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一部幾乎堪稱完美的女性電影《鋼琴課》,劇本和表演都是一絕

說到關於鋼琴的電影,人們會想到著名的《海上鋼琴師》、《鋼琴家》。這部由紐西蘭女導演簡·坎皮恩執導,1993年問世的The Piano(《鋼琴課》)似乎不常被人說起。事實上《鋼琴課》和《鋼琴家》一樣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提名,同時是1993年的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得主。

細膩的情感,藝術的鏡頭,如緩慢河流漸漸湍急最終奔騰入海的敘事節奏,理應載入史冊的別出心裁的情慾戲份,這就是《鋼琴課》,極其優秀的一部電影。

一部幾乎堪稱完美的女性電影《鋼琴課》,劇本和表演都是一絕

影片最開頭是女主角的獨白。成年人的面孔,幼女的聲音。她說:你現在聽到的聲音不是我說話的聲音,而是我腦中的聲音,我從六歲起就沒再說過話了。心中的嗓音停留在失語那年。貝因對阿達的慾望,在影片中以極藝術的手法深情款款地傳達出來。說真的同樣的事情換個知音體寫手完全可能變成猥瑣至極的社群新聞,但是在文藝片的世界裡,它就是如此的唯美動人。印象深刻的一幕:躺在鋼琴下的貝因充滿渴望地撫摸Ada襪子破洞處露出的面板。現如今多少電影把人肉當豬肉賣,滿銀幕的胸脯大腿,比不上阿達裙襬下那個小小的襪子破洞。《鋼琴課》的結尾十分震撼。無論是情節上還是視覺上。請堅持看到最後。一部圍繞著鋼琴展開的電影,拍到這份上,故事講得實在是太完整了。

一部幾乎堪稱完美的女性電影《鋼琴課》,劇本和表演都是一絕

女主角的表演十分精彩。她演出了一名女文青與俗世格格不入的錚錚傲骨,以及內心對愛情和溫暖的渴望。有時候覺得女主角十分美麗,但有時候又覺得她神似馮遠征,這就有點苦惱……影片中的鋼琴是一個絕妙的隱喻,鋼琴命運的變化也就是女主角命運的轉變。真正瞭解艾達的,是土著人柏。他聽懂了艾達在沙灘上用鋼琴宣洩出的情感,也明白了一件事——這個女人若沒有鋼琴,是會活不下去的。於是,柏用八十畝地同斯圖亞特交換了那架鋼琴,而附帶的條件,便是讓艾達去他的居所為他上鋼琴課。人生難覓一知音,雖然柏並沒有多少音樂修養,但他卻從音樂中,真正提煉出了屬於艾達的語言。只有他知道鋼琴對艾達意味著什麼:若沒有鋼琴,艾達才會變成真正的啞巴。柏愛上了艾達,而艾達一觸即燃的情慾也一發不可收拾。她不再需要鋼琴作為自己的語言,因為她知道,即使她不會說話,那個憨厚健壯的土著男人,一樣會聽懂她心聲。在丈夫的懲罰和阻撓下,艾達同意不再去見柏。她將刻有她心意的一隻鋼琴琴鍵託女兒交給柏——琴鍵不全的鋼琴她不會再彈,除了柏,艾達已經下定決心不同任何人交流。

一部幾乎堪稱完美的女性電影《鋼琴課》,劇本和表演都是一絕

當艾達把自己的腳突然伸進傾覆的鋼琴繩索之中,整個身體隨之沉入海底時,我的心驟然收緊。為了自己酷愛的鋼琴,她願意隨之而去?整個片子都圍繞她這一執拗的藝術愛好而展開人生選擇,難道在最後與心愛的人一起奔赴新生活之際,她仍然會為了一架事實上只有物的價值的鋼琴而輕生?那整個片子就顯得更加灰暗————人生的永恆不可得,她以前為了鋼琴而做出的種種驚世駭俗之舉就顯得惡俗了——-難道只有藝術才能拯救她的靈魂?特別是當真愛已經獲得之時仍然選擇輕生?那麼只能說明她自身是冷酷的,患有嚴重的鋼琴拜物教。片子中艾達在水中說服了自己,掙脫了繩圈,被人救上船,以後給斷指裝上金屬手指,重新在鍵盤上敲擊音符,與心愛的人深深擁吻。這樣突兀的死與生的瞬間選擇,給我們展示了人生的一個重大課題————-我們永遠不會失去什麼,只要我們心中還擁有。

一部幾乎堪稱完美的女性電影《鋼琴課》,劇本和表演都是一絕

我不知道。這樣一個自賞的女人,讓她優雅地沉睡於碧藍的大海,似乎很有詩意,但作為觀者,我們是不是太過殘忍?她自己構築的精神世界多麼美好啊,有琴聲,有歡笑,有風景,有愛情,憑什麼擁有美麗理想的人一定要為他的幻境犧牲才顯得悲壯呢?得不到的東西才顯得更有價值,但如果得到了,有時才更顯真實。在Ada的精神世界裡,有些東西很真實,而在真實世界裡, 有些東西我不相信。

一部幾乎堪稱完美的女性電影《鋼琴課》,劇本和表演都是一絕

相關文章

頂部