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確認偏誤:曹操殺呂伯奢的背後真兇!

《三國演義》裡曹操的一句臺詞無人不知,那就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這句話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說出來的呢,我們來看一下背後的故事。

確認偏誤:曹操殺呂伯奢的背後真兇!

曹操誤殺呂伯奢一家

曹操在刺殺董卓未遂後選擇逃離,跟隨從路過成皋這個地方的時候,在自己父親的結義兄弟呂伯奢家裡借宿。呂伯奢熱情款待,騎驢出門買酒。曹操本來多疑,逃亡路上草木皆兵,對這位父親曾經的好友並不是十分信任,所以呂伯奢堅持要出門沽酒,曹操懷疑呂伯奢可能去報官。曹操跟隨從就去房門外偷聽呂伯奢家人談話,偶然聽到一句“綁起來殺了,怎麼樣?”,更加坐實了自己的懷疑。於是先下手為強,殺了呂伯奢家裡八口人之後才在廚房裡發現有一頭豬被綁了起來待殺,才明白過來是殺錯了好人。誤殺好人的曹操一行人急忙出莊趕路,恰巧碰上呂伯奢沽酒而歸,驢鞍前懸著兩瓶酒,手裡提著蔬菜,曹操又狠心將其殺死。才有了這句盡顯梟雄本色的千古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確認偏誤:曹操殺呂伯奢的背後真兇!

曹操再殺呂伯奢

今天來看,與其說呂伯奢出門沽酒導致了自己一家老小的被殺,不如說是曹操逃亡路上草木皆兵的多疑。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不是逃亡的過程中曹操草木皆兵,又怎麼會懷疑呂伯奢堅持去沽酒款待的好意呢?又怎麼會憑藉聽到的一句“綁起來殺了,怎麼樣”就殺死一家老小呢?

今天我們把這種先入為主的錯誤叫做“確認偏誤”。

確認偏誤(或稱肯證偏誤、驗證性偏見)是個人無論合乎事實與否,偏好支援自己的成見、猜想的傾向。也就是說人們習慣於轉換資訊,讓資訊和我們現有的理論、世界觀以及信念相相容。換句話說,確認偏誤會讓我們過濾掉與我們的現有觀念相矛盾的新資訊。所以對於曹操來講,逃亡路上人人都是值得懷疑的,更別說在呂伯奢家裡聽到了“綁起來殺了”的話語了。

我們來看一個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例子,一個胖子買了某種減肥藥,然後每天用體重秤稱一下自己。如果發現比昨天輕了一點,就會特別的開心,認為自己減肥成功了,如果比昨天重了些,就認為這是正常的反彈,而實際情況可能是一個月後他的體重基本不變!這個胖子就是活在自己的確認偏誤當中。

確認偏誤:曹操殺呂伯奢的背後真兇!

確認偏誤還有另一種情況,人們習慣於事先把一件事情的性質確認下來,然後再去尋找相關的現象和論點,來證明自己的確認是沒有錯的。我們來看一個例子,比如說你比較相信星座理論,其中關於性格、愛情或者是事業的描述你也都覺得非常有道理,然後就會透過自己生活當中的一些現象來印證這個星座理論。這個時候你會發現身邊的有些符合星座搭配規律的夫妻生活的很幸福,而那些星座不和的夫妻總是會發生不愉快,你還會發現本月星座運勢好的人漲薪了,而那些星座運勢不好的人卻在工作中出現了錯誤。諸如此類的事件,你都會用來印證你的星座理論,其實這只是你的一廂情願罷了。

確認偏誤可以說是所有思維錯誤之父,在生活當中我們經常會犯這個錯誤。在和人爭辯的時候,我們傾向於覺得自己有理,然後用各種論證來為自己的想法添磚加瓦。我們也會聽不進別人的想法,經常陷入坐井觀天,一葉障目的情形。當然這絕對不會有利於我們的發展。所以認識到了確認偏誤之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儘量的改掉這樣的確認偏誤。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