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劉濤熱播劇《我是真的愛你》:“產後抑鬱”,為何愈演愈烈

劉濤熱播劇《我是真的愛你》:“產後抑鬱”,為何愈演愈烈

劉濤主演的熱播劇《我是真的愛你》,透過主角色“陳嬌蕊”以及月子中心的幾位寶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女性產後的生理和心理問題。

“產後抑鬱”,從最初的鮮有人知,到如今的不斷加劇,它已不再是一個詞,而是婚姻生活乃至整個社會不可忽視的一大問題。

有不少女孩子會說,“恐婚恐育”。

其實,兩性關係中很多問題不是婚姻和生育引發的,而是透過婚姻和生育暴露出來的。

客觀來說,產後抑鬱的一大原因,是女性沒有從“女人”和“媽媽”兩個角色中轉換過來。

作為個體,女人是自由的,但作為媽媽,相對自由都是奢侈的。

當媽,不是簡單地具備生育能力就可以,更要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養育能力。

劉濤飾演的蕭嫣是丁克,但她說,她不是不喜歡孩子,而是害怕養不好孩子。

這樣的人,丁克對自己負責,不丁克也一定對孩子負責。

相反,那些被催生的、迫於外界壓力生的、意外懷孕卻不得不要的……抑鬱的機率可能會高很多。

陳嬌蕊之所以抑鬱,正是因為她並不是主觀意願去生孩子。

就她的狀況而言,當時的她顯然關心工作比關注身孕要多。

比起職場前程,那個孩子就像個不速之客,讓她措手不及。

除了她自己,老公、婆婆、媽媽等身邊人對孩子都是期盼的。

直到孩子好幾個月大,她依然在個體和母親兩個身份之間搖擺著。

陳嬌蕊不壞,只是難以接受自己已經為人母的事實。

老公莫銘對於孩子的葉公好龍式喜歡,把中國婚姻裡男性詐屍式育兒體現得淋漓盡致。

著急要孩子的是男人,嘴上說著喜歡孩子的也是男人,但喂孩子、哄孩子、照顧孩子的卻是女人。

看劇時有條彈幕是這樣說的,“孩子不是愛情的結晶,是婚姻的照妖鏡”。

一句話,把有孩子之後夫妻關係將近破裂的破碎感很好地呈現了出來。

但這麼說的話,委屈“婚姻”了。

有的男人不負責,婚前、育前都已經表露了出來,只是那時候女人沒有放在心上,或者因為愛情的濾鏡美化掉了。

沒有孩子之前,對方懶惰、在家庭生活中沒有參與感,你覺得自己一個人多忙活點兒,得過且過。

一旦有了孩子,自己自顧不暇,明明有一個人可以搭把手但他卻沒有,那種委屈感瞬間翻倍。

這就是為什麼“婚後的淚水,都是婚前腦子進的水”。

婚姻從來沒有錯,錯的是婚姻裡互相選擇的人。

尤雅作為全職媽媽狀態一直很好,儘管後來她的生活也有插曲,但她個人確實如她所說,“自帶幸福體質”。

只有你認定了,孩子是為自己所生,才不會有那麼多外界依賴感和失望。

早時候沒有“產後抑鬱”一說,因為那時的女性主要價值就是生育,屬性明確,既是責任,也是義務。

現今不同了,女性可以創造的價值更多,也就不僅侷限在生育上。

當她從中選擇了生育卻不被認可和理解,心理崩盤就不可避免了。

這時的生孩子,已不是“付出”和“得到”的因果關係,而是“犧牲”和“換來”的不對等行為。

看過一個街頭採訪,記者問男性女人生孩子辛苦不辛苦的問題。

鏡頭裡的幾頭雄性動物是這麼說的:

“辛苦啊,但我賺錢養家更辛苦!”

“不辛苦!女人不都得生孩子嗎?”

“不辛苦!生個孩子,有什麼好辛苦的!”

呵呵!

覺得女人生孩子天經地義的和說女人生了孩子愛矯情的,以及在婚姻裡當甩手掌櫃的,往往是同一批。

劉濤熱播劇《我是真的愛你》:“產後抑鬱”,為何愈演愈烈

娛樂圈裡戚薇和李承鉉的愛情令很多人嚮往和羨慕。

李承鉉甘願在家帶孩子而支援戚薇發展事業,他說他帶孩子也幾乎崩潰掉。

男人說出這些話的時候,是不是比女人更有說服力?

明星的經濟條件比平常人高出好幾個等級,家務瑣事可以交給旁人打理,自己只是照顧孩子的相關事情。

李承鉉只帶一個Lucky尚且如此,那些普通女性既要顧家又要帶娃,有的還要帶多個,想想日子好過嗎?

劉濤熱播劇《我是真的愛你》:“產後抑鬱”,為何愈演愈烈

任何關係都講究一個平衡,男女之間更是如此。

主外主內都不輕鬆,日子無非是兩口體諒著過,我懂你的責任,你理解我的辛勞,而不是嘴皮子一碰,只知道替自己做辯護。

女人更要在婚姻裡明確自己,是做自我,還是做母親。

你的舍與得,只有在心甘情願的條件下才有價值和意義。

如果家人看重新生兒,不必失落,那是你的孩子,所有人都在替你愛Ta,或者說,把對你的愛也分給了你的孩子!

要樂觀強大,要生子無悔!

——

枕藏

*本文由枕藏原創。更多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