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水滸傳中兩大醬油黨:宋江用不起,吳用不敢用,排位卻比武松高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水滸傳》絕對是最親民的一部,它描繪了北宋時期的市井生活,講述了一大群“土匪”劫富濟貧、替天行道的故事。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36天罡,72地煞的名頭響亮。一群好漢快意恩仇,在聚義廳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好不痛快。

既然小說描繪的是一幅群像,當然在刻畫人物方面必須有所側重,有主角、有配角,人們落草的原因各不相同,心裡琢磨的事情自然也是大相徑庭,其中也不乏排名靠前卻把打醬油進行到底的“醬油黨”英雄。

水滸傳中兩大醬油黨:宋江用不起,吳用不敢用,排位卻比武松高

《水滸傳》的主角們光環強大,作者用的筆墨也多,自然在英雄中的排名也都比較靠前。比如及時雨宋江,人長得其貌不揚,但是胸懷大志,人脈豐厚,善於做思想工作,是個天生的領袖;智多星吳用,算無遺策,什麼“智取生辰綱”、“大破曾頭市”、“三勝高俅”等重要戰役,都是吳用在背後出謀劃策。還有林沖的“風雪山神廟”,武松的“景陽岡打虎”,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橋段。

當然了,這些人物被濃墨重彩地渲染,就意味著有一些人的事蹟要被一筆匆匆帶過。拋去72地煞星不談,就在36天罡中,就有這麼一些人幾乎沒有什麼“戲份”,成了《水滸傳》中的邊緣人物,這其中腕最大的當屬排名第10的小旋風柴進和第11名的撲天雕李應。也許有人覺得這個排名也不高啊,但是鼎鼎大名的武松才排到14啊。

柴進在進入梁山之前的戲份非常精彩,人物刻畫也非常成功。其實他和宋江有太多的相似之處,都是急公好義,救人於危困的英雄好漢,論財力柴進還在宋江之上。再說外貌,宋江唇方口正,面黑身矮,頗具鄉土氣息,柴進龍眉鳳目,皓齒朱唇,一表人才。兩人站在一起一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按理說當大哥的怎麼都應該是柴進,不該是宋江啊。

水滸傳中兩大醬油黨:宋江用不起,吳用不敢用,排位卻比武松高

這就要說到兩人的性格特點了,決定性因素就是兩人的成長環境。柴進是柴世祖的子孫,也算是皇家弟子,天生帶著一股傲慢,不接地氣,雖說他儘量擺出一副不分貴賤,結交天下好友的樣子,但骨子裡還是高高在上的。他不理解人世間的疾苦,也很難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做的大多是表面文章。那些英雄豪傑一開始也許會被柴大官人的豪爽大方感動,時間一長,也就看出了他貴族的本質,變得生分起來。

小說中有一回目,在柴進莊上,林沖和洪教頭要比武,柴進拿出一錠銀子作為賞錢,卻把它丟在了地上。這個舉動無論是對林沖還是洪教頭都是一種侮辱,兩人正經八百的比武,在柴進眼裡就跟看“鬥蛐蛐”沒什麼兩樣,沒有一點尊重,純粹取樂。

由此可見,柴進對這些英雄好漢的喜愛,並不是朋友之間的惺惺相惜。這些人對他來說只是玩具,是他為了追求平淡生活中的小刺激找來的玩物罷了。他就只是花點小錢圖個樂呵,解解悶。時間一長,新鮮勁過去,柴進就把這些人棄如敝履,丟在一旁不聞不問。

後來還發生了一件事也能看出柴進的人性,柴進的叔叔被殷天錫打傷,柴進帶著李逵與他理論,期間發生了言語衝突,柴進雖然不滿但一直十分克制,逆來順受。李逵可受不了這個氣,一怒之下殺了殷天錫。柴進不但沒有謝意,反而斥責起李逵:“這裡是京城,哪能跟你在‘小寨’裡一樣橫行無忌。”

水滸傳中兩大醬油黨:宋江用不起,吳用不敢用,排位卻比武松高

柴進口中的“小寨”指的自然就是梁山泊,可見他自己心裡都沒太看得起梁山泊一眾好漢。既然如此,他又怎麼可能全心全意為梁山泊的發展找出路,做貢獻呢?最關鍵的是,柴進對於升官發財這樣的事完全沒有慾望,也沒有什麼明確的人生志向和目標,這麼個人連自己都管理不好,更別提管理一個團隊了。

反觀宋江,因為出身基層,一直走的就是群眾路線。他了解大眾的疾苦,願意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舉手投足之間都能體現對兄弟的一片赤誠。而且他胸懷大志,希望成就一番事業,做的每一件事都非常紮實,有計劃,有條理,令人信服。水泊梁山108位英雄好漢,大部分出身草莽,自然更擁戴親民的宋江,怎麼可能買富二代紈絝子弟柴進的賬呢。

宋江雖然是領袖,但是他的終極夢想還是迴歸體制,走上層路線的。所以對於柴進,他一方面是恨鐵不成鋼,一方面也頗為忌憚生怕影響了自己未來的仕途,索性隨他自己玩去,只要別耽誤自己的大業就行。排名的時候也是出於這一點的考慮,給他排進了前十,就等於給他一個“名譽主席”的位置,聊做安撫之用。

至於梁山二號人物智多星吳用,更是不敢擅自調動柴大官人了,畢竟當年柴進這個“富家翁”被逼上梁山,落草為寇,全都是他的精心設計。上山之後,估計吳用也有些後悔,當初給這麼個沒有上進心的人拉進來幹嘛,自己不務正業,還帶壞了不少弟兄。他也只能跟宋江一樣,表面恭恭敬敬,實際已經把柴進束之高閣,不敢重用。

水滸傳中兩大醬油黨:宋江用不起,吳用不敢用,排位卻比武松高

所以進入小說中後段,柴進這個角色就完全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醬油黨”,戲份很少,作用不大。慶幸的是最後的結局還不錯,因為沒什麼野心,還有老宋家的丹書鐵券護身,得以全身而退告老還鄉,安享天倫之樂。這也應了那句話,傻人有傻福,知足常樂啊。

再來說說另一個“醬油黨”李應,李應原是李家莊莊主,也是個大財主。而且他武藝高強,武器是一杆渾鐵點鋼槍,還會“小李飛刀”的功夫,百發百中,人稱“撲天雕”。看上去絕對是個厲害角色,怎麼會淪為邊緣人呢?

我們先從李應上梁山之前的事情說起,當時時遷被祝家莊抓住,同行的楊雄和石秀透過杜興向李大莊主求助。李應以為憑自己的面子可以輕易要回時遷,誰知祝家莊給他來了個現場“打臉”,不但撕毀了李應要人的文書,還放出話來要把李應當成梁山土匪的同黨給抓起來。

這可把李莊主給氣壞了,點了300人馬就殺向祝家莊,結果又被祝彪暗箭所傷,墜馬重傷,被楊雄石秀救回莊子。眼見李應靠不住,楊雄就跑回梁山搬救兵去了。宋江帶著人馬與祝家莊交戰,也沒有討到便宜,就想跟李應商議對策。本以為李應會熱情招待,畢竟這也是給他報仇,誰知李應託詞有傷,始終避而不見,也沒有在後續攻打祝家莊的過程中發揮任何積極作用。

水滸傳中兩大醬油黨:宋江用不起,吳用不敢用,排位卻比武松高

這件事很有意思,李應自稱武藝高強,卻在實戰中吃了大虧,看來有些名不副實。而且他跟柴進一樣,都是打心底看不起這幫打家劫舍的梁山土匪,因為被祝家莊罵他是同黨,氣的就要跟人拼命,但是梁山的人來替他出頭報仇,他又選擇了不理不睬。似乎打定了主意,寧可吃了這個啞巴虧,也絕不跟宋江之輩有任何瓜葛。

宋江等人吃個了閉門羹,心裡也是窩火得很,吳用看中了李家莊的財力,提議要拉李應入夥。宋江起初不以為然,說這麼個繡花枕頭的主兒,心氣還挺高,怎麼拉攏啊,要不就算了吧。吳用朝他打了個眼色,哥哥別急,山人自有妙計。

吳用派人假扮鄆州知府將李應和杜興押送州府受審,理由就是祝家莊的人告他們勾結梁山,為禍鄉鄰。走到一半的時候,梁山好漢上演“劫囚”的戲碼,將他們二人“救”下,請上梁山。

李應此時心情也是十分複雜,又是感謝又是擔心,著急忙慌就要下山回莊看看自己的家眷有沒有遭遇不測。誰知他們一家老小早已在梁山恭候了,李應這下算是看明白了,自己上了賊船了,想走是走不了了,索性把心一橫,落草為寇,還雙手奉上李家莊的全部家產。

水滸傳中兩大醬油黨:宋江用不起,吳用不敢用,排位卻比武松高

李應這算是全資入股,人和錢都給了梁山,宋江自然也不能虧待他,讓他掌管梁山錢糧,當了後勤部長。衝鋒陷陣的危險事大多不用他親自出馬,勝利後論功行賞也絕對不會少了他那一份。排名的時候當然也有所考量,僅次於柴大官人,對於一個土財主來說,這個排名可不低了。

李應本來是個地方上的領導,呼風喚雨,到了梁山雖然快活,但也徹底失去了地位,時間一長心裡也犯嘀咕。但是他又能怎麼辦呢, 一家老小都在人家手裡當人質呢,於是他也學起了柴進,把心思都用來玩樂,工作上開始摸魚,存在感越來越低,逐漸淪為“醬油黨”的一員。宋江和吳用雖然著急,也沒辦法。特別是吳用當年用陰招逼人落草,還散盡家財,哪敢招惹,任憑李應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好了。

不過樑山好漢被招安之後,李應似乎又看到了希望,變得積極主動起來,他隨著宋江南征北戰,立下了不少軍功。征討方臘的時候,李應率領水軍英勇作戰,並且用自己的飛刀絕技,殺死了睦州的守將伍應星。

這也許就是李應和柴進的不同,柴進是徹底的無慾無求,而李應還是有所追求的,畢竟之前的他只有錢,現在的他終於看到了做官的希望。

水滸傳中兩大醬油黨:宋江用不起,吳用不敢用,排位卻比武松高

消滅方臘後,李應被授予中山府鄆州都統制。只可惜“撲天雕”剛想展翅翱翔,梁山眾人就已經死走逃亡作鳥獸散,他知道這個官再做下去,也會不得好死。於是李應選擇急流勇退,主動辭官封印,告老還鄉,又過上了土財主的美好生活,得了善終。

《水滸傳》之所以為後人津津樂道,就在於他沒有擺出一個大團圓的爛尾結局。書中的主要英雄人物大多死於非命,不是在匪幫鬥爭中犧牲,就是功德圓滿之後被朝廷卸磨殺驢。也許施耐庵傳遞出的中心思想就是,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

無論哪朝哪代,對不可能給土匪著書立傳,這有違主流價值觀不說,對於當朝的統治階級來說也是不可容忍的。所以我猜測《水滸傳》的原本結局不是這樣的,只是為了順利出版發行,作者不得不做出一定的修改。

梁山泊是一個夢,也是一出悲劇。這是註定的,從宋江動了招安的念頭開始就已經註定的悲劇,多數人上梁山的初心就是逃避官府的欺壓,可以無憂無慮地生活,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劫富濟貧,替天行道。宋江非要把這些人的命運交還給朝廷,指望所有的貪官汙吏瞬間變白,這可能嗎?這只是宋江的一個春秋大夢,還非要拉上這麼多人為他陪葬。

水滸傳中兩大醬油黨:宋江用不起,吳用不敢用,排位卻比武松高

所以我們看到,但凡跟宋江是一條心的,或者被他的人格魅力感化的人,都無善終。反而是柴進、李應這樣的頑主和土財主,從來沒有把自己的真心交給梁山的,從來沒有被宋江“洗腦”的,從來沒有跟當朝統治者有本質衝突的人,才可以得到好的結局。

當然我也不是希望大家去學習柴進、李應的為人處世,他們有時代的侷限性。當代的年輕人還是應該志存高遠,不可以把寶貴的時間都用在“玩”和“摸魚”上。只有不斷認識自己的價值,提升自己的價值,才能更好地為一個組織,往大了說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更有意義的事情,人生也會因此變得更加精彩。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