性的最高追求的"真善美"。

為了突出講經論道,而作者選擇“王明陽”這個如此接近“王陽明”的名字。

芮小丹選擇了“無相,無我,利他”的安住,又再次回到心學大師王陽明的一句:“當生則生,當死則死”。

如此因果!

可能很多人心中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王明陽所佔的篇幅會那麼長?

除了王明陽和芮小丹結局:自覺和覺他

(以後詳細再講解這兩個文中的高頻詞),還有:

我在往期文章《王明陽臨死前誰都不見,唯獨點名要見芮小丹?》講到:

電視劇天道(原著:遙遠的救世主,作者:豆豆)在本著作中,剛好寫了兩個人,一個是主角丁元英,一個就是王明陽。

兩個人都是看破世俗文化高智商人才,做事冷靜,心理素質穩定。只是作者安排了他們兩個看似不同,但似乎又完全的命運結局。

王明陽最後心動了,牽動嘴角微笑了,說明他的內心釋然,同時恰好印證了一句潛臺詞:他找到了同類人。

我也在往期文章《丁元英從一個眼神裡讀懂的紅顏,如何解讀芮小丹的眼神?》講到:

如果在這場貓鼠遊戲中,芮小丹不是貓,丁元英也不是老鼠。那言下之意:丁元英是貓,芮小丹是老鼠嗎?很顯然丁元英不可能是貓,哪怕丁元英是貓,也不會無聊到去把他人當老鼠戲弄的存在。

那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在貓鼠遊戲中,誰也不是貓,誰也不是老鼠,而是同類人。

如此因果,歸根到底就是一個詞:同類人。

何為同類人?我這裡先不給解釋,你只需記住一句話:

與其說你身邊是什麼人,會影響你成為什麼人,不如說你是什麼人,決定了你身邊會是什麼人。

(後面我還會專門的文章來解讀“同類人”的真正含義,不過估計要到本書解讀的最後了,目前還差很多中間的解讀鋪墊文章)

天道:芮小丹為什麼會選擇自殺?如何理解:當生則生,當死則死?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