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道德經給出的治理之道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不推崇有才能的賢士,使大家不去爭取,不標榜貴重難以獲得的物品,使大家不會為了擁有而進行爭奪盜取,不顯現讓人產生慾望的想法,使大家的心不至於亂。是以聖人的治理是虛民眾

的心機,使其填飽肚子,減弱大家的志向,增強身體筋骨體魄,使民眾沒有智巧,沒有慾望,使聰明的人不亂作為,那麼大家多會很自然而然的過!

道德經給出的治理之道

尚賢與不尚賢實際上也不存在絕對的哪個好,哪個不好,賢與不賢也是一種存託,只要我們不去刻意的標榜某一標準,那麼有才能的自然會隨著時間的發展成為賢士,而能力不足的,就會安穩的過日子。假如有一個標準去成為賢士的時候,反而容易人心紊亂,有一部分人就會為了爭取這個名而不折手段。

貴重難得的物品,當然必須在大眾心中有價值,那就會讓一部分人產生盜取的概念,這所謂的盜取並不是一定是偷,擁有也是一種盜取,嬰兒一出生小手握的緊緊的,本能的抓住任何東西,而老人走的時候雙手鬆開了,散手人寰。人從出生到去世就是擁有到放棄擁有的歷程,故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所以不要標榜貴重難得的,讓人想去擁有的慾望!

道德經給出的治理之道

每個時代多會有對某種型別進行追求,比如當下我們追求金錢,權利,房子,車子,房子,美好的婚姻,舒適的生活,這樣就會導致我們內心比較亂,不斷的會去滿足自己的慾望而奮鬥,取之有道的奮鬥尚且不說,最怕就是為了滿足慾望而失去人性。

當代人事管理中很多應用老子的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的管理理論。比如一個有志向聰明的人不削減其慾望,很難長久的為自己公司所用。

無知無慾的境界一般很少有人能夠做到,這是比較理想化的,只要凡事不要過就行,至於這個過不過的標準只能大家心理自己把控,其實老子也是提倡少私寡慾的,這在十九章中會提及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道德經給出的治理之道

總之我們能夠既不尚賢,又無慾而不爭,那是最好的合乎自然道德的規範,大家多能安居樂業,這是老子對當時處於混亂時期的一種期望,而到了現在大多數以金錢為上的評判標準,是問誰人不追,誰人不爭?爭也實屬正常,但是最好有一個度,知止不殆,少私寡慾!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觀點,望有不足錯誤之處,請給予指正!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