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飲食男女》:身份與慾望衝突背後,是“本我”與“超我”的博弈

人們對於家的回憶,絕對逃不出家中那飯菜的煙火味,一頓精心準備的家宴,其背後是無數父母對於家人團聚的念想。

而將家庭與飲食相結合的電影中,似乎沒有一部能超過20多年前李安導演的電影《飲食男女》,這部於豆瓣評分高達9。1,位列豆瓣top250第60的電影,將家庭之內的故事表現得淋漓盡致。

電影講述了父親老朱和三個女兒,四個家庭成員各自的愛情故事與彼此之間的生活經歷,描繪了一個家庭從凝聚在一起,到逐漸解構各自離開的故事。

平淡真實的生活,委婉動聽的故事,這其中包含了李安導演眼中最為動人的愛情與親情。

《飲食男女》:身份與慾望衝突背後,是“本我”與“超我”的博弈

一、無言含蓄內斂的關係,是每一箇中國家庭的真實寫照

老朱是一名廚師,味覺漸漸失靈的他如今也過上了退休的生活,依然和三個單身的女兒住在一起。

大女兒朱家珍自稱被初戀傷害,一直走不出愛情的困境,三十多歲仍然單身的她現在在一所中學教書。

二女兒朱家倩是全家中最像父親的,她從小就有非常好的做菜天賦,並且熱愛做菜這件事,然而父親卻嚴禁她下廚房。

如今的她在一家航空公司做管理,十足的女強人形象,生活上獨立灑脫,愛情上也是放任自由。

小女兒朱家寧還在上學,為人懂事內向。

老朱為了讓家庭成員彼此間更親密,規定每週日無論多忙都要晚上回家一起吃一頓飯。

然而表面和美的家庭,其實每個人都暗藏心思,看似關係緊密的每個人似乎也都不曾瞭解過彼此。

這個平淡的家庭從最懂事的家寧開始走向了分離。

家寧的男朋友原是她閨蜜的男朋友,但卻沒想到二人會在一起,家寧還突然懷孕,住在了外面。

家珍隨後愛上了學校新來的體育老師,同樣毅然決然地告別了家人搬出去住。

老朱和都可以當他女兒的鄰居錦榮私定終身,衝破世俗的觀念,不顧家人的反對賣掉房子,在外面又買了一套過上了新的家庭生活。

只有曾經最獨立,最先開始提出離家居住的家倩獨守在老房子之中,成為留在這個家最後的那個人。

《飲食男女》:身份與慾望衝突背後,是“本我”與“超我”的博弈

有關家庭的電影其實最難表達,稍有不慎就會產生大量摸不清頭緒的人物,構成瑣碎的故事,喪失導演最想表達的中心思想,讓觀眾摸不清頭腦。

而李安導演則將故事的重點如同一個同心圓般,一點一點向外推進。

從最內部的老朱,擴充套件到三個女兒,再從三個女兒推進到她們各自的故事之中,層層分析敘述,條理十分明瞭。

父親老朱有著最明顯的“中國式父親”形象,他是家中的頂樑柱,無論何時,都刻意保持著一幅嚴肅挺拔的模樣,容不得一點質疑與同情。

他不善於用語言表達關心,只能透過一道道精心烹飪的飯菜將這種感情一一抒發。

在中國的家庭中,不單單是父母對子女的愛含蓄而內斂,子女對父母的愛同樣鮮少用語言直接抒發,這是國人最為明顯的特徵,想的多,說的少,而誤會與矛盾往往也會透過這些沉默愈演愈烈,漸漸成為不可調和的尷尬。

於這一點來說,李安導演所抓取的特徵的確清晰明瞭,而其中的解決之道,也透過故事的進展會一一表述。

《飲食男女》:身份與慾望衝突背後,是“本我”與“超我”的博弈

二、一部“飲食男女”,道盡了家庭的相聚與別離

自《斷背山》的成功,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享譽世界,兩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李安,毫無疑問是如今世界上最頂尖的導演之一。

然而對於特別注重家庭的國人來說,他留給觀眾最深的印象,還是來自從處女作《推手》開始,至《飲食男女》結束的“家庭三部曲”。

①“家庭三部曲”敘述的是李安自己的家庭之道

《飲食男女》是李安“家庭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在他成名之前,李安當了6年的家庭煮夫,因此對於家庭這個話題總是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

第一部《推手》將中國的家庭放置於美國的環境之中,中國的兒子和公公如何與美國的兒媳相處,這不單單是家庭的矛盾,更是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

而“太極”則是李安選擇的解決之道,太極生陰陽兩儀,二者本不是絕對對立,因此融合並存才能達到最終的平衡。

繼《推手》的大獲成功後,李安又在1993年推出了第二部《喜宴》。

《喜宴》在異國家庭的內容之上,又加入了一個與老一輩之間看似無法調和的矛盾——同性之戀,矛盾進一步被激化。

《推手》和《喜宴》更多的是將家庭放置於中西差異之間進行對比,無論加上何種壓力,其實都是來自於原生家庭和外界之間兩個整體的衝突與調和。

而在最後一部《飲食男女》中,他才真正開始深挖一個家庭的核心內部,講述這個家庭的恩怨情長。

《飲食男女》:身份與慾望衝突背後,是“本我”與“超我”的博弈

②離別不再是悲劇,反而成為更好生活的開始

《蕭伯納的戲劇理論》中說:“戲劇透過一些不安定的理想與另一些不安定的理想之間的衝突而產生,而不是透過庸俗的愛情、貪婪、慷慨、怨恨、野心、誤解、怪誕行為之類不提出任何道德問題的東西。”

李安深諳其道,無論是富含中國元素的“太極”、“喜宴”與“飲食”,亦或者是對於外界衝突的刻畫,都不曾加入所謂的狗血情節讓故事更顯得更“豐滿”,反而就是普通人家的平凡生活,故事中存在的矛盾也是生活中的我們會存在的矛盾,它更像是中國萬千家庭的一個縮影。

只不過那些我們被我們經歷著的事,往往會被我們忽略,而李安則將這種細節再次呈現於我們的眼前,或許這一次會有不同的思考。

《禮記》有云:“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思是吃飯喝水以及男女愛戀之事都是人最原始的慾望,無法被壓制得住。

李安將中國最不願談論的男女之事放置到了明面上來,從一個家庭為開端,切入到父女之間的衝突與和解,也預示著隨著孩子甚至於父母的成長,一個家庭也會逐漸的解體。

但李安的高明之處正在於此,過去對於分離,人總是有著難以言表的悲傷或者痛苦,但在《飲食男女》中,卻將別離看做是另一個故事的開端,雖然不可避免的會產生悲傷的情緒,但整個過程的基調卻不是悲劇,反而帶有更多的自由與灑脫之感。

每個人都彷彿掙脫了過去沉重的枷鎖,開始了更為輕鬆美好的生活。

《飲食男女》:身份與慾望衝突背後,是“本我”與“超我”的博弈

三、基於《飲食男女》,談談我對李安“家庭世界”與弗洛伊德“精神世界”的思考

家庭是社會組成的基礎,而在李安導演鏡頭之下,這個家庭不再似過往一般單純敘述各種瑣事,講一些兒女情長,在其中其實暗藏的是對人性的理解與剖析。而其中人在與慾望衝突中的表現,與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性的構成關係又如出一轍。

因此,基於《飲食男女》電影的觀影感受,我想談談對李安“家庭世界”與弗洛伊德“精神世界”的思考。

①李安導演鏡頭下的家庭世界:壓制慾望,卻無法走出困境

朱爸總是會執著於父親”這個身份,他的愛戀物件是大女兒家珍的好朋友錦榮,錦榮幾乎都已成為家中的第四個女兒,這段似乎註定不會被家人理解和祝福的感情讓老朱羞於說出口,他為了維持家庭的美滿與和睦,壓抑住了自己的慾望。

大女兒家珍因為在母親去世後,自認為需要承擔起母親的責任,因此編造出了一個所謂初戀的故事,以逃避結婚後需要離開家的結果,她始終將自己立於“母親”的身份,阻止自己離開這個家。

二女兒家倩自詡是個“事業有成,獨立自主”的身份,因此無論是工作還是家庭,她都找尋著符合這個身份的行為。

然而在她的內心深處,她最在意的還是家庭,哪怕嘴上說著想盡快離開這個家、受不了父親云云,不過是拘泥於自己的身份壓抑自己的慾望的結果。

小女兒家寧暗戀著閨蜜的男朋友,她需要維持自己好朋友的身份,無法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然而真當枷鎖消失,她也是第一個離開家的人。

家中的每個人都因為侷限於自己的“身份”,壓制了自己的慾望,這也使得每個人雖然看起來過得很好,其實都暗含心事,無法走出困境。

反而真當一切說通後,每個人放棄了對於超我的約束,開始面對“本我”之時,各自才真正找到真實的自己。

《飲食男女》:身份與慾望衝突背後,是“本我”與“超我”的博弈

②弗洛伊德筆下的精神世界:身份與慾望衝突中,自我需要找到平衡點

弗洛伊德於1923年提出了人精神的三大構成,即本我、自我與超我。

本我代表著一個人最原始的衝動與慾望,而超我則是人的良知與內在的道德判斷,自我則是維持二者平衡的外在表現。

當一個人受困於本我,則會被慾望牽制行動,易於沉迷各種短暫性的快樂之中,而過後卻往往會陷入無盡的空虛之中。

而另一個極端,若一個人完全執著於超我,則會對人性產生絕對的壓制,他的一生都在為別人而活,活在別人的眼裡,活在別人的嘴裡,最終喪失自己的意願和想法。

之上的兩種存在方式,都不會讓人感到快樂,過多和過少之間需要一個平衡。

而在電影之中,故事一開始,家庭成員總是聚在一起,看似和和睦睦,但其實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小心思和心事。

而當故事結束,每個人都從這個家中離開,奔向各自的生活,卻都找到了各自需要的東西,這時每個人的心才真正在一起。

每個人都侷限於“身份”的禮義廉恥與“飲食男女”的慾望之間的嚴重衝突而無法自拔,這與弗洛伊德所提到的“本我”和“超我”之間的關係如出一轍。

《飲食男女》:身份與慾望衝突背後,是“本我”與“超我”的博弈

③在過多的“本我”與過少的“超我”之間,李安尋得他的家庭之道

看似美好實則壓抑的“身份”,與看似荒誕卻充滿滋味的“慾望”之間,李安講述了一部《飲食男女》,這不單是一個家庭的虛構故事,更是現實中每個生活於家庭之下的我們的真實寫照。

在中國,放肆無畏的人其實並不多,更多的往往是壓抑慾望的我們。

從小聽從父母長輩的話刻苦讀書,而後聽從社會的約定在該結婚的年齡結婚,該生孩子的年齡生孩子,接下來繼續撫養孩子,讓他們再次重複過去的自己,一代接著一代,週而復始。

我們早已丟棄了自己曾經渴望的一切,為了生活奔波,為了現實埋頭,也許有時我們也會彷徨著思考生活的意義,但更多的時候,則勸說自己不要有“不切實際”的想法了。

這一幕其實與《飲食男女》中的這一家四口主人公並無差異。

開始時我們會如同朱家三姐妹一般,不斷壓抑著本心讓自己看著與周圍和睦相處,但或許彼此對立而坐,內心卻相隔千里之外。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或許最終會如同朱爸一般失去味覺,這不單單是嘴裡的味道,更是失去了生活的滋味。

我們是需要身份的約束,但同時,別忘了我們也要吃飯喝水,我們也需要慾望本身。

這二者的關係好似天平的兩端,加之過重任何一方都會造成人的傾覆,如何把握其中的平衡也是導演想要在這三部電影中表現出的“

和諧的家庭之道

”,同時,這也是一個人的“

為人之道

”。

也許,這並不是一個矛盾的問題,反而是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家人的一個更好的選擇,這所有的一切,最終都會化為朱爸口中的那句“我嚐到味道了”,讓自己真正成為自己。

《飲食男女》:身份與慾望衝突背後,是“本我”與“超我”的博弈

結語:

兩個小時的電影,可以說沒有絲毫的冗餘之感,或許只有對生活充滿了深刻思索的李安導演,才能將故事講的如此細膩而又不做作,也正如他所說:“若是人心粗了, 無論再吃什麼都不會精。”

“飲食男女”是每個人心中的野獸,而家庭則是禁錮野獸的牢籠,牢籠可以是適當的存在,但絕不該成為一個人永遠的桎梏。

只有試著拋開身份的枷鎖,獨自面對這個世界,才真正能體會到生活給人帶來的生命力,真正品味到生活的“味道”。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