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歷史冷知識:魏延謀反是確有其事,還是子虛烏有?

我的答案:魏延謀反一事,在當時只能說是有猜測的依據,但並沒有實際證據。在諸葛亮剛離世之際,魏延與楊儀劍拔弩張,讓蜀國上下神經緊繃,最終被定上了謀反的罪名。加之《三國演義》的嫉妒渲染,魏延謀反的印象深入人心。

但冷靜分析魏延一生與諸葛亮死後的政治格局,不得不說,魏延很冤,謀反一事根本子虛烏有,他的死是政治鬥爭和自身性格共同造成的。

歷史冷知識:魏延謀反是確有其事,還是子虛烏有?

驍勇善戰,卻受諸葛亮猜忌

魏延作為蜀漢有名的將領,一生驍勇善戰,是個能堪大任的人才。他的政治生涯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分別是劉備主政時期和諸葛亮主政時期。劉備活著的時候,魏延還是比較受重用的,劉備一死,諸葛亮總是限制魏延的兵權。

劉備當初奪取漢中後,需要一得力將領來鎮守,關羽已經守著荊州了,人們都以為會選擇張飛,連張飛自己都覺得大哥會讓他來當大任。結果出乎意料的是,劉備選了魏延。漢中是蜀地西邊的屏障和咽喉地區,十分重要,劉備此舉雖然導致“一軍盡驚”,但也反應出他對魏延的認可和信任。魏延也發下誓言,若曹操舉兵來犯,必當消滅。

劉關張相繼殞命,蜀漢大權交到了諸葛亮手中。諸葛亮對北伐有種執念,一共進行了六次。國力衰弱不說,老將也相繼離世。按理說魏延應該得到重用了,事實卻相反。六次北伐,魏延出來過兩次。前三次北伐,都輸了。

第四次魏延登場,率領偏師,西入羌中,取得了一場少有的勝利。此次魏延沒有受到諸葛亮的約束,可惜卻是六次北伐中唯一一次露臉的機會。

歷史冷知識:魏延謀反是確有其事,還是子虛烏有?

從諸葛亮給魏延的名譽和官職來看,他是很認同魏延的才能的。然而卻始終不放權給他,處處節制。每次隨諸葛亮出征,請兵萬人,諸葛亮都是不允許的。魏延孤掌難鳴,覺得諸葛亮膽小,使自己的才能無法發揮。

魏延被殺,源於一場蜀漢內鬥,諸葛亮難辭其咎

蜀漢的窩裡鬥,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諸葛亮也很無奈,只能不斷調解。魏延內鬥的物件是楊儀,兩人其實沒啥大矛盾,就是看不上,沒辦法。魏延輸在太直率,清高不肯低頭,其實稍微隱忍一下,結局可能就會出現很大的反轉。

這個楊儀本來是投靠關羽的,後來被舉薦給劉備得到任用,可劉備發現楊儀有些問題,說白了就是有點看不上他,便不重用。到了諸葛亮這,楊儀發達了,第一,他確實有才幹,諸葛亮是誇過他的。第二,諸葛亮用著順手,哪像魏延,總跟自己對著幹。

六次北伐,諸葛大神覺得自己將撒手人寰,趕緊安排後事吧,敬業的很。隨即召開了一次秘密會議,會議參與人員沒有魏延,就是這次會議讓魏延招來殺身之禍。會議的內容就是撤兵,自己要死了,再不撤司馬懿肯定打過來。同時,讓魏延斷後,緊接著是姜維,楊儀帶著人往回撤。魏延不聽話呢?諸葛亮說了,他要不聽,咱走咱的,不用管他。

歷史冷知識:魏延謀反是確有其事,還是子虛烏有?

也不知道是諸葛亮糊塗了,還是有自己的算盤,怎麼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首先讓魏延斷後,又不讓他參加會議,說明諸葛亮確實不信任他。其次,諸葛亮覺得魏延有可能不聽命令,因此才做了這種安排。再者,魏延不聽命令會怎麼做,第一就是留在那,繼續北伐。第二就是投魏,所以讓姜維做第二道斷後防線,姜維防的實際是魏延。

前面說了,諸葛亮一直不放權給魏延,魏延本身就多有不滿。這老大死了,還弄這麼一出。魏延和楊儀如仇敵一般,誰也不服誰。遺命一出,大家就亂了。魏延先行回撤,將路過的橋和棧道都毀了。這分明要搞死楊儀啊,楊儀再後面氣的牙癢癢。二人都向劉禪打報告,說對方謀反。結果朝中竟然沒人相信魏延,看來魏延這性格確實不討喜。何平前去捉拿魏延,說丞相剛死,你就如此這般云云。士兵一聽,軍心渙散,魏延最後被馬岱砍了頭。

首級送到楊儀這,上去就是幾腳,這得是多恨哪。

歷史冷知識:魏延謀反是確有其事,還是子虛烏有?

魏延之死,情有可原,但謀反一事,確實很冤

說魏延謀反,他很冤,但他的死真的不冤,完全是自己作的。

謀反雖無證據,但殺魏延卻事出有因。第一,在諸葛亮去世,曹魏隨時追擊的緊要關頭,魏延不聽命令,擅自主張,這一點就是死罪。第二,擅自行動也就罷了,竟然揮師南下,還斷了主力軍的後路,難免讓人生疑。當時的情況,對蜀漢朝廷來說,是很危急的。雖然不明情況,但完全有理由認定魏延謀反。所以魏延死的不冤。

魏延的死,源於他的不沉穩,行事激烈。主要原因在於他多年被諸葛亮壓制,無法實現抱負,發揮才能。諸葛亮死了,大權竟然交到自己最看不上的楊儀之手。心中不甘和憤怒可想而知。但說他謀反,真沒可能。

首先,他如果謀反,上策應該是投靠曹魏,趁著諸葛亮剛死,聯合司馬懿南下伐蜀,即能保全自己,又是大功一件。其次,魏延被王平打敗,沒有北上投靠魏國,而是往漢中逃跑。也足以證明他不想站到魏國的一方。

小結

魏延是蜀國的大忠臣,因與諸葛亮政見相左而受到猜忌。被定謀反大罪夷滅三族,真是太冤了。如今看來,魏延行為過激其實情有可原。正如他自己說的,我當親自率兵擊賊,怎麼能因為諸葛亮一人之死,就放棄北伐大業?是不甘,也是不服。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